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
林靜君談心室
以前,有話要說拿起電話直接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現在,撥號前可能要再斟酌!筱倩(化名)打電話給正在念研究所的女兒,手機沒接通。過了一會兒,女兒傳來訊息說,「打電話之前要先傳訊息,問人家方不方便?妳這樣我很困擾。」筱倩讀完訊息有點火大,心想「手機不是就是用來打的嗎?」
閱讀更多
2021-03-22
雪兒Cher
20多歲的我充滿各種焦慮,深怕一個不努力,就會跌落萬丈深淵,但即使拼命的努力,最終還是得不到任何人的認同,男友,離開我了,工作,老闆總是刁難,薪水看不見未來,家人,期待我穩定下來,我,常常陷入僵局,不知道人生該往哪裡去,好怕30過後,人生就一敗塗地,沒有人明白我的焦躁,每個人都要我隨波逐流,只有我知道,我不想再這樣下去。
閱讀更多
2021-03-16
雪兒Cher
換條路走,也會是人生的好風景前天我打電話給同學阿玉,上周她跑去台中面試業務,想問她是不是已經上班,她電話另一頭笑說,收到了感謝函,我說「什麼是感謝函?」
閱讀更多
2021-03-05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遺產擺在面前,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到底價值多少?這是可以放在天秤的兩端比較的嗎?我不知道,您覺得呢?從母親過世後,住在美國的王小姐就不斷的透過簡訊、Email...等方式和兩位哥哥溝通:「母親的遺產,要如何分配?」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1-01-29
艾爾文
很多時候我們把別人看得太重,把自己又看得太輕,所以才會事情發生時只為別人想,被傷到了還怪罪自己做錯什麼。好意,要用在也懂得那份好意的人身上,留給不知道要珍惜的人,也只是讓他們得寸進尺而已。
閱讀更多
2021-01-29
吉兒.施萊辛格
要是仍舊無法說服你開始擬定計畫,我要再說得清楚一些。我看過許多年老父母重複犯下不少財務的錯誤。有人歸咎父母沒有適當規劃,但大部分要怪罪成年子女逃避責任。
閱讀更多
2021-01-22
許哲瑝
有的親朋好友會教你如果贈與金額或價值超過220萬元(編按:111年起,贈與稅納稅義務人每年得自贈與總額中減除免稅額244萬元。),可以分次分批逐年贈與,將每一年的贈與總額控制在220萬元內,就可以避免被課徵贈與稅。原則上沒有錯,但如果事情可以這麼簡單的話,地政士這張牌就顯得沒有價值了...。
閱讀更多
2021-01-20
陳佑寰
父母名下的財產不僅是老年安養的保障,也會成為將來繼承的財產。而實務上亦常見父母很早就把辛苦賺錢買來的不動產登記在子女名下,有些也會以子女名義開銀行帳戶與買賣股票,這就是民間習慣上常見的親屬間「借名」。然而父母很少會用白紙黑字與年幼的子女簽訂借名契約,等到子女長大之後,有可能認為在他們名下的財產就是父母贈與的,而既然自己是所有權人,就可自由出賣處分。又或是等到父母過世後,有些繼承人會主張某些子女名下的財產是父母借名的,故要求應將該財產納入遺產來分配。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實務上的借名爭議常常是各說各話,難以獲得圓滿的解決。
閱讀更多
2020-12-21
艾爾文
生命不長,而且很貴,花在討厭的人身上完全沒必要。畢竟人生是拿來計畫的,不是拿來計較的;生命要用在追求進步,不要用在被人耽誤。記得,道理很簡單,人心才複雜,所以把你的簡單留給在乎你的人,至於複雜,就讓那些人自己去複雜。
閱讀更多
7/ 11
第 7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