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古堅純子
只要開始進行「熟前整理」,就能夠描繪自己未來想過的人生。整理物品,其實也等同於整理內心。在我的客戶之中,不乏失去人生目標、陷入自我忽視(self-neglect)狀態的人。所謂的自我忽視,就是指對自己的生活漠不關心,導致生活環境與健康狀態惡化。
閱讀更多
2021-02-08
陳亭均
陳美鳳的人生,可能比她演過的8點檔還精采,從貧困的基隆碼頭走進五味雜陳的演藝圈,看盡明星的崛起、迷失與殞落,她踏實地踩著自己的步子,簡單平凡地走到現在,她沒什麼變,還是總記著媽媽那碗陽春麵。
閱讀更多
2020-12-18
王浩一
這幾年的「共享經濟市場」快速成長,甚至成了潮流。背後的因素很多,其中低經濟成長、IT技術進步都是。另外,現代人對「擁有」觀念也大大改變:需要的東西只在需要的時候借,或者就算買了,只要「不需要了」就會立刻賣出。
閱讀更多
2020-12-11
林靜君談心室
「你應該走出舒適圈,去接觸新的挑戰,去知道自己的能耐到哪裡!」這幾年這種激勵自我成長的主張,從企業圈擴散到一般生活,彷彿不逼迫自己改變就是坐等被時代淘汰。但是,待在舒適圈真的不好嗎?
閱讀更多
2020-11-19
塔瑪.強斯基
理查的家人堅持他一定要去接受治療。在金融業任職的他,並非唯一對工作感到焦慮的人,但理查的焦慮嚴重地控制了他整個人。他時時刻刻都處在緊張狀態,總是先想到接下來會有什麼問題,而且他再也無法樂在工作了。
閱讀更多
2020-10-28
謝馨慧
數位相機跟手機拍照這麼發達的時代,大家對拍照都熟能生巧。拍照時,我們會透過觀景窗捕捉最美好的光線、構圖與人物神情定格留下來,將周遭的髒亂或不美好隔開,不讓那些進入畫面裡,時間一久,資料庫裡珍藏的,都是快樂精采的回憶及畫面故事,不甚美麗的,一件都不留存。人生也是一樣。
閱讀更多
2020-10-28
南垠實
當時來到澳洲,在這裡我覺得自己好渺小,不像在自己國家生活那樣,所有事物都好陌生,因此逐漸地失去自信。感覺自己像個孩子一樣,而且還要從單身轉變為妻子的不安感。這並不是口頭上說只要努力就可以克服的,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0-10-08
谷島聖子
趁還有體力跟心力的時候,趕緊拿出勇氣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每一個階段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改變,能夠正向地接受它,優雅的老去,可說是再好也不過的事了。一個人的生活有不安,也有如釋重負感, 但只要多方嘗試,積極正向的面對就夠了!
閱讀更多
2020-08-13
今周特刊
「這個世界就是一間巨大的安寧病房,我們都在這房間裡,不是嗎?」豁達通透的生命觀,來自三度獲得金鐘獎的知名演員王琄的分享。10年前經歷父親從安寧病房離開的過往,她轉念笑看人生,精彩綻放。
閱讀更多
5/ 10
第 5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