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瘻管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0

20多歲大男生,卻只有40公斤!腸胃科醫師圖解:仔細檢查揪出發炎性腸道疾病

tCol 2022-03-31

照護線上

20多歲大男生,卻只有40公斤!腸胃科醫師圖解:仔細檢查揪出發炎性腸道疾病

「我永遠記得,他來就診的時候,已是二十多歲的大男生,卻只有四十公斤而已!」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蔡騌圳醫師回憶,「他已經反覆腹痛達5年之久,經常腹瀉、甚至有血便的狀況,後來因為克隆氏症導致腸道狹窄,只好接受手術切除部分腸道。」「手術後他可以吃東西,營養吸收比較好,也持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蔡騌圳醫師說,經過穩定治療半年後,病友的體重就慢慢恢復,現在已經有七十幾公斤,也能夠回到職場,擔任工程師的工作。

閱讀更多

放任潰瘍性大腸炎,提早產生癌症病變!發炎性腸道疾病5個保養重點,降低罹癌風險

tCol 2022-02-14

照護線上

放任潰瘍性大腸炎,提早產生癌症病變!發炎性腸道疾病5個保養重點,降低罹癌風險

五十多歲李先生在4年多前因為持續拉肚子而發現潰瘍性大腸炎,但是由於工作忙碌,所以沒有規律接受治療。

閱讀更多

糞便檢查有潛血,這種腹瀉不單純!醫師:重要警訊別忽視,嚴重者恐癌化

tCol 2021-02-19

照護線上

糞便檢查有潛血,這種腹瀉不單純!醫師:重要警訊別忽視,嚴重者恐癌化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王先生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

閱讀更多

吃多拉多,當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醫師:這9種食物,炎症患者最好少碰

tCol 2020-10-23

照護線上

吃多拉多,當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醫師:這9種食物,炎症患者最好少碰

民眾偏好吃冷食、喝涼飲,容易因為食物保存不佳,急性腸胃炎患者跟著增加,常見上吐下瀉典型症狀,多數患者經休養治療後,約在2-3天內症狀可獲得緩解。面對偶發性腹瀉,容易被認為是一時吃壞肚子不以為意,倘若經常腹瀉、腹痛頻率突增加,甚至伴隨血便、黏液便等症狀,可就不能輕忽,務必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你坐馬桶方式對了嗎?醫師提醒3大惡習易致痔瘡、便祕、大腸直腸癌

tCol 2020-01-07

楊雅馨

你坐馬桶方式對了嗎?醫師提醒3大惡習易致痔瘡、便祕、大腸直腸癌

你的身高有多高?大腸全長約有150公分長, 是由盲腸、結腸及直腸所組成,由右下腹起往上,在肝臟下緣形成直角後,朝左側水平橫向前進,再於脾臟下方形成直角往下行,呈ㄇ字形占據了整個腹腔的周邊以至骨盆腔的後方。而外科有其歷史淵源,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志說:「早期台灣依循日式醫療體系,將大腸直腸歸屬在一般外科,然而,隨著醫學發展,一直到1970年臺北榮民總醫院將其獨立分科,各大醫院也紛紛跟進。」

閱讀更多

那些癌症病人教我的事:生命充滿意外,應該用「3年」來規劃人生...該做的、想做的快去達成!

tCol 2019-11-12

照護線上

那些癌症病人教我的事:生命充滿意外,應該用「3年」來規劃人生...該做的、想做的快去達成!

排便有血是相當常見的狀況,從1、20歲的年輕人到7、80歲的老年人,都會因為排便的時候見到血而到醫院求診。絕大多數的患者是痔瘡出血,而其他可能的問題還有肛裂、 瘻管 或大腸直腸癌。醫師在下診斷時往往會依據年齡而做不同的判斷,大腸直腸癌較好發於中老年人,年紀越大機率越高,不過醫學上總是會有例外。

閱讀更多

免疫力低下,易患肝膿瘍!醫師:老年人、糖尿病患是高危險群

tCol 2019-02-21

華人健康網

免疫力低下,易患肝膿瘍!醫師:老年人、糖尿病患是高危險群

肝臟是沉默器官,一旦感染細菌,且引起發燒或是咳嗽、胸悶,必需要小心!醫師指出,自身免疫系統不好的病人,如老年人或糖尿病,都是肝膿瘍的高危險群,如果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痊癒,但如果沒有及早診斷,並加以治療,常可能發生併發症,甚至有死亡風險。

閱讀更多

男子小便「噗」出屁聲 竟發現大腸癌二期

tCol 2018-03-15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男子小便「噗」出屁聲 竟發現大腸癌二期

45 歲男子最近小便時,竟然發出像放屁的「噗⋯⋯」空氣聲,且合併頻尿、血尿等症狀,原本診斷為泌尿道感染,但治療 1 個月後,病情惡化為血便,甚至尿出糞便,經台中慈濟醫院檢查診斷為大腸癌二期,術後服用化療藥物,現正持續追蹤。

閱讀更多

咀嚼力不佳,會增加失智風險

tCol 2015-11-30

健康醫點靈

咀嚼力不佳,會增加失智風險

根據這份調查,剩下的牙齒愈少,記憶和運動方面的能力都有變差的傾向。這應該是因為,沒有牙齒而無法咀嚼時,控制咀嚼的神經或主宰感覺等部份的腦神經會萎縮,也就是出現無機能症候群。

閱讀更多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