她省錢捨不得出國玩,卻猝死再也去不了!想做什麼趕快做,每天問自己3個問題,別再蹉跎光陰

她省錢捨不得出國玩,卻猝死再也去不了!想做什麼趕快做,每天問自己3個問題,別再蹉跎光陰

很多人喜歡說,

等我有錢了以後,我就......。

等我退休了以後,我就......。

等孩子長大了以後,我就......。

這個「等以後怎麼樣,我就要怎麼樣」的句型,乍聽之下好像煞有那麼一回事,但是人生能有多少個「以後」呢?

 

最近的國際旅遊展,有許多行程線上促銷,有一團沖繩大降價,朋友傳來訊息問Linda有沒有興趣,一點開連結,碧海藍天的畫面和醒目紅字的售價8888元跳出來,她的眼淚立即撲簌簌地滾下來。

 

Linda想到,媽媽之前聽朋友說沖繩很好玩,常叨叨唸唸說想去,說得仿佛那裡是天堂。

 

但是真要媽媽出發,媽媽不是擔心請假工廠老闆不高興,就是嫌假期間出國比較貴,後來又說等小弟結婚後,家庭負擔輕一點時再去。

 

年初,Linda媽媽心肌梗塞去了天國,沖繩還是沒去。

 

「一萬多元就能達成的啊!」想到媽媽不捨得花用,其實家裡也不是付不起,但媽媽連這麼小的心願也沒能達成,Linda想到就好揪心。

 

堅信好還要更好 ,未來永遠抵達不了

 

犧牲現在以便擁有閃亮亮的未來,「打拼為將來」、「忍耐為將來」,好像有人掛保證似的期待明天會更好。這是我們這一輩長期接收的社會文化,浸潤成個人價值觀

 

但是事實是,那個「美好未來」好像掛在驢子面前的胡蘿蔔,不管再怎麼努力跑,胡蘿蔔就是會差一點點而吃不到。

 

到不了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深信精益求精,好要更好。

 

於是,既然要更好,當然不能滿足於現在。

 

即使我們達標了,自動地就把標準提高。比方說,口袋空空時,想著如果有一百萬,人生就會不同;當有了一百萬,想著有三百萬就會不一樣。

 

又或者想說如果擁有一間房,就能擁有幸福,但有了第一間房,開始想要更大的、地點更好的。

 

那些「真正想要」的,就再等一下。

 

結果,胡蘿蔔永遠在前方,它誘引著我們,直到倒下的那一天。

 

懊悔已經來不及 ,3個提問把握當下

 

或者,在付出高昂代價後,才讓人意識到這種荒謬。

 

Linda在媽媽離開後,意識到媽媽活在匱乏的恐懼裡,永遠在為未來準備。她害怕也不年輕的自己,繼承這種生活方式,最後懊悔自己什麼也沒做。

 

她來找我聊,因為是朋友的關係,我們不適合進入諮商關係,但我向Linda分享我在「完形治療」(Gestalt Therapy)取向所學習到的覺察提問,透過這個練習,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對我都有很大的幫助。

 

這三個覺察的提問是:

 

1. 「你正在做什麼?」

 

2. 「你現在的感覺是什麼?」

 

3. 「你想要什麼?」

 

這個提問的範圍可大可小。小的譬如說,在夜裡捨不得睡的時候,我自己的問與答是這樣的:

 

1.「正在做什麼?」-「正在熬夜」

 

2.「現在的感覺是什麼?」-「有些罪惡感,因為會影響隔天的精神」

 

3.「你想要什麼?」-「清晰的頭腦與健康」

 

當我自己看到行為與目標的不一致時,就比較容易決斷,不要再報復性的熬夜。

 

Linda後來透過這樣的覺察練習,看到自己害怕未來會孤單一人終老,而在一段關係裡面糾纏,她發現自己真心想要的並不是這個男人,而是有人陪的安心感覺。

 

Linda說,「和他在一起,我根本不安心啊!」她意識到,如果現在都不能安心了,以後怎麼可能會有?現在過好以後才能好,不要被恐懼綁架。

 

Linda結束了這段不合適的關係,最後她也沒有代替媽媽到沖繩,她說那是媽媽的沖繩,就留給她。

 

但Linda迷上了慢跑,已經參加過幾場半馬,目前以能夠參加日本馬拉松百選賽事為目標在練習。

 

享受一個人生活的她說,這是媽媽用生命送她的禮物。

 

剛剛好的成熟 ,抓住剛剛好的及時

 

等有錢了,可能已經沒命了;等退休了,可能沒人理了;等孩子長大了,體力可能不行了。

 

年過40歲,剛剛好的熟成,經驗會帶給你智慧,再加上勇氣,去探究未知的境地,你現在所擁有的你已經知道,但沒有做過的沒去做,就會成為遺憾。

 

沒有完美的時候,但可以有很多剛剛好的時刻,想做、想要、想去,就是那個剛剛好的及時。

 

這是熟齡當前最重要的功課,紮紮實實地把每一天都過好,未來就會很好。

 

就如廣告詞說的,Just do it !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