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陳德愉
「我渴望見到爸爸,又怕看到他支離破碎的樣子。」在解剖臺上與父親重逢,是今年(二○一七)五月的事;已經過了半年了,但是一和我講起爸爸,朱美瞬間鼻子一紅,眼淚就在眶裡打轉。父親在臨終前,就決定要把大體捐給國防醫學院。這場大體課程,宛如朱美漫長的告別之旅,失去至親的痛楚,變成一堂堂的解剖課,一次次地讓她回憶起自己與父親的種種。我相信,當我在進行採訪時,朱美還沒有從這場告別裡離開,因為她總是一不小心,就又會掉進那個悲傷的情境裡,流起淚來。
閱讀更多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而這樣決定適時放手的生命故事,20 多年來,不斷的在安寧病房重演著⋯⋯。
閱讀更多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年1月6日上路,花蓮洪清海、林瓊雲夫妻檔,是花蓮慈濟醫院第一批「預立醫療決定書」簽署者。經歷人生起起落落,老夫妻倆已看開 生死 ,開心且果斷地簽下同意書,希望為11名子女減輕壓力,更為自己爭取善終權利。
閱讀更多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妳愛我,我也愛妳!」這句話出自開始失智的邱志成口中,或許已遲到幾十年,但聽在邱太太李素真耳裡仍無比安慰。她說:「結婚幾十年,現在的他最專情。」有時兩人出去散步,李素真沒跟上,老伴還會回過身來等她。
閱讀更多
2020-05-15
丘榮襄
不同國家對於身後事的習俗不同,不同的世代也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而我,則是希望回歸自然,最近興起將骨灰壓製成寶石的方式,對我來說,也很有吸引力呢!
閱讀更多
2020-05-11
吳若權
若要問我,從20、30歲到現在,最深的體會是什麼?我只想與你分享,花了30年才得到的領悟:人生中,必須早點弄懂的3個知道。
閱讀更多
2020-05-08
吳若權
沒有人能夠預知,將來會在哪個場景,用什麼姿態和這個世界告別。 我們唯一要學習的就是:放下。 而不是執著於任何形式的懸念,或是貪戀於任何美好的時刻。
閱讀更多
2020-05-07
李偉文
走過青壯年,懂得世事無常,和朋友告別時已不像年輕時那麼灑脫,多年前也寫過一篇文章,談到老朋友見一次是一次,次次要珍惜,次次要感恩。許多我們以為輕而易舉可以做到的事,往往成為難以彌補的遺憾。
閱讀更多
2020-05-01
小虎文
李春杏說所謂的善終或是舒適照顧,都是「你要做,好事才會發生」,要接地氣、動手做;而當好事發生,就像是善的循環,病人用生命教她人生功課,她又轉而將愛繼續傳遞。
閱讀更多
2020-04-26
小虎文
「我設定100個好伴侶的條件,像是不斷地整理自己的價值觀。寫的時候,我反省自己,這個條件我自己能做到嗎?如果我做不到,我就不去要求別人。我覺得找到好伴侶、好夥伴的關鍵,要『旗鼓相當』;兩人相遇時的價值觀要相近,兩人相遇後的成長的腳步也要相近。」
閱讀更多
22/ 30
第 2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