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健康管理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86

肌肉量,在40歲左右開始下降!醫師:每天做對3件事,預防肌力退化、肌少症

tCol 2022-09-12

陳炯瑜醫師

肌肉量,在40歲左右開始下降!醫師:每天做對3件事,預防肌力退化、肌少症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台灣人最常做的運動是散步、健走​,但天天走路,但真的能夠預防肌少症嗎?​

閱讀更多

余天女兒余苑綺愛吃蔬果、不菸不酒,為何罹患直腸癌?台大醫師:「這個」才是腸癌關鍵

tCol 2022-08-21

台大內科醫師 邱瀚模

余天女兒余苑綺愛吃蔬果、不菸不酒,為何罹患直腸癌?台大醫師:「這個」才是腸癌關鍵

編按: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已改名為余泳澐)2014年罹患直腸癌3期,至今挺過近70次化療,不過病情每況愈下,2022年8月離世,享年39歲。從直腸癌復發到轉移淋巴,歷經手術和70次化療,肺部只剩一個葉片,39歲余苑綺抗癌過程非常辛苦,回看她的飲食習慣,她愛吃蔬果、不菸不酒,還喜歡運動,堪稱健康楷模,為何年紀輕輕就罹癌?(原文刊載於2019/10/23,更新時間為2022/8/21)

閱讀更多

打電動能防失智,「75歲都還值得做!」高齡權威醫師陳亮恭:「這樣做」逆轉身智衰退

tCol 2022-08-16

郭美懿

打電動能防失智,「75歲都還值得做!」高齡權威醫師陳亮恭:「這樣做」逆轉身智衰退

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估計至2050年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2021年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至2030年恐將倍增至逾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就有超過2位失智者,無法逆止的失智症就像氣候變遷一樣,慢慢侵襲國人健康。

閱讀更多

心臟放了13根支架,施振榮當「白老鼠」推智慧醫療!結合科技「遊戲防老」,為失智危機找解方

tCol 2022-08-15

郭美懿整理

心臟放了13根支架,施振榮當「白老鼠」推智慧醫療!結合科技「遊戲防老」,為失智危機找解方

「線上的朋友,Stan哥跟大家問好!」眼前站在講台上的,是77歲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儘管已從一手創辦的宏碁集團退休17年,他卻仍活躍於各大論壇與講座活動,如今更以「Stan哥」的身份與年輕世代互動,直言:「雖然我從公司退休,但還沒有從社會退休!」

閱讀更多

近視對眼睛很傷,可能導致失明!醫師圖解:近視500度以上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

tCol 2022-08-12

照護線上

近視對眼睛很傷,可能導致失明!醫師圖解:近視500度以上可能導致5種併發症

近視主要原因是眼軸拉長,導致遠方的影像無法聚焦成像在視網膜上。近視是遠方的景物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方,而非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模糊影像;因看遠處會較模糊、看不清楚;看近處會較清楚,故稱為「近視」。

閱讀更多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現在的健康身體 是向未來的你借來的!

tCol 2022-08-12

整合傳播特別企劃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現在的健康身體 是向未來的你借來的!

「來,阿嘉醫師這邊請!」護理師正領著龔建嘉夫婦走進北投 健康管理 醫院,準備進行全面健檢。「其實一開始還很不安,但護理師一路帶著我們,這種陪伴的感覺非常窩心。」

閱讀更多

退化性關節炎過往以50歲居多,近年出現30、40歲病患!預防運動傷害有4招​

tCol 2022-07-29

陳炯瑜醫師

退化性關節炎過往以50歲居多,近年出現30、40歲病患!預防運動傷害有4招​

根據研究顯示,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年齡層下降,過往都以50歲居多,但近年卻開始出現30、40歲的病患。

閱讀更多

五十肩不用看醫生就會自己好,這是真的嗎?​3招檢視你的肩膀健康度

tCol 2022-07-29

陳炯瑜醫師

五十肩不用看醫生就會自己好,這是真的嗎?​3招檢視你的肩膀健康度

聽說,五十肩不用看醫生就會自己好,這是真的嗎?​

閱讀更多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有三高,會加重染疫後的死亡風險!醫師推3招自保

tCol 2022-07-27

陳志銜醫師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有三高,會加重染疫後的死亡風險!醫師推3招自保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超過2年,現已有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患有三高,會加重染疫後的死亡風險,而其中高血脂患者,確診後的死亡風險竟高達2倍。

閱讀更多

疫情期間,筋骨容易痠痛、舊傷問題又開始一一浮現!3招擺脫好不了的舊疾,遠離扭到腳、閃到腰

tCol 2022-07-08

陳炯瑜醫師

疫情期間,筋骨容易痠痛、舊傷問題又開始一一浮現!3招擺脫好不了的舊疾,遠離扭到腳、閃到腰

疫情期間,待在沙發上的時間變長、運動的時間變少,開始覺得筋骨容易痠痛、舊傷問題又開始一一浮現,當在家不小心扭到腳、閃到腰,第一時間該如何處置,才能避免演變成舊傷?擁有豐富關節治療經驗的陳炯瑜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肌力退化,關節穩定度也跟著變差。對銀髮族來說,看似日常的動作,像是爬樓梯、彎腰搬東西或是手往上抬等等,也可能讓關節舊傷復發。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