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照護線上
「醫師,我的手錶有偵測到心房顫動耶!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王伯伯掏出手機打開心電圖紀錄。「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有時候會覺得心悸,有點頭暈。」王伯伯想了想,憂心地問,「聽說心房顫動會中風,接下來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3-06-19
張道麟
記得小時候,排隊等待著遊樂園的旋轉木馬嗎?音樂響起,旋轉木馬開始隨音樂上上下下,小朋友的歡笑聲此起彼落,然而看似前進的木馬,卻永遠在大大的傘棚下繞著圈圈。我們的人生,是否像是旋轉木馬呢?我們每個人都選了一匹屬於自己的木馬,騎向未知的未來,起起伏伏,兜兜轉轉。我們都以為坐上馬車後,就能達到終點,誰知道終點怎麼也看不清;我們都以為坐上馬後,自己就能不停的前進,卻發現只在原地繞圈圈。我們不能等到曲終人散,才發現自己離奮鬥的起點, 相差只有一點點,要走在真正累積的道路上,離開看似穩固卻繞圈的人生,才有機會安心的迎向自由人生。這是個發生在阿巧和小戴身上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3-06-19
陳晉興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閱讀更多
2023-06-1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新聞報導,台中一名18歲的賴姓高中生繼承價值5億的不動產,卻在與夏姓男子登記結婚2小時後,離奇墜樓身亡,引起多方面關於繼承問題的討論。而高中生法律上的祖父,其實是他的生父,更讓這個事件,增添許多的討論熱度。筆者今日,想從預防糾紛的角度分享:「如何運用法律上的信託制度,照顧財產管理能力不佳的親屬(例如:本案中的18歲高中生、未成年子女、身心障礙子女、年邁的父母親、生病的親屬、或是近期新聞報導的一位繼承大筆土地,卻吸毒敗光祖產的富二代)。」新聞報導,高中生的財產,多數是祖父生前用贈與的方式移轉給高中生。我思考,或許祖父的想法是:「希望在自己走後,高中生能用這些財產,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畢竟有錢好辦事。」
閱讀更多
2023-06-13
胡肇芳 整理
肺癌在台灣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2021年就約有1萬名患者死於肺癌,但其實只要透過早期篩檢,就能提高肺癌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才被網友票選為「全台最正護理師」之一的正妹護理師雅薇,驚傳罹患肺癌,她在IG透露,自己不菸不酒且家族沒有人罹患肺癌,「我才30歲,為什麼會得?」雅薇表示,如果今年沒有自己加做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就算每年X光檢查也看不到,「我多花$8000多救了我自己」。她呼籲,該自費的就花下去,好好對待自己。衛福部自2022年7月1起,即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肺癌免費篩檢、肺腺癌免費篩檢),提供肺癌、肺腺癌等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讓台灣成為全球第1個針對具肺癌、肺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肺腺癌篩檢)的國家。
閱讀更多
2023-06-12
胡肇芳、郭美懿 整理
前總統陳水扁女婿趙建銘的弟弟趙建勳驚傳大腦動脈瘤破裂猝逝,享年50歲。日前陳水扁親家趙玉柱出獄,當時趙建勳還開車到明德外役監接趙玉柱回家,沒想到週三(6月7日)突然喊頭痛,吃藥後雖有緩解,沒想到8日中午竟昏迷,家人送往奇美醫院,診斷為大腦動脈瘤破裂,插上葉克膜急救仍無效病逝。對此,陳水扁在臉書以「此情可待成追憶」為題PO文表示,今年4月21日,趙建勳開心接回趙建銘,6月8日趙建勳腦幹出血不幸病逝。趙建勳突然撒手人寰享年50歲,趙建銘對他弟弟說「玩笑開太大了」。陳水扁說,兩兄弟相差1歲如膠似漆感情彌篤,既是骨肉親情又是工作上的最佳夥伴。趙建銘自責救人無數無緣救弟弟一命,沒看過他這麼傷心欲絕淚乾了又濕,他要伴弟直到入殮否則再也看不到了。兄弟之情溢於言表,陳水扁表示,「感謝阿勳過去一年半來對哥哥的照顧,敬請校長親家和遺眷節哀保重更堅強!並祝大家身體健康!」週六(6/10)上午10點多陳水扁與吳淑珍到場慰問,趙家婉拒受訪與攝影,希望讓趙建勳走得低調一點,預計6月19日舉行告別式。像趙建勳突然喊頭痛,也是腦動脈瘤破裂的前兆,究竟什麼樣的頭痛建議要盡快就醫檢查?衛福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專任主治醫師蘇亦昌指出,通常患者會感覺到劇烈性、宛如「爆炸」般的嚴重頭痛,其次是常常合併肩頸會僵硬,第3個是噁心、想吐,或真的嘔吐,只要有這3個症狀就建議盡快到醫院做檢查。
閱讀更多
2023-06-09
溫蒂.蜜雪兒
艾許.奧斯朋(Osborne Ash)的報告列了一些能夠讓失智症患者在家中過得更舒適的改造方式。
閱讀更多
2023-06-09
NOW健康
「當早上起床,踩出去第1步時,覺得特別疼痛!」這是許多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典型症狀。台大醫院復健部醫師林孟廷表示,民眾長期跑步過度使用、本身體重過重或是先天性扁平足或高弓足者等情形,都是造成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因素,若是生活習慣不改變,患者1至2年復發機率超過5成。
閱讀更多
2023-06-08
郭美懿
近日開始進入夏季高溫天氣,萬里晴空下只要陽光稍微曬久一點,皮膚就開始感到刺痛。醫師提醒,夏日繞境活動、馬拉松、單車等戶外活動多,平常有潛在 危險 的病人可能因此加重病情,除了要注意中暑症狀,突發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也時有所聞。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