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高璿圭
很多遺族都不會告訴那些來到葬禮現場的弔唁者,逝者的死亡是因為自殺,而會以交通事故、意外來帶過,然而連安慰都做不到的那種令人窒息的氣息,努力隱藏什麼的氛圍,令弔唁者立刻就察覺到死因並不是遺族所說的那樣。
閱讀更多
2023-02-23
諶儀璇
台灣步入高齡社會,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數據顯示,65歲以上老人每13人有1人失智,80歲以上每5人有1人失智,未來20年台灣失智人口約每30分鐘增加1人。「如何預防失智症?」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所副教授、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莊宜芳分析,雖然失智有60%來自於老化、基因等因素,但仍有40%機會可透過早年、中年、老年不同階段的生活及健康習慣養成,扭轉失智風險,打造健康的老後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2-23
粉圓妹
從故事可以看到,老夫妻強調自己是理科出生,對退休有規劃,但是他們忘了運動這件事,雖然他們剛退休時會出去玩,但低強度的玩樂並非運動,沒辦法提升肌力、心肺功能,當突然生了一場病後,就發現體能像斷崖式的下滑。
閱讀更多
2023-02-16
黃文局
編按:1970年代,台南出生的台灣囝仔黃文局留學紐約。他身上只剩下400美元(約合台幣12000元),從未修過商學院課程,卻大膽從一張租來的辦公桌白手起家,在風雪中提著皮箱走遍紐約第五大道做生意。憑著過人的膽識與決心,加上精準的商業眼光,短短數年間,他打造出橫跨歐亞美的貿易帝國,而且站穩浪尖40年。
閱讀更多
2023-01-13
特掃隊長
一樁委託工作上門。地點是一處老舊狹小的社會住宅。男性委託人已在現場等候。往生者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女性,死因是常見的孤獨死,委託人是她的兒子。看起來委託人與死去的母親平常幾乎沒什麼互動,但母子之間不像有什麼問題,感情也並非不融洽,或許是因為他自己有了家庭,為生活忙得不可開交,才會無暇顧及母親。我一邊在心裡暗自揣測,一邊跟著他走進了死亡現場。
閱讀更多
2022-12-30
粉圓妹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對退休後的生活樣貌與開銷,有如瞎子摸象一般,理不出頭緒,退休金估太高,存不到很焦慮,退休金估太少,又怕老後要靠社工送便當,所以我願意分享自己的記錄與觀點,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
2022-12-26
陳意華
臉書社團「599坐火車慢遊台灣」擁有逾70萬會員,鼓勵50後熟齡族用小錢玩台灣,而幕後推手是年近70的劉昭輝。他在55歲退休後創辦社團,用自身經驗分享,幫助熟齡者走出去,更為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寫下美麗篇章。
閱讀更多
2022-11-18
林暐鈞
今周刊與新光醫院今(11/18)日攜手舉辦【擁抱熟齡Ⅱ長壽新人生】健康講座,分享快樂老後除了要提前準備財富,健康照護、生活環境的預想也非常重要。對此,合勤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柏憲,以滿足熟齡生活在地需求新挑戰為主題,以需求出發分享如何落實地方創生,思考居住空間的運用,是相當重要議題。
閱讀更多
2022-11-02
金夏永
媒體上經常出現類似「一日體驗記」的報導,但仍難解我的 好奇心 與鬱悶感,所以我決定自己找答案,在2020年1月毅然決然辭去工作,投入外送市場。我在酷澎物流中心做日薪制兼職人員;加入外民擔任美食外送員;還當過Kakao代駕司機。從不同的工作中,傾聽所遇到的各種故事。 我當了18年的記者,若採訪貨運司機、美食外送員和代駕司機,對我來說會是比較熟悉也方便的方式,但這一回我想成為當事人,不是旁觀者,因為成為當事人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東西。然而才剛開始投入,馬上就面臨巨大的改變—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美食外送及貨運的需求大增。外送員不足,貨運司機也因突然暴增的貨運量而頻頻傳出過勞的不幸消息。我們的社會再次等到付出生命代價,才開始正視問題。另一方面因疫情影響,聚會減少,人們避免面對面接觸,導致代駕司機的收入減少了一半。 美食外送和貨運、代駕司機均是「特殊僱傭勞動者」,又稱「平臺勞動」、「訂購型勞動」,都是智慧型手機誕生後,因技術變化而產生的職業。科技不斷變革,職業的型態也會跟著變化,但當我實際投入現場才發現,技術發展超前,但制度卻很落後...
閱讀更多
2022-10-13
林暐鈞
台東長濱,迷惘人們的山海之地,佇立著一家獨立書店「書粥」,是寄託夢想的地方,是被現實海浪無情拍打的避風港。
閱讀更多
5/ 17
第 5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