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郭美懿
據健保署統計,台灣2022年使用安寧療護服務者已達6萬7千多人,癌症病人過世前一年接受過各種形式的安寧療護者,比例也超過61%。安寧病人身體的病痛,能透過先進醫療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但身心靈性的困頓,該從何處得到撫慰?所謂「靈性關懷照顧」,便是由此應運而生。一般以為「靈性關懷」與宗教信仰相關,事實上它更著重引導末期病人找到生命價值與意義、圓滿心願,學習因應即將發生的事。「目的就是生死兩相安,讓離開的人放鬆、沒有遺憾地往前走,而活著的人可以帶著祝福、思念,走他該走的人生。」
閱讀更多
2022-08-30
陳名珉
我是在沒有準備下收到老媽再婚的消息,雖然心裡早就有數,但事實發生的時候,心情還是複雜的。訊息透過Line發過來,只有四個字:我結婚了。乾脆俐落,典型我媽的個人特色—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只講結論。
閱讀更多
2021-10-27
林暐鈞
死亡,是人生一部份,它不意味結束,而是往新階段的開始。在這最後一哩路,需要人陪,好好說話、好好放下,好好走。尤其,愛不會消失,因為縱使人會因為身體而死,但愛不會,愛沒有身體所以不會死。
閱讀更多
2021-10-07
林暐鈞
繼《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一念》,陳志漢導演催生第三部生死紀錄片《 回眸 》,傳遞何謂「好活」與「往生」的價值,生前如何活在當下,死後又將往何處去?承接前幾部的餘韻,寫下新的註解:死亡不意味結束,而是進入永恆的時光隧道,隧道的盡頭就是光明。
閱讀更多
2021-10-06
劉小云
「哪有人可以面對死亡不害怕慌亂的?」安寧志工W,看完陳坤厚製片、陳志漢導演的紀錄片《 回眸 》首映會後,問了大悲學苑的德嘉法師。
閱讀更多
2020-10-14
黃淑文
我的人生,在35歲時辭去教職,從零出發。我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投入寫作。從小,被父母期望去當一位老師,在一條被安排好的軌道運轉著,沿途看到的生命風景卻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一直到生了兩個孩子,請了幾年的育嬰假,我從照顧孩子的生命裡看見自己,重拾自己。驀然發現,文學寫作才是我的最愛,我再也無法違背自己。 辭職,成為一位全職媽媽,也是為了療傷。總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緊緊擁抱孩子的剎那間,才感覺自己回到童年,填補了那個欠缺親情擁抱的缺口。我在書中努力描繪的,其實是想透過內在,那個被我們遺忘的「小孩」,喚回一個純真活潑的生命,一份鮮活的感情。或許是,過去我所受到的教育,總是希望我成為「完美的乖小孩」,所以現在,我反而希望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完美,卻很快樂。
閱讀更多
2020-08-07
崔柔里
從四十多歲開始,我明顯感覺到了老化。「該怎麼做才能老了也依然美麗?」這是無法逃避的問題。奧黛麗.赫本年紀比伊莉莎白.泰勒大,卻比她美;即使總是穿同樣的衣服,臉上有皺紋且掉髮,賈伯斯依舊很有型。沒有把白髮染黑反而更帥氣的康京和外交部長、本人比舞台上華麗的樣子更美麗的小妖精李孝利,從他們身上,我找到了上了年紀依然美麗的祕訣,也讓我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入的想法。
閱讀更多
2020-06-18
白嘉莉
編按:2022年國際婦女節主題為「打破偏見(#BreakTheBias)」,不僅要破除性別的刻板印象,也要打破對年齡的歧視。新北市政府特邀「最美主持人」白嘉莉擔任愛心大使,今年73歲的她保養得宜,分享人生優雅的秘訣是「活到老,學到老,也要美到老!」讓生命隨時間沉澱出獨特美麗。白嘉莉表示,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和閱讀就是她優雅到老的秘訣,鼓勵所有女性持續學習、充實自己,打破世俗對年齡與性別的框架及偏見。這次白嘉莉也捐出兩幅畫作勸募,當年母親鼓勵她在離開演藝圈後培養興趣,想不到一畫就畫了40年。去年11月加州鮑爾斯文化藝術博物館(Bowers Museum)收藏她的畫作,白嘉莉也應邀前往,在美國待了2個月,最近才結束21天的隔離生活。她笑說自己很喜歡隔離生活,除了專注閱讀,也在飯店繼續繪畫創作,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將多數人覺得苦悶、枯燥的隔離生活,過得興致盎然。白嘉莉主持過《群星會》、《銀河璇宮》等經典歌唱節目,也曾出過多張唱片,卻在28歲當紅之際,閃嫁印尼富商「木材大王」黃雙安,就此淡出演藝圈。她與黃雙安結褵41年,儘管雙方沒有小孩,但感情親密,直到2018年丈夫病逝,白嘉莉才在2020年返台。她在訪談中提及「愛」是最好的保養之道,「心裡面要存著愛,要用愛、還有忍耐來包容。」2020年也出書《白嘉莉 回眸 》,將41年婚姻的愛與包容盡付文字,即使丈夫不再陪伴身邊,「但是他的愛依然與我同在,一直會陪著我到永遠永遠⋯⋯。」
閱讀更多
2020-06-05
黄淑文
如何掙脫生命的鎖鏈?讓深處的靈魂,探出頭來呼吸? 如何在親情、愛情的綑綁中,從「看不見自己」、「不敢看自己」,到一點一滴「還原自己」,找到自己天生的靈魂?
閱讀更多
1/ 1
第 1頁,共 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