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
趙閎毅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將至,各種口味的粽子也是不可或缺的應景美食,但以澱粉為主的粽子影響血糖甚鉅,重症醫師陳志金親身實驗,發現吃完粽子1小時候,血糖從100 mg/dl飆到179 mg/dl,提醒民眾勿過量食用。不過安心吃粽也有訣竅,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大啖市面上的粽子時,可以把握5個重點,注意熱量減少身體過多負擔。
閱讀更多
2023-05-29
潮健康/全煜耳鼻喉科診所耳鼻喉專科醫師 林岱樓醫師
編按:國內新冠疫情第4波疫情來襲,重複感染也變多,許多不曾染疫的「天選之人」更紛紛中鏢。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未來防疫措施就是「鬆、緊、鬆、緊」,國人要習慣這就是未來的「新常態」生活。吳明賢表示,這次疫情再起是因為5月放寬防疫措施,染疫的人一定會變多,慶幸的是,多數患者以輕症居多,但老、弱、病、殘族群免疫力不佳「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除了接種疫苗外,染疫時要趕快以藥物治療。吳明賢表示,新冠疫情不會像SARS一樣「完全消失」,一定要更注意自己的健康,平時要好好吃飯、運動、睡覺,有規律生活、正向心情,不靠藥物就能提升免疫力。他也提醒,除了新冠肺炎之外,腸病毒、流感病毒也都回來了,尤其腸病毒「今年可能會很厲害。」
閱讀更多
2023-03-14
郭美懿
失智症名列全球第7大死因,至今沒有藥物可以治癒,除了預防之外,目前多倚賴化學藥物來延緩認知退化,不過中醫治療其實也能幫上忙。近日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收治一位82歲阿嬤,透過「頭皮針」治療讓阿嬤思緒逐漸清晰,不僅認得身邊照顧的家人與看護,簡單的加減算數也難不倒她,從沉默不語變得愛說話,復原狀況讓家人欣喜不已。
閱讀更多
2023-03-01
郭美懿
台灣口罩令已放鬆,加上國境解封,出國旅遊的人傾巢而出,來台旅遊的觀光客也逐步成長。不過疫情雖然緩和,病毒仍不斷變異中,營養師高敏敏提醒,不是染疫過後就有「無敵星星」,民眾要當心二度確診和感染其他變種病毒,她建議補充7項關鍵營養素,鞏固好自己跟家人的免疫力。
閱讀更多
2023-01-09
翁申霖
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與專注力自然會從巔峰逐漸走下坡,面對大腦的健康度不如從前,是否只能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它老去?事實上並非如此,若能適當地補充對的營養素,不僅能維護大腦健康,還能預防認知衰退,哈佛營養精神醫學家(Nutritional Psychiatrist)Dr. Uma Naidoo博士在其所撰寫的文章中指出,自己維持大腦健康、年輕的首要秘訣正是「補充 維他命B 」,而她也大方分享自己的每日所食。
閱讀更多
2022-10-31
聯合報 / 記者林琮恩/綜合報導
知名作家、Pchome網路家庭創辦人詹宏志日前透露自己罹患糖尿病多年,喜愛美食的他因此必須忌口,連最愛吃的「甘納豆」也忍痛放棄。不過專家解釋,糖尿病患者只要吃對種類,黑豆、納豆等豆類食物,其實有助於促進胰島素分泌,進而降低血糖。
閱讀更多
2022-08-05
吳淡如
人生是一枚錢幣,不管發生任何事,錢幣都有兩面。迥然不一樣。我出生的時候,祖母才48歲,肯定不算老。可是當我是個幼兒的時候,我認為祖母其實算是很老了。剛出生的小動物對「老」這個字是很敏感的,他們完全認得出誰是哥哥姊姊,誰是上一代,誰是上上一代,除非說謊可以得到糖果。祖母是我生活的主要照顧者和依靠,當我知道人總有一天會老死,就很擔心她會離開我。
閱讀更多
2022-02-23
NOW健康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的問題,使得失智症議題備受關注!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估計,2019年全球有超過5,000萬名失智症者,至2050年將增至1億5,200萬名失智症者。目前,台灣估計有超過27萬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平均每年將增加1萬人。一旦家中有失智症患者,將造成家庭沉重的負擔。
閱讀更多
2021-08-31
楊雅馨
剛結完帳就忘了價錢、總是在找鑰匙、反應遲鈍⋯⋯ 你是不是經常有這些症狀?是失智症的前兆嗎?美國醫師羅伊仁(MichaelRoizen)在《影響真實年齡的飲食》寫到,單單選擇食物就可以讓人比實際年齡衰老13歲,或者年輕14歲。「你吃什麼,就像什麼。」沒錯,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也攸關你的大腦健康,甚至會讓失智症悄悄上身。
閱讀更多
2021-04-16
丁彥伶
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 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
閱讀更多
2/ 6
第 2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