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別人太嚴格,是你玻璃心!心理學專家教4招,讓你發現全新的自己

不是別人太嚴格,是你玻璃心!心理學專家教4招,讓你發現全新的自己

把別人的回饋當成善意的提醒和進步的機會,也更容易成就「真正穩固的自信」。

你是否認識這樣的人:無法接受任何批評,覺得別人不肯定他們就暴怒?稍微對他們有點建議,臉就垮下來,一整天悶悶不樂?或是網路上有人留言讓他們不爽,就跟對方沒完沒了?這種人,我們俗稱他有顆「玻璃心」,一碰就碎。

 

其實,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被甩了、考爛了、被拒絕了,這種時候人都會比較敏感,無論聽到什麼話,都覺得是在指責自己,無論什麼事都是衝著你來,連安慰都像是反諷。

 

但對有些人來說,這樣的脆弱是常態。有顆玻璃心不代表有道德缺陷,只是看待世界的方式跟其他人不太一樣。

 

相較於一般人,他們接收到任何回饋時(無論好、壞),更容易看做是對自己的肯定或否定,直接影響他們的自尊心。

 

這些人判斷事情的歸因時,也會比較傾向「內部歸因」(也就是「跟自己的人格有關」)而非「外部歸因」(也就是「跟這件事情的其他因素或環境因素有關」)。

 

有玻璃心的人受到批評時,會覺得對方好像在直接否定他的能力或人格,嫌他沒有價值。可想而知,這會引起各種不好的感覺,渾身的刺都會豎起來。

 

為了保護自尊,玻璃心的人有一種反應,就是不斷反駁對方說的話,甚至直接反過來攻擊對方。這些都是他在宣誓:「你錯了!我其實很有價值!」

 

另一種玻璃心反應,則是冷漠的逃避、不去面對別人。他們不去爭辯,也不解決事情,反而是離開衝突的當下,逃避這些衝突,找地方舔自己的傷口,有時甚至躲在暗處反擊否定他的人。

 

「玻璃心」主要是後天造成的。首先,這跟早年的成長環境有關。學者認為,成長階段如果父母過度控制或溺愛, 讓孩子沒有機會建立完整的自我認知,就容易造成玻璃心的特質。

 

成長階段如果父母過度控制或溺愛, 讓孩子沒有機會建立完整的自我認知,就容易造成玻璃心的特質。

 

有一種極端,就是「小皇帝」。有些父母極度寵愛小孩,孩子無論做了什麼都是正確的。他們不批評指正孩子的行為,也不接受別人的批評,以至於孩子長大後,面對別人的批評也無法接受。

 

另一種極端,就是小囚犯。從小就被罵來罵去,父母親沒有準則,孩子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動不動就被罰,長大後就容易把打擊歸咎於自己造成。

 

所以,父母要學著讓孩子面對批評,並且教育孩子將批評轉化成對自己成長的機會教育。讓孩子知道,批評指教是改進的過程,讓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否則我們還不知道該怎麼改進呢!

 

同時也應該教導孩子,覺得別人是存心攻擊時, 如何表達自己的不滿,寧可直接告訴對方:「我覺得你的話傷害了我」,而不是轉個彎、反過來攻擊別人,或是悶悶吞下來造成內傷。

 

我們都應該在成長過程中給孩子這個訓練,日後面對外人批評時,就比較可以有心智的彈性,把別人的回饋當成善意的提醒和進步的機會,也更容易成就「真正穩固的自信」。

 

不論是什麼樣的成因,玻璃心對自己不僅帶來憂鬱、 焦慮與不安,也可能為別人帶來一種強烈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發現自己就是那種很容易受傷的人,也不要跟自己太過不去。玻璃心是可以強化的。以下幾點,不管你有沒有玻璃心,都可以參考看看。

 

首先,你要培養自覺的能力。下次當你意識到很不舒服的感覺,覺得別人在攻擊你的時候,先記住,察覺這個不舒服的感受。

 

把它握在手裡把玩一下:是的,這個感覺好難受啊!但為什麼我會這麼憤怒呢?這有道理嗎?還是它只是個慣性的情緒反應?只要稍微自覺一下,你自己也知道,那不舒服的感受跟對方的話,往往不成正比。

 

再來,你要鍛鍊切換角度看事情的能力。這需要運用一些假設和想像的本領。你可以設想:如果是旁觀者,你會怎麼處理?如果這個人批評的對象不是你,而是別人,你會怎麼建議他處理這件事?你會發現,當我們切換一個角度的時候,許多原來的情緒就沒那麼強烈了。

 

除了鍛鍊切換角度的能力之外,面對批評時,也要保持開放的心胸,別太快否定別人的意見。想想看,攻擊別人對自己有沒有什麼實質的好處?

 

面對批評時,也要保持開放的心胸,別太快否定別人的意見。

 

想想看,逃避不去面對這一切,對自己又有什麼實質的幫助?你可能因為這樣極端的舉動,惹惱商業夥伴而丟掉工作機會,或是得罪了朋友、親人,這不太值得了,不是嗎?

 

再想想說不定這真的是個好建議?如果是,那麼,給自己最好的下台階就是大方回應:「你的建議很好,我會採用。」相信我,這不會顯示你的軟弱,反而是展現度量,顯示你是個能夠理性分辨是非、果斷又做事俐落的人。

 

而且,對方的建議獲得肯定,也會降低衝突點、增加好感。這麼多好處,光憑「我接受你的建議」這句話就可以達成,何樂而不為?

 

最後,你要想清楚自己做事的方式與價值觀。想清楚自己的立場是什麼,也就是要學會溝通。

 

假設你的立場不同,就要能夠表達出來。如果對方的某個建議確實違背了自己的原則,或是經過你判斷之後,發現對方真的過於主觀,那也需要有個基礎跟他對話,而不是鎖在情緒點上對峙。

 

總之,不要過分解讀對方的想法,也不要意氣用事,說不定對方的回饋和意見,能夠幫助我們進步。

 

面對玻璃心的人,則要懂得溝通技巧:先給予肯定,再給建議,盡量就事論事,提醒對方「這跟你本人無關」。如果他對你進行反擊、宣誓自己的主權,請記住「溝通,需要選擇好時機」的原則。

 

因為發生爭執的當下,是最難改變一個人的時候。你得憑自己的智慧,先想辦法解決問題。

 

這時不妨問問自己:「這個人的玻璃心,需要你給他教訓嗎?」若你真的覺得「改變他」也是你的義務,就找個大家心平氣和、沒有爭執的時候,私下跟他溝通。

 

希望以上這些建議,能讓你的情緒反應更具彈性,溝通上能夠兼顧面子和裡子,使你的智慧成為玻璃心的泡綿。

 

每日 3 分鐘 小練習 這樣強化玻璃心

 

Step 1 培養自覺的能力。只要稍微自覺,就會發現 不舒服的感受跟對方的話,往往不成正比。

 

Step 2 鍛鍊切換角度看事情的能力。可以設想:如果你是旁觀者,會怎麼處理?

 

Step 3 面對批評時,盡量保持開放的心胸,別太快否定別人的意見。

 

Step 4 想清楚做事的方式與價值觀。學會溝通,不要過分解讀對方想法,也不要意氣用事。

 

 

(本文摘自《能自處,也能跟別人好好相處:成熟大人該有的33個心理習慣》,天下文化出版,劉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