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退的施振榮,近年將心力放在「智慧健康」的議題上,日前出席《今周刊》與上頂醫學舉辦的「失智防治大講堂」時表示,自己曾經中風、心肌梗塞,體內放了13根支架,對於應用科技來做健康管理特別在意,過去20年來,更是把自己當「白老鼠」來試驗。
好比早在2000年左右,施振榮就在家中配備12導程心電圖設備,當時寬頻網路尚未普及,他就從海外透過電話線傳輸,將心電圖等檢驗數據送到亞東醫院分析,並透過遠距方式來看診。
2、3年前,他成立的智榮基金會更跨領域,結合醫界和電玩軟體業者,發表「遊戲防老」計畫,藉由MRI(磁振造影)測試玩遊戲的過程,觀測能否激活特定腦部區域,為失智研究帶來新的希望。
當時,施振榮甚至親自到陽明大學,接受記憶力、認知功能測試,也實際做了MRI與「走迷宮」等失智檢測。結果發現他在考驗空間感的迷宮,和找尋物體的遊戲過程中,表現比年輕研究生更好。
施振榮對此笑說,自己中風過,影響學習和自我控制力的大腦白質年紀,比實際年紀大;但主導思考、計算等資訊處理功能的灰質部分,檢測年齡則遠較一般同齡者年輕。
▲施振榮與太太葉紫華常一起出遊,透過運動、看表演減輕壓力,也對年輕腦齡有幫助。(圖/翻攝施振榮 Stan哥臉書)
分析原因,除了「不斷動腦筋」,晚間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盡量有充足休息,也盡量減輕工作壓力,並透過運動、陪太太看戲等方式來增加生活能量。但他強調,雖然從工作上退休,心態上卻不能從社會退役,如今透過推動智慧醫療來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做多少、算多少」,沒有時程表,自然也將壓力減到最低。
「這幾年科技進步很快,很多問題可以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做出對醫師、對病友有價值的服務。」他認為台灣除了技術之外,也要能與國際市場行銷溝通、做教育,這方面挑戰雖大,但隨著近年電子醫材、人工智慧等醫療量能大幅成長,他相當看好台灣的發展潛力。
施振榮也期盼,未來短則5到10年,長則10至20年的時間內,台灣的資通訊界與醫療界能共同努力,完成整體醫療智慧產業的佈局,並走向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