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笹原留似子
面對親子、夫妻、家族間的悲傷送行,不須壓抑,應好好抒發情緒。因為,那亦是將摯愛「曾經存在的故事」繼續傳遞的證明。縱使肉體消失,關係依舊不變。對家屬來說,故人是永遠的摯愛,是一起活下去的人。
閱讀更多
2019-11-25
皮爾斯夫人(林家羽)
關係如花園,沒膽量成長的夫妻,付出的代價很有可能是,花園漸漸發出死氣沉沉的臭酸味。如果雙方都願意共同成長,那麼走入花園裡,將成為一個盈饒豐收的主人家,經常都可以細細品嘗,彼此用心付出所孕育的生機花園。
閱讀更多
2019-10-15
洪仲清
一個人覺得「還有人需要我」,會比較珍惜自己,不會輕賤自己的存在。不過,這中間也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當一個人覺得被需要,這種「感覺」可能很好;但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滿足我們的需要,這就變成了「壓力」,反而可能不利於關係。
閱讀更多
2019-09-18
賴於廷
18年前,罹患了乳癌,失去了婚姻,但我站得比以前更直。曾經,一度以為癌細胞轉移,朋友的及時送暖,重拾對人性的信任,敞開禁錮已久的心門。
閱讀更多
2019-09-16
彭芃萱
72歲的林懷民今年將從雲門舞集退休。他說自己46年前創辦舞團後,生活裡就沒有「家常」2個字,「我掉進一個洞,叫做『雲門』,表面上是我在領導雲門,其實是我被雲門推著走。他強調:「退休就真的是退休,我只想在家耍廢、認真生活,從中慢慢得到樂趣。」
閱讀更多
2019-08-05
愛長照
20210402編按:台鐵太魯閣號4/2發生嚴重出軌事件,造成51人死亡、至少178人受傷送醫。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一個個家庭痛失至親,悲痛不已。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面對悲傷,生者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周邊的朋友又該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場難關?----------------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輔導、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閱讀更多
2019-05-20
錢政弘醫師
大家普遍有一個認知是,不常動動腦的人,年紀大的時候比較容易失智。不過話說回來,像美國的前總統雷根和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他們晚年都罹患失智症,讓人懷疑會不會用腦過度也不好。
閱讀更多
17/ 19
第 17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