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許能為熟齡世代啟動心田種子的能量,透過關懷,幫助他人找到生活價值
陳登福願景長說,「創立正向人成長中心的主旨,就是共創健康和樂地球村、培養更多正向成長的領袖。」他期許能為熟齡世代啟動心田種子的能量,透過關懷,幫助他人找到生活價值,學會放下、忌妒、比較,讓身心靈處於「真好的狀態」,做好善生,在未來走向人生最後一哩路時一切圓滿,美好善終。
▲陳登福說,人生會面臨兩個修,第一個修是放下,再來就是連第一個修也放下。圖/林暐鈞攝。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但我們對這個敵人的了解有多少?」陳登福說,人生會面臨兩個修,第一個修是放下,再來就是連第一個修也放下,這樣坦誠面對自己的過程,會活出正向、活得正向、活好正向,並且讓生命圓成美好的真相。
一名80幾歲婦女,因受正向人成長中心關懷,她這把年紀仍活蹦亂跳、開心生活,「我們期望每一位熟齡,都能一路玩到掛!」透過社區關懷,讓不管男女老少皆連結在一起,共學生命教育。
「期許萬物共振和諧,共好共生!」陳登福分享要達到這樣的理想,每個人都要先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再來思考如何為社會帶來價值,塑造共好共生的社會。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彭仁奎醫師,以《高齡社會推行緩和醫療的挑戰與解方》為題分享,「超高齡化社會來臨,長照悲歌數見不鮮!」 他認為要減少長照悲歌,除了關懷被照顧者,還要顧及照顧者,像是疾病篩檢、慢性病治療、心理精神,都需妥善被照顧。「每個人都要在健康的歲月,思考什麼是善終。」他認為每個人都要懂得為自己老後、人生如何散場做好準備,妥善預立自己未來醫療照顧計畫,幫助自己,也幫助愛你的人。
人不能選擇出生,但善終可以自主努力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陳炳仁醫師說,「人不能選擇出生,但善終可以自主努力。」他強調善終不只放棄急救的聲明,而是聯合各界以人為本的全觀對話,期許醫界能因照護需求提供更多元服務,嘗試在宅醫療深耕,給予長者更舒適照護。
為每個人善終努力的,還有台灣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中心,專責培育臨床宗教師的普安法師,以《靈性關懷之我思我見我行》為題分享,在臨床經驗中,遇過病患看到她的出現而緊皺眉頭,起初覺得對方排斥害怕,但沒想到對方竟說,「師父,妳終於來看我了。」從此她堅信,臨床宗教師是很大創舉,不僅見證人的苦難,更覺察宗教的精神,能關懷他人,陪伴最後一哩路。
「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關懷,發現彼此個性更加慈悲!」她認為用生命教育的角度去看待善終的過程,能幫病患找回內心平靜。能給予這樣優質的服務,有賴與醫療團隊辛勞協調合作的前提下,達到這樣的精神。
▲普安法師說,臨床宗教師是以病人為師、值得挑戰的一項偉大事務。圖/林暐鈞攝。
「法師在陪伴的過程中,對於自我的認同同樣重要。」普安法師說,臨床宗教師是以病人為師、值得挑戰的一項偉大事務,但同時要從各方面減輕臨床學習外的生活壓力,像是給予每一位宗教師供吃供住,也需要發自內心、承受、自我洗滌,才能為每一個人,做好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