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欲望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82

日本經營之聖:切實地度過努力工作的每一天,就可以同時獲得高尚豪邁人格,以及美好人生

tCol 2025-03-18

稻盛和夫

日本經營之聖:切實地度過努力工作的每一天,就可以同時獲得高尚豪邁人格,以及美好人生

編按: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罹癌後接觸佛法,並將自己的人生、經營經驗與佛法之道結合,悟出的新生存法則。因為這樣的經歷,他體悟到人生與商場都充滿不確定性,此時必須回歸「本質思考」,從核心價值出發,自然能找到不為環境影響的正確之道。在《稻盛和夫 生存之道》裡,他以「利他之心」為核心,指出追求利他最終也將帶來利己的結果,並透過自己成功翻轉日本航空的經驗,強調「利他」的實踐價值。

閱讀更多

老愛炫耀自己很忙, 其實很丟臉!人到中年以後,一定要懂的5個人生大道理

tCol 2025-02-03

枡野俊明

老愛炫耀自己很忙, 其實很丟臉!人到中年以後,一定要懂的5個人生大道理

成為「右耳進, 左耳出」、不輕易生氣的聰明人。

閱讀更多

擁有生命本身,就是人生最大幸福!即使一碗白飯也自有它的甜味,一樣品味出屬於你的幸福來

tCol 2024-12-26

宋默

擁有生命本身,就是人生最大幸福!即使一碗白飯也自有它的甜味,一樣品味出屬於你的幸福來

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諸位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弘一法師《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閱讀更多

「求神明讓我發大財」大部分人都搞錯,拜拜的第1步不是許願!去廟裡祈求平安要注意的事

tCol 2024-12-13

簡少年

「求神明讓我發大財」大部分人都搞錯,拜拜的第1步不是許願!去廟裡祈求平安要注意的事

台灣有非常多人都有拜拜的習慣,尤其是倒楣或是精神不濟的時候。小時候身體不舒服看不好病,父母可能會說去廟裡燒符水喝,如果忽然間出一點意外嚇到,還會叫你去廟裡收驚。如果倒楣得厲害,甚至會去找法師做祭改,因此拜拜這件事,真的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閱讀更多

中年教我的事:即使你要做的事已澈底失敗,但只要志向是趨向正義的,只要這顆心沒變質就夠了

tCol 2024-11-21

宋默

中年教我的事:即使你要做的事已澈底失敗,但只要志向是趨向正義的,只要這顆心沒變質就夠了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閱讀更多

罹癌後切除全胃「成為全新的自己」!她參加路跑、騎車環島,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歡慶:變越老越開心

tCol 2024-11-13

癌症希望基金會/呂宜螢

罹癌後切除全胃「成為全新的自己」!她參加路跑、騎車環島,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歡慶:變越老越開心

「我不知道為什麼那天特別的安定,內心沒有破很大的洞什麼的,只是想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很快就安排開刀。」明瑤說。「我完全沒有人家說的悲傷5階段,事情就這樣來了,不會覺得不能接受,反而開始去安慰我身邊的人。」人如其名一般的明亮開朗、清澈豁達,明瑤總是把事情安排得很好,即使是連自己也感到有些訝異的胃癌突然闖進生活,讓人生稍微轉了個彎,但至今她也從來沒有慌亂過。

閱讀更多

知足的人,是因放下執著!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標不能完全實現,他也會覺得人生是一樣的美好

tCol 2024-11-12

宋默

知足的人,是因放下執著!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標不能完全實現,他也會覺得人生是一樣的美好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閱讀更多

有了別墅、汽車後,會變更不幸福!每天生活在害怕失去名利恐懼中,背巨大壓力生活,怎能不生病?

tCol 2024-11-05

宋默

有了別墅、汽車後,會變更不幸福!每天生活在害怕失去名利恐懼中,背巨大壓力生活,怎能不生病?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恬淡,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恬靜淡泊。古人認為:「恬靜養神,弗役於物。」意思就是說,恬靜可以養神,使人不拘於外物。恬靜講的就是一種「退」的處世態度,萬事不縈於懷,保持這種心境的人,在養心方面必然可以做得很好。現代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養生」,養生包括養心、養性和養身。但很多人只熱衷於養身之法,認為只要身體養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長久地享受生活。所以,很多人能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每天養心。有一個朋友的媽媽非常注重養生,每次見到她,她都會不厭其煩地向別人宣講養生的道理,告訴別人每天要吃什麼東西,吃多少、怎樣吃,每天要運動多長時間,等等。她一次又一次地申明:只有這樣,才能不生病!可是,我每次聽到這些卻很奇怪,一個人每天從早到晚都為如何給自己準備健康的食物而忙個不停,害怕自己一頓飯吃得不好就會生病。一邊養生卻一邊為身體而焦慮,唯恐自己生病,唯恐自己不夠長壽。每天都這樣擔心,怎麼能開心?

閱讀更多

學當「成熟善良」的人!有自己主見,也懂尊重對方立場,不受他人牽著鼻子走,沒有回報也無所謂

tCol 2024-09-12

李美蘭

學當「成熟善良」的人!有自己主見,也懂尊重對方立場,不受他人牽著鼻子走,沒有回報也無所謂

敏愛不僅在和媽媽們的關係,在其他的人際關係上也經歷了類似的困難。在學生時代,她總是為了和別人成為朋友而努力迎合對方,只要能和朋友關係變得親近,即使她心有不願,也會盡量忍讓。如果發現朋友與其他朋友關係比自己還好,就會感到很傷心,甚至到不吃不喝的程度。越受傷就越執著於朋友關係,漸漸的,有些朋友因為這種態度而疲憊不堪,也有人藉由她的這項弱點,提出無理的要求。她擔心如果拒絕就會失去朋友,所以再難的要求都會盡量答應,但是朋友們卻未回應敏愛的請求,因此她一再受到傷害後獨自離開。反覆失敗,人際關係模式仍然沒有改變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敏愛根深柢固的信念。

閱讀更多

如果重來不逼兒子補鋼琴、念私校!她49歲被退休後悔:花600萬繳孩子教育費「不如拿來存退休金」

tCol 2024-09-10

嫺人

如果重來不逼兒子補鋼琴、念私校!她49歲被退休後悔:花600萬繳孩子教育費「不如拿來存退休金」

編按:作者嫺人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她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還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能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為親友眼中的「閒人」,她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嫺人重新調整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資產配比,成功實踐了退休後依然能有現金流的安心生活。

閱讀更多

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