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83
Q:我是佳純,老公和我同年都是59歲,結婚已41年,育有2個兒子,分別是39歲、32歲,都已 獨立 成家,現在家中就剩下我跟老公兩人。兒子們都很爭氣、孝順,我覺得很滿足,但卻有一個長年的痛苦,就是我老公16年來一直有個小三;他說會好好守護這個家,但仍要繼續跟那女人來往,強迫我承認他們的關係。其實老公對我不錯,我也擔心老後一個人孤單,到現我仍想像跟老公一起互相照顧、白頭偕老,現在小三卻來瓜分我老公,到底我還擁有他的幾分之幾?想到這裡,我就想跟他分手,不想跟小三一起擁有他,但我真能忍耐自己過日子嗎?我已經習慣有他40幾年了!有時覺得我或許擁有他的二分之一以上,因為他每天晚上都乖乖回家,不在外面過夜,但有一年他幾次跟朋友去單車環島,我去小三家看,他的車子明明就停在小三那裡,顯然是跟小三一起去旅行!他雖然每天回家,卻沒帶我旅行過,而且這十幾年來,我們幾乎無性,他的肉體已被小三奪走,而且那女人才48歲,比我年輕多了,讓我覺得我或許連老公的十分之一都沒分到!聽說老公是在職場認識小三,她年輕時就守寡,因為獨養一個孩子非常辛苦,常跟我老公訴苦,他也不時經濟資助,就這樣發生關係。而且她非常迷戀、依賴我老公,10年前老公曾打算跟她分手,她就上門找老公攤牌,老公隨即向我坦承他們的關係,說她威脅若分手就自殺,我才知道多年來他外面有女人!我稱那女人是小三,老公卻堅持那女人是「紅粉知己」,原因是他沒打算離婚,所以那女人沒有破壞我們家庭,不算小三。我講不過他的歪理,但內心很不好受,有時面對他,覺得他只是軀體回來維持「家」的空殼而已,非常無奈。只是他對我說話輕聲細語,很難討厭他;我曾提出離婚、搬出這個空殼的家,他卻說這個家花了40年維持、守護下來,「要離開也是我離開!」讓我也不忍把他趕出家。兒子們多少也知道爸爸在外有女人,不大過問,覺得大人間圓滿解決就好,身旁親友也覺得我們幸福美滿,但實際上我很孤獨,我是否應該離婚?我有工作,生活不成問題,但我18歲就結婚,一輩子只有他一個男人,離婚是否會更孤獨呢?也有律師朋友勸我提告,讓他們理解現在雖沒通姦罪,但他們對不起我、必須賠償,他們被告了才有罪惡感,才可能醒悟,真的是這樣嗎?我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3-03-14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夠用」,始終是個大哉問。有人退休10年只花300多萬,沒車、沒房、沒保險,還能環遊世界、兼顧滿意的生活品質。也有人退休遇上長輩生病需要長期照護,平均每人每年花費150萬元,打亂所有財務計畫,縮衣節食仍然苦不堪言。一樣都是退休,為何花費和心境差異如此巨大?熟齡族面對退休財務規劃問題,應該守住一些原則著手進行安排,才能得以安穩、安心、安康。
閱讀更多
2023-03-13
小虎文
許多人常把「等到我退休時再做」掛在嘴上,但對某些人來說,任何事都不需要等到退休後再做,因為他們沒有真正退休的時候。台北榮民總醫院前院長張德明就是這樣的人:「我的字典裡沒有『退』這個字」,只要病人需要他,他就在!
閱讀更多
2023-03-02
洪雪珍
昨天有朋友留言說:「我的公婆50歲就不工作了,兩手一攤,放給兒女養。」這種例子,也真不少!他們可能早婚、早生,等到兒女出社會,大約50歲左右,自認辛苦了一輩子,把兒女拉拔大,該享清福了,讓已經在工作的兒女撫養吧!在他們的思想裡,這是天經地義,因為「我對自己的爸媽也是這樣的!」他們出來工作,就開始拿薪水給上一代,所以養父母這件事,理所當然!不養父母,才是天打雷劈,而且在我們的法律,還會被告上法庭。
閱讀更多
2023-03-01
李易紓整理
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於周一(2/27)上午8點55分辭世,享耆壽97歲。1926年出生的辜寬敏,是台灣望族鹿港辜家成員,其台 獨立 場鮮明,已逝前海基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台北榮總表示,辜寬敏是住院中過世,是否為肺腺癌等病況細節不便說明。據研究統計,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沒有天天下廚,加上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一旦診斷出來時,往往已是晚期。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特別提到,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肺癌已經蟬聯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一名都是肺癌,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陳晉興說,「我們的肺就像冷氣機的濾網,冷氣機可以洗,我們的肺只有一個、要跟著到老,民眾要重視空汙對肺癌的影響,而且定期做肺癌篩檢,也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只有LDCT可以提早救命」。
閱讀更多
2023-02-24
周文偉(華倫)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故事,信很多投資人都知曉或略有耳聞,我個人就是學習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精神才能逆轉人生,從流浪教師邁向財富自由,對於巴菲特所推崇的價值投資,我們到底可以學到什麼?怎麼運用在我們的長期存股目標?
閱讀更多
2023-02-23
粉圓妹
從故事可以看到,老夫妻強調自己是理科出生,對退休有規劃,但是他們忘了運動這件事,雖然他們剛退休時會出去玩,但低強度的玩樂並非運動,沒辦法提升肌力、心肺功能,當突然生了一場病後,就發現體能像斷崖式的下滑。
閱讀更多
2023-02-18
周文偉(華倫)
許多投資人會問我一個問題,如果帳面上已經賺了很多,現在賣掉就等於賺了超過10年的股利,這時候到底該不該賣?這個問題在股市處於多頭的時候,特別容易被提出。請大家先思考一下,如果是在空頭市場,同樣會有不少投資人提出類似問題:帳面上已經虧損很多,現在賣掉就等於賠了超過10年的股利,這時候到底該不該賣?這2個問題本質上差異不大,雖然一個是帳上大賺,一個是帳上大虧,但其實都是在「考驗人性」。有人說,當帳面獲利20%、30%時,心理素質良好的存股族可以耐得住,但是當帳面獲利達到70%、80%,足以抵過10年股息,甚至帳面獲利超過100%時,很多存股族心中都會出現小天使與小惡魔對抗的糾結情緒,一邊是忍不住想獲利了結,一邊是怕賣了之後,再也買不到這種長年累積下來的便宜股票,究竟這筆資金應該繼續存?還是可以先獲利了結,尋找更好的存股標的?
閱讀更多
2023-02-14
洪雪珍
「去打工度假回來的人,找工作都要找很久,」一位28歲的上班族談起他的同學朋友,在打工度假回來之後,求職心態出現明顯變化,他說:「即使找到了,也要適應好長一段時間,要換過幾個工作才能安定下來。」(現行基本工資已調整為每月新台幣26,40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為176元,原文刊載於2019/8/15,更新時間為2023/2/14)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