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昇輝
很多書寫第三人生的文章,總是讓人非常羨慕,但衡量自己的能力,又覺得很挫折,因為自己好像做不到。為什麼人家可以過得這麼精采,而我卻過得如此乏味?越想就越自卑、越沮喪,但我現在想要勸大家的是「不羨慕別人,才能做到真正的自在」。
這類文章經常以出國旅行,來印證作者的「樂活人生」,甚至我上某些財經節目,主持人也要用我常常出國旅行,來證明我投資理財的成功。我周遭確實有很多經濟能力很好的朋友,一年總要出國五六趟,當然還是會讓我羨慕不已。
我這幾年平均一年出國兩次,只有一年來到三次,真的不算多,根本談不上「達人」等級。同時,我幾乎都是跟團旅行,所以也很難彰顯自己規劃旅遊行程的功力。如果你的出國次數跟我差不多,以及也習慣跟團,現在應該可以比較釋懷吧?因為「樂活大叔」也不過如此啊!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旅行次數
在第三人生,有類似我這種出國頻率應該算是常態,甚至很多人受限經濟能力,一年能出國一趟都嫌奢侈了,所以真的不必羨慕那些「能經常出國」的少數人了。你可以透過這些少數人寫的文章神遊世界,但不必經常激勵自己「有為者亦若是」。
我們應該從「羨慕」的心態轉為「感謝」才對,因為他們說不定幫你看到了你即使親臨該地也不一定能體驗到的面向。以我曾去過的吳哥窟為例,你若沒有藝術和宗教的背景知識,真的就只是走馬看花而已,那不如看書上的照片和有關歷史人文的說明,還更能看到吳哥窟的精隨呢!
雖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但這句話是在交通不發達,甚至是完全沒有網路的時代所說的話,如今「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句話其實更精準。有些別人拍出來的美景,你或許根本沒機會親見,因為一來同樣的美景不是隨時都有,二來你沒有那麼好的攝影技巧或設備。以很多人都希望親眼目睹的極光為例,據說肉眼所見還不如照片清楚,也讓我斷了追極光的想望。
我並不是建議大家以後都不必出國旅行,只是說不必再因為羨慕,但自己卻做不到而感到挫折。不過,我要提醒的是,我或許幫你卸下了「第三人生應該要常常出國旅行」的情緒重擔,但這時你該省思的是,你的生活是否過得充實、有意義?這或許才是時間可能非常漫長的第三人生裡最重要的課題。
旅行世界,仍牽掛父母子女
我之所以不是重度旅遊者,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父母年紀都大了,出國時很難不掛念他們。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現在才能真正體會這句話的深意。
我是父母的獨子,所以沒有任何人可以幫我分擔照顧的責任。如果你有兄弟姊妹,就比較不會擔心出國期間父母有可能發生的任何突發狀況,畢竟還有其他親人可以立即處理。
每次出國,特別是去搭機至少要半天以上的遙遠國家,我不太敢與父母聯絡,也很怕接到台灣來的電話。只要當天沒接到電話,就可以至少放心一天,但又不能都不打電話,所以隔幾天還是會聯絡,只要聽到父母聲音充滿元氣,感覺就像有過了一關。
會擔心父母,當然也會擔心子女啊!因此我每次的出國旅行,就是在這種「自己」與「家人」、「玩樂」與「責任」的拉扯中,時而開心、時而焦慮地度過。
做自己,不如「好自在」
這種心情讓我想到另一個讓人羨慕的境界,那就是很多勵志書籍中常常鼓勵大家要「做自己」。只要有親人,就一定有牽掛;有牽掛,就很難放下;無法放下,又怎能完全做自己呢?
很多作者歌頌「做自己」,或許他們經濟無憂、沒有子女、也無須照顧父母,甚至沒有結婚,要做自己相對容易,但大多數人都沒有以上相同的條件,卻希望追求做自己,反而會讓自己更焦慮。
我的建議是直接「放棄做自己」,只要做到凡事但求「自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