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5
建業法律事務所
子女奉養父母天經地義,連法律也規定,若成年子女對父母親不聞不問,可能構成遺棄罪。但如果因經濟因素,或父母在子女未成年時沒有善盡扶養責任,情形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閱讀更多
2023-11-15
丁菱娟
中年過後,周遭的人際關係正悄悄發生變化,因為即將離開職場的關係,同事、客戶、老闆不再是我們社交的重心,取而代之的將是老伴、老友、親人、同好。人際關係不同於以往,少了一些利益計較,多了一些溫馨陪伴,但我們得改變思維,重新認識。
閱讀更多
2023-11-13
林靜芸醫師
阿隆在同棟大樓另買一戶給兒子,兒子8月住進新家,從國外帶回來十多箱行李始終沒有整理,房子雜亂無章。舊曆年前,阿隆太太花了許多時間把物品一件一件歸位,並作了室內佈置。沒想到除夕夜,全家聚餐時,兒子竟公開警告母親不可以動他的私物。阿隆不忍妻子被冤枉,一時暴怒,口出三字經指責兒子。父子之後在診所也有些磨擦,兒子嫌父親用人老派,投資保守。父親怨兒子凡事求新,不懂成本......
閱讀更多
2023-11-13
樂透人生─吳家揚
幾年前,A女士的先生不幸過世,家中還有兩位未成年子女,共同居住在先生家族祖厝。她繼承遺產300多萬元和一塊農地,自己本身是彈性工時,每月收入3萬多元。已屆熟齡的她顧慮單親只有一份收入,聽從理專建議,將繼承的現金買基金、股票和保險;又因為擔心未來無法住在祖厝,聽從房仲建議,在外縣市買一戶中古屋,心想萬一全家3口被趕出去,至少還有一個安身之所。沒想到鎖住現金又增加投資的狀況下,A女士發現要給孩子生活費都很吃力,開始恐慌起來,要依賴藥物才能睡著……
閱讀更多
2023-11-13
劉秀枝
某日,我參加的社區大學的走入山林課,走新北市南勢角山的「烘爐地步道」,二十位學員中,有八成是銀髮族。走在上坡步道旁邊的岩層上,二十八歲的老師替同學們複習這學期去過的景點及其所屬的地層,依沉積年代先後,從五指山層(貴子坑)、木山層(軍艦岩)、大寮層(和平島)、石底層(南勢角山)到南港層(南港山)。腳程慢的幾位同學跟上來了,老師對著他們再講一遍,大家也跟著再複誦一遍。正以為話題結束了,一位同學卻靠過來請老師再說一遍,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原來她是拿著手機要錄音。之後,還有人一邊走,一邊背誦這五個地層。當三個小時的行程結束時,居然有不少同學還記得住這五個地層及其先後次序。
閱讀更多
2023-11-02
吳秀樺, 林惠君
「童醫師,台一線清水彎道發生車禍,我把受傷的人載來了,你趕快看看,」一位計程車司機身上沾著未乾的血漬,口中不斷嚷著,神色緊張地直接衝進童醫院。聽見動靜,穿著白袍的童醫院院長童瑞欽立即起身,馬上帶著護理師與助理跟隨計程車司機衝出門外,大家合力將受傷嚴重的病人抬進診間,準備開刀治療。這是70年代初期,台中沙鹿童醫院經常出現的景況。50年前,那裡還是醫療資源不足 的地方,沒有救護車、沒有推床,因此, 當中部海線民眾發生意外時,為了爭取搶救時間,傷患都是由計程車司機直接送到醫院。「傷患必須包紮、固定好才能移動,這是現在才有的緊急處置觀念,當時大家都不懂,」剛退伍就到台中沙鹿童醫院,幫大哥童瑞欽處理行政庶務工作的童綜合副董事長童瑞龍,回憶起如今看來可能有些難以想像,卻又真實發生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3-11-01
郭艾珊
已忘記是哪一家公司的哪一任主管告訴我們這些新進菜鳥:「你們就是公司的基礎,你們這些基層員工是公司最大的財產!」當時我聽得熱血沸騰,覺得自己的人生從來沒有這麼重要過,工作起來加倍努力,因為我是這家公司的磐石,沒有我的努力,這家公司不會有業績,不會有品牌資產,我非常的重要!
閱讀更多
2023-10-27
104中高齡人力銀行
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發布《中高齡就業趨勢報告》,2023年企業徵才平均每月有19.4萬個工作歡迎中高齡,4年成長1.66倍;中高齡工作數占整體18.5%,比4年前增加7個百分點。求職者端,85%中高齡仍有工作需求,2023年平均每月有6萬名中高齡主動應徵,3年成長25%。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總經理吳麗雪指出,企業聘僱中高齡的意願度雖然來到7.4分,屬於「中度偏高」,不過,「有意願」不等於「真聘用」,10/25距離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只剩433天,現有的招募思維必須改變,才能落實青銀共事,有效因應缺工潮和少子化的雙重壓力。
閱讀更多
2023-10-27
104中高齡人力銀行
104中高齡人力銀行10/25舉辦「啟動共融跨世代—友善中高齡企業論壇」,並發布《中高齡就業趨勢報告》。對於《中高齡與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上路近三年,企業卻認為影響力只有 4.2 分(滿分10分)。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總經理吳麗雪提出友善聘僱中高齡的六大策略和解方,也邀請六家友善中高齡企業(統一超商、麥當勞、老爺酒店、台灣無印良品、全家便利商店、104人力銀行)分享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範例。
閱讀更多
2023-10-25
何柔嫺
過往傳統的失智照護中心,為了謹慎照顧、避免走失,通常會採取最低風險-對失智症患者採用「把門關上」的照護方式。但這個日照中心卻推倒了高牆,他們為何而做?又如何做到?
閱讀更多
12/ 30
第 1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