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林暐鈞
超 高齡化 社會來臨!台北大學以「大學責任與超高齡社會」為題,於11/08廣邀九校進行SIG交流研討會。下午場第一場為「青銀共學與世代共創」主軸,邀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陳毓璟教授、樹德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徐國慶助理教授、東吳大學心理系汪曼穎教授,分享偏鄉青銀共創、社區照顧人才培育、在中高齡社區的大學生學習成效。
閱讀更多
2024-10-09
蔡曉萱 整理
89歲的日本上皇后美智子,周日(10/6)驚傳在皇居御所站立時因身體失去平衡而跌倒,右腳出現強烈疼痛感,經檢查後確認為右大腿骨上部骨折,已於8日清晨7時半完成手術。由於美智子曾在2019年接受乳癌手術,且10月20日就將迎來90歲大壽,讓外界分外關心她的健康狀況。
閱讀更多
2024-10-03
郭美懿
我有個朋友是長媳,因為協助先生照顧公婆,必須介入整個家族為照顧產生的紛爭,她要跟夫家做協調,也要跟自己家裡人做協調,「公婆老了,父母也老了,她一個人照顧4個老人家,然後她身體就垮了!」這是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好友的親身經歷,「我們都來到這個年紀,或者是我們的父母也來到了這個年紀…當父母老後,我們到底該怎麼孝順我們的父母?」
閱讀更多
2024-09-28
李季洋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026年預計將突破20%門檻,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政府、民間和高齡族群自己該如何確保老年生活品質,已成為不容擱置的議題。《今周刊》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其中富雅退休生活邀請嘉裕西服前總經理、《退休練習曲》作者江育誠、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柏憲及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周道君分享,除了妥善利用政策提供的社區資源,多培養興趣、多運動和妥善選擇生活空間也都是幸福熟齡人生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4-09-27
郭美懿、林暐鈞
台灣將在明(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然而活到老,也要活到好、活得有尊嚴與健康,這就需要預先做準備。《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特別邀請永豐銀行信託處資深協理林麗真、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以及北市聯合醫院前總院長黃勝堅,針對「理想熟年規劃」來做分享。
閱讀更多
2024-09-27
蘇芳禾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2024-09-23
黃靖文
台灣2025年就要步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台灣將有逾半人口,都是45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這也代表就業市場會徹底洗牌。因為少子化,許多企業面臨缺工潮,另一方面,卻缺乏招募中高齡求職者的經驗,更別說留住他們。「數位職能不足」、「體力衰退」等,這些都是各界對職場中高年級生的偏見,更讓不少企業主誤以為,中高齡求職者總是「離職率高」。104人力銀行建議,在招募中高齡就業者的同時,也應同步改善職場環境。知名居家用品商IKEA,在2020年開始大量招募中高齡就業者,同樣碰上留任碰壁的問題。改善職場環境後,台灣IKEA的中高齡員工留任率,已經提高到6成之上,比去年提升了近30%。
閱讀更多
2024-09-05
楊寧茵
再不到幾個月,臺灣就將成為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二十%的超高齡社會,媒體和民眾普遍對於超高齡社會的快速來臨抱持著恐懼和負面的心態,而忽視了其中可能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機會。其實,人類快速 高齡化 創造了一個全新世代—The Young Old,簡稱YO(優)世代。善用優世代的力量,結合共生社區的推動,我們可以讓臺灣的人口超 高齡化 變得不那麼可怕,讓人人都可在地安老的幸福高齡社會成為可能。
閱讀更多
2024-08-30
NOW健康
人口老化是全世界正在面臨的問題,台灣也不例外。人體之所以會老化,主要是與慢性發炎和過度氧化有關,而對抗衰老這件事也日益成為顯學。陳乃菁醫師診所院長陳乃菁醫師表示,隨著人們對健康和抗衰老的重視逐漸提高,硒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被廣泛認識。尤其是「高純度活性硒」,經過人體代謝轉化成硒蛋白後,得以發揮抗氧化、消炎作用和抗衰老功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預防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和甲狀腺功能異常等與發炎相關的疾病。
閱讀更多
2024-08-21
陳乃菁 醫師
身為老人醫學科醫師,失智症是生活日常,並不讓我害怕,反倒是怕在診間聽到長輩這樣說自己:「活這麼老,怎麼不死一死。活著真沒意思。」他們的表情灰心喪氣,可等我回顧一下他的病史,往往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沒罹患影響心智能力的疾病,甚至連衰弱跡象也沒有。年長者喊著想去死,但這種話晚輩可不敢接,更不敢主動問,於是我的診間常出現另一種與死有關的狀況,例如家屬會焦慮地問:「陳醫師,媽媽反覆住院,肺積水,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我要怎麼幫媽媽增強免疫力啊?」我翻看病歷後說:「你媽媽已經九十二歲,身體又已經走到這樣的狀況,你們有想過依照媽媽的意願來處理嗎?她是希望順其自然,還是急救到最後呢?」家屬一臉茫然,「我不知道她的意願是什麼,她沒有清楚交代過啊。」接著又囁嚅地說:「我想,應該是不希望過多的醫療介入……可是我不敢做決定,萬一我猜錯了或者家人反對呢?」
閱讀更多
1/ 21
第 1頁,共 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