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放射

顯示第 819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61

60多歲的她喪失味覺,原來是得了乾燥症!「味覺」不見了,該看哪一科?

tCol 2021-04-01

劉秀枝

60多歲的她喪失味覺,原來是得了乾燥症!「味覺」不見了,該看哪一科?

五個多月前,接到一位認識多年的球友來電。我們倆相當投緣,但平常各自忙碌,不常聯絡。球友說:「我的味覺不見了,吃東西都沒有味道,已經兩個星期了,要看哪一科?」

閱讀更多

「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以為扁桃腺發炎卻白血病!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tCol 2021-04-01

李易紓

「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以為扁桃腺發炎卻白血病!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45歲國民黨文傳會前副主委、安定力量副執行長毛嘉慶驚爆罹患血癌,他3/31深夜在臉書上寫下自己得了血癌,正在接受第一階段化療。他寫道:「這個病有個特點,沒人知道怎來的,我是以為扁桃腺發炎從急診得知。首先向我得罪過的每個人道歉,誠心向你們道歉,我錯了,對不起,謝謝你大人有大量。再來,沒真的得罪但看我不爽的,我們握手和解吧,其實,事情都過這麼久,不要不爽了!」毛嘉慶說,自己一定會頑強地活著,要大家不必特別來看他,並開玩笑出院就要來辦趴踢,樂觀面對病情。

閱讀更多

「求你們救救我女兒」!老父砸錢要醫師救到底,一場與惡性乳癌的拉鋸實錄

tCol 2021-03-30

鍾奇峰醫師

「求你們救救我女兒」!老父砸錢要醫師救到底,一場與惡性乳癌的拉鋸實錄

「求你們救救我女兒!」隔著長桌,聲音雖然微弱,但我的心卻感到無比的沉重。在旁的社工師及個管師想必也肩頭沉重。「她每天回家都一直哭。」30歲未嫁的女兒,即使早已成年,也還是70多歲老爸的心頭肉。

閱讀更多

76歲老伯確診攝護腺癌,恐將導致癱瘓!醫師:早期沒症狀,有這4習慣一定要注意

tCol 2021-03-29

照護線上

76歲老伯確診攝護腺癌,恐將導致癱瘓!醫師:早期沒症狀,有這4習慣一定要注意

診間一位76歲的老伯攝護腺指數PSA高達300 ng/ml,透過攝護腺切片確定是攝護腺癌,而且骨頭掃描顯示已有多處骨轉移,進一步詢問後,更得知老伯最近下肢感覺比較無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陳嘉宏醫師表示,轉移到骨頭的攝護腺癌可能會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無力,若未及時治療,恐將導致癱瘓。

閱讀更多

噁心想吐、上腹痛還有膽結石,是膽囊癌?醫:6個高危險因子要注意,做這檢查才心安

tCol 2021-03-29

李易紓

噁心想吐、上腹痛還有膽結石,是膽囊癌?醫:6個高危險因子要注意,做這檢查才心安

膽囊癌好發年齡在60至70歲,男、女比例約1比3,雖然很多膽囊癌患者都有很長的患病史,但也有少數是完全沒有症狀,作超音波檢查時才被發現罹患膽囊癌。

閱讀更多

罹癌風險上升123倍!醫師公佈3大口腔癌危險因子:自我檢查有5症狀應盡速就醫

tCol 2021-03-19

NOW健康

罹癌風險上升123倍!醫師公佈3大口腔癌危險因子:自我檢查有5症狀應盡速就醫

引發口腔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早期發現並治療,5年存活率達8成。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平日也可在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如發現異常應盡速就醫。

閱讀更多

皮膚長斑、有痣甚至腫塊,是皮膚癌前兆?醫:60歲後容易發生,有5種變化特別注意

tCol 2021-03-18

李易紓

皮膚長斑、有痣甚至腫塊,是皮膚癌前兆?醫:60歲後容易發生,有5種變化特別注意

皮膚是最容易觀察的器官,如能注意自己的不正常皮膚表現,就能早期去確認是否為皮膚癌!不過,一般人可能難以清楚分辨皮膚的痣、斑點或是罹患了皮膚癌,醫師說,要特別注意5個皮膚病變的可疑徵兆。

閱讀更多

泌尿科權威醫師罹癌4千字告白/得攝護腺癌後第一個念頭:以後要讓我的病人更幸福才行!

tCol 2021-03-05

郭漢崇

泌尿科權威醫師罹癌4千字告白/得攝護腺癌後第一個念頭:以後要讓我的病人更幸福才行!

就像策略長張聖原醫師告訴我的:「我們人到了這個年紀,遲早都會得到一種疾病或是癌症,如果有那麼多疾病可以選,我想每位泌尿科醫師一定會選擇攝護腺癌。因為這個病只要早期發現,就可以早期治療而痊癒,比起其他惡性的癌症,攝護腺癌的病情進行緩慢很多,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

閱讀更多

《癌症真相系列》大腸癌靠糞便潛血篩檢不夠!名醫饒樹文揭50後必做大腸鏡3大關鍵

tCol 2021-03-03

李易紓

《癌症真相系列》大腸癌靠糞便潛血篩檢不夠!名醫饒樹文揭50後必做大腸鏡3大關鍵

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連續13年居10大癌症之首,近年亦有不少名人包括李國修、賀一航、豬哥亮等,均因罹患大腸癌過世。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表示,大腸癌除了基因突變、家族史外,和飲食、肥胖以及運動都有關係。要預防大腸癌,首要是釐清有無家族史、特殊基因突變問題,如果有,則10多歲開始要做大腸鏡追蹤,如果沒有,滿50歲不能只做免費糞便潛血篩檢(FOB Test),也要開始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而且後續每一兩年都要定期做,不要5年才做一次,因為過程中只要發現息肉,立即切除、電燒,就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健康。以下是饒樹文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肚子痛轉移到背痛,是胰臟癌?醫師詳解關鍵4症狀,區分「胰臟癌」或「胰臟炎」!

tCol 2021-02-23

李易紓

肚子痛轉移到背痛,是胰臟癌?醫師詳解關鍵4症狀,區分「胰臟癌」或「胰臟炎」!

駐泰國前代表李應元週四(11/11)晚間於台大醫院病逝,享壽68歲。李應元今年8月宣布辭職回台灣,當時提到自己因感染大腸桿菌,體力已經不堪負荷,因此決定請辭,後傳出他罹患的是罕見癌症「壺腹癌」,1年多前發現,但應為晚期無法動刀。李應元返台後至台大醫院住院,期間總統蔡英文曾前往探視,一度傳出病況控制住,但最後仍不敵病魔在今晚離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