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郭美懿
新生代女星陳妤日前出席活動,分享正與母親籌劃Podcast節目,內容將聚焦親子關係及遺產規劃,原因是已半退休的爸媽為好好享受餘生,已預立遺囑、交代好臨終前的醫療處置方式,全家人還一起去挑 靈骨塔 。陳妤爸媽並表示,人生下半場要「卯起來花錢」,所以不留現金給孩子,但會保障3名子女在新北1人1間房。不過律師指出,「1人1間房」的遺產分配方式看似公平,箇中卻藏有許多眉角,需要仔細規劃,以免日後子女爭產失和。
閱讀更多
2024-04-25
呂秋遠
最近想要寫遺囑的老年朋友們越來越多,例如她。她的年紀已經將近80歲,看起來還是精神矍鑠。「律師,我要剝奪我先生的繼承權。」「你們離婚就好了,一旦他不是你的配偶,就不能繼承你的財產。」「不能,因為我的財產比他多,一旦離婚,我要分配財產給他,我不甘心。」
閱讀更多
2024-01-08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生活中,充斥著詐騙資訊,在我國似乎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而依據警政署的統計資料,111年有4,167件詐騙案件的受害者,是65歲以上的高齡長輩,平均每天有11.4件詐騙案件發生在長輩身上。
閱讀更多
2023-10-25
鄭閔聲、何欣潔
編按:76歲國際級大導侯孝賢驚傳疑似罹患失智症正式退休,外媒報導,身邊知情人士表示「他確定不會再拍電影了」,《刺客聶隱娘》可能成為最後一部作品。外媒報導,侯孝賢台北工作室傳出已經關閉,工作人員也已經遣散,報導甚至表示「這消息對台灣本土可能不算太驚訝,但侯導和家人並未作出公開宣佈,可能是想保有隱私。」侯導兒子侯甫嶽發表聲明證實父親先前已經診斷出阿茲海默症,但沒有減退他對電影的熱情,一直到新冠肺炎確診,後遺症連帶病情才先暫停,「這對我們來說是沒有預想過的發展」。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預估未來平均1年將增加1萬人,台灣失智症的挑戰越來越大。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張楷杰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其影響和挑戰日益突出。針對廖先生這樣的失智症處理,如何早期辨認、診斷和及時介入將是關鍵。張楷杰指出,許多人前往神經科求醫,主訴是最近常常忘東忘西,擔心自己有了失智症。不過像這樣這麼有「病識感」的人,常常都只是「健忘」,也就是暫時性的短期記憶障礙,可能是因為分心、壓力或睡眠不足所導致,一般來說,健忘的症狀可以隨著休息、放鬆或提醒而恢復記憶。相較之下,失智症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常伴隨著記憶障礙和認知能力的退化。這些症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常見有5種症狀,一旦發生就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失智症。1.容易遺忘生活中,食衣住行的點點滴滴2.遺忘曾經擅長的技能。3.溝通與閱讀障礙。4.五感逐漸不靈敏。5.出現幻覺無法自行判斷事物。
閱讀更多
2023-09-07
陳坤涵
張三生前是個規矩的上班族,每月所得不多,但由於省吃儉用,在其死亡後,仍留下不少銀行存款、二筆建地及一筆公共設施保留地,配偶陳芳芳及二個兒子張大明、張大昌申報遺產稅後,要繳納400多萬元的遺產稅額,陳芳芳是一位家庭主婦,二個兒子又剛就業,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繳納遺產稅,不知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3-07-21
許峰源
怡君跟我在三重天臺廣場附近的星巴克喝咖啡,原本聊著美國與回臺灣生活的點滴,突然停頓沉默下來⋯⋯過了一會,她泛紅著眼眶跟我說,雖然放棄美國的一切真的很捨不得,但遺憾真的太煎熬,甚至有時會讓她在半夜落淚到吸不到空氣。「父母親為我辛苦付出一輩子,我已經錯過了一個,不想要再發生第二次的遺憾,絕不能讓母親一個人孤獨老死⋯⋯」
閱讀更多
2023-06-05
財經專家 李美虹
「在我死前,我要把錢通通花掉!」 一位朋友如是說。他說的這段話,跟我心裡所想竟然一樣!
閱讀更多
2023-05-16
王溢嘉
每種葬式都是在表達對死者的愛與尊重,也是讓他能就此安息或順利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最恰當途徑。不管是土葬、火葬、水葬、天葬……乃至於現代的 靈骨塔 、花葬等,都是在反映群體或個人的生命觀、文化理念與物質條件。
閱讀更多
2023-02-14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 譚敦慈
明天與無常,不知道何者先來。事前做好的準備,成為了面對無常的勇氣。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