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
郭美懿
提起簡文仁,腦海自動浮現每年春節,在電視上教做生肖操的軟Q阿伯,他以風趣解說、簡單動作,鼓勵大眾多活動,一推廣就是20多年。記憶力極佳的他扳著手指數:「從龍年開始,快2輪了!過年吃大餐嘛~要鼓勵運動,one more、two more很枯燥,我會用一些諧音比較好玩,讓大家好記憶,比較有意義。」
閱讀更多
2023-01-25
彭蕙珍
十方的先生在2020年因為身體因素,不得不離開高科技業。雖然她已經為退休這件事準備了10多年,家庭被動收入也早就超過先生的年薪,然而少了每月薪水收入,她一度很焦慮。為了減輕焦慮,她開始清理櫃子:冰櫃、鞋櫃,以及保養品。清理完後,奇妙的事發生了,她的焦慮感降低一大半,半年後,家庭年支出居然降低3~4成,而且她一點痛感也沒有。當心情穩定後,她的理財也更順遂。
閱讀更多
2023-01-19
畢德歐夫
他提高音量反駁說:「不是,我當時以為兩千四百萬就夠了,哪知道會不夠,現在才會假日出來跑車。如果真的錢很多,我幹嘛這麼累?我現在快六十歲了耶,當時真的是誤判。」
閱讀更多
2023-01-16
郭美懿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黃國晉專精老年醫學、預防醫學,長年診間看盡生死百態,對「老」有更深體悟。他認為,現在應該追求健康老、活躍老,而非倚賴他人協助,轉化傳統對「孝道」的觀念,「千萬不要覺得,不幫他做就是不孝!」
閱讀更多
2023-01-11
樂透人生─吳家揚
新的一年到來,在工作崗位上的熟齡族多了一筆年終獎金入帳,但年關前後支出也會增加,在景氣劇烈變動的環境下,建議將入袋現金當成「錢母」,好好運用來養大資金規模。
閱讀更多
2023-01-09
楊曉文教授口述, 今周整理
告別大半輩子忙碌的工作時光,大家一定都希望退休後,能過著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但要實現這個夢想,除了維持健康的身心之外,提早制定完善的投資理財計畫,擁有餘裕的經濟作為支持,不只能安心退休,下半場的人生還能過得更豐富精彩!
閱讀更多
2023-01-09
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高房價、低薪,讓不少人成為「躺平族」,不婚、不生、不買房。不過卻有網友認為,即使不想當屋奴,也得有地方可以躺平,好奇為何有人可以「說躺平就躺平?」
閱讀更多
2023-01-03
李雅雯(十方)
編按:很多人都知道,理財作家富媽媽十方,因為一場家庭火災開始學習理財而致富。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她跟科技業的先生,兩人實際上如何安排薪水?如何計算目標?做哪些事來達到目標?在他們家會做簡單的家庭財報,每年認真看待邁向自由的「業績」。比如: -為加速存下本金,他們有幾年時間選擇不出國旅行。-為了資產累積效率,他們尊奉「不買自住房」的鐵律。-在他們家,不檢討「年收入」,而是檢討「被動收入」的目標達成率。 直到幾年前,先生因科技業工作壓力太大,長期飲食不正常不僅得了糖尿病,甚至患上重度憂鬱症,嚴重到無法下床去上班,而在46歲那年,毅然離開職場。以當時情境說是「被迫提早退休」也不為過。只不過,多虧多年來長遠布局,使得他們當時被動收入已大於家庭支出,早就財富自由,先生本來就隨時可以「主動」提早退休。 或許有人會覺得,科技業薪水高,當然可以財富自由。真的是這樣嗎?有多少高薪的人,還身陷高額房貸、家計負擔,或者為籌措孩子未來教育費用,而不敢想像自己何時才能退休?事實上,薪資高低並非主因,有計劃的分配、運用有限的上班族薪水,打造出被動收入系統,才是真正的關鍵。很多人會自我設限「以我的條件,不太可能達到財富自由……」,但事實上,下定決心的那一刻,你的命運就改變了。以下舉出1個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沒有高學歷、家計負擔重、低薪工作者,他們都做到了。
閱讀更多
2023-01-03
李雪雯
看到這個題目,也許很多單身或沒有小孩的讀者會想:「我又沒有後代子孫,遺囑對我來說根本沒什麼重要性可言」。但根據統計,2021 年台灣單身人口高達近1,100 萬人。這數字反而更突顯出單身族群,實有必要審慎思考「如何把遺產,留給想給的人」?
閱讀更多
2022-12-30
呂蕙容口述, 今周整理
大家都知道要有足夠的退休金,才能讓晚年生活無虞,但退休金也要管理有道才真正有保障,安養信託就像是守護退休生活的保護傘,可以讓財產依照自己的意願規劃,以做為照顧自己或家人之用。
閱讀更多
13/ 30
第 1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