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HEHO健康網
本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從2020年2月爆發延燒將近兩年,確診個案再度來到高峰,這波爆發主因就是Omicron!該變異株與去年所面對Delta病毒株不同,傳播力較強、突破性感染機會高、症狀相較輕微,其中Omicron亞型BA.2傳染力又更高,但隨著病毒的變異,感染後表現症狀也有不同。
閱讀更多
2021-06-04
胡文龍/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醫學期刊報導,新冠病毒在抵抗力不好的人身上,發生重症的機會也會增高;相對地,如果抵抗力夠好,就算被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也只會是 無症狀感染者 。所以了解並實踐“如何增加自己的免疫力”,在個人對抗新冠病毒方面,實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閱讀更多
2021-06-04
胡文龍/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最近疫苗之亂沸沸揚揚,但是對多數不是醫療相關科系的人來說,對於疫苗的基本原理,並不是那麼清楚。如果用專業術語解釋,反而會更聽不懂。下面試著用簡單模型及淺顯語言,去解釋何謂疫苗的原理。模型當然會有和實際狀況不甚符合的情況,尚請專家學者進一步指教修正。
閱讀更多
2021-05-25
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2021-05-20:70歲染疫婦死在家中。2021-05-21:78歲確診男家中無呼吸送醫不治。2021-05-22:女友上班 男友確診(58歲)猝死家中。台灣,連續3天有多例猝死在家中的COVID-19確診病例,也有居家隔離中卻驟逝的,記者問我:為何確診患者,容易猝死在家中?這些早在去年就發生在國外了!國外媒體給它取個美幻的名稱叫「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也就是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這是我們重症患者會常出現的呼吸衰竭症狀之一。
閱讀更多
2021-05-23
涂醒哲(生技中心董事長、前衛生署署長、前疾病管制局局長)
今天下午接到朋友傳來以下以發病日統計的疫情流行圖,非常高興。因為一週來我一直想看發病日的資料而不可得,每天都掉入被檢驗量能及通報效率嚴重左右的數據中,很難分析真正的流行狀況。看到以下的圖,我安心多了,我可以有信心的説,這波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感謝全體國民的配合。
閱讀更多
2021-01-26
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20210126編按:部立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周一(1/25)雖未出現新增病例,但因案889、案890感染源不明,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緊急宣布回溯進出桃醫的住院、陪病者等居家隔離14天,匡列人數超過5000多人。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上分析,哪些族群是家中最高危險傳播者呢?又要如何避免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在家庭傳播、進而阻擋社區傳播擴散?
閱讀更多
2021-01-12
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編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院內群聚不斷擴大,8天已有9例染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上分析,導致醫療人員互相感染的原因有這6個。
閱讀更多
2020-06-18
黃軒醫師
在臺灣是很幸福的,因為COVID-19 病毒在境內一直是零。但是外面的世界,真實呈現不是如此清零,只是臺灣媒體報導,已經不再熱衷報導外國的殘酷慘局了。如果我告訴你,我們全世界,每天都是以12-14萬,確診病例增加!如果我告訴你,近日全球的全球確診人數將突破800萬人,你一定以為不關你的事吧!
閱讀更多
2020-04-01
NOW健康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染病初期傳染度最高!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與台大公衛學院學者,共同分析台灣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患者與接觸者發現,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患者很可能在發病前,就有散布病毒能力,病毒散布力隨時間下降。因此最高風險者,其實是防備最少的同住家人,台大公衛學院呼籲,應盡快實施普篩與加強管制社交距離。
閱讀更多
2020-02-26
NOW健康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不斷發現輕症或 無症狀感染者 ,同時因為傳染性高,病毒在環境下推估能存在數天,台灣陸續傳出家庭群聚案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今(24)日公開提醒,居家環境與個人清潔可以大幅降低接觸感染風險,勤洗手、戴口罩、規律清潔環境,可以降低家庭感染率至20%以下。
閱讀更多
1/ 1
第 1頁,共 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