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小車X存股實驗
下面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存股每年目標設定的方式,以及現有持股配置比例,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
2022-03-22
李易紓整理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外銷到美國的金針菇,被檢出「李斯特菌」遭到回收,農委會農糧署也證實,這次是首次檢出,但可能因為國際船運不順導致運輸期過長所致。
閱讀更多
2022-03-11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57
Q:我是美英,今年49歲,3個月前跟透過婚友社介紹的55歲老公結婚,我們線上約會了1個多月才見面,彼此都是再婚,我是10年前離婚,他是5年前離婚。但婚後不久,我就發現老公與婚前交往8年的女人A沒斷開,還跟同樣在婚友社認識的女人B藕斷絲連,他居然劈三腿!結婚頭1個多月,他79歲的父親也住一起,不久前搬進養老院,我們才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我從老公日記發現,他過去8年來一直迷戀年紀小他一輪的A女,被她呼來喚去、要錢、給禮物,8年來至少花了2百多萬元;就連登記結婚那天,老公也被她找出去見面。5年前,老公為了A女離婚,最後她卻跟別人結婚,老公還為了跟我結婚而辯解:「我老婆就是歐巴桑,怎能跟年輕的妳相比!」這些話都寫在日記裡,讓我情何以堪。另一個女人B,年紀只比我小1歲,老公招認原想跟B女結婚,但因B女不願與他老父同居,而且不像我有工作、儲蓄與小公寓,比較之下選擇了我,但只要B找他,他還是會出去。我老公說,或許是小時候遭母親虐待,覺得多交幾個女人才有安全感?他自己也不確定。我難忍現在這狀況,但還是蠻喜歡他,看他的眼神,也覺得對我有感情。他這1個多月來願意開誠布公,和我一起坐下來好好談論這問題,雖然還是一副很沒自信的樣子,但他答應會努力跟A、B切斷關係。許多人勸我還是跟他分手才好,但我覺得他有好轉,但我也不知如道如何排遣他劈腿的憤怒、或今後也可能繼續遭背叛的不安。可以告訴我怎麼辦,才能讓今後生活順利圓滿?
閱讀更多
2022-03-02
蓓兒・帕瓦
從班森教授身上學到的放鬆反應法(腹式呼吸、肌肉放鬆技巧以及反覆念誦某個字詞),再加上我對正念減壓療法的研究,我研發出一套獨特的深呼吸技巧。我成功地在自己以及患者身上證明它的成效。
閱讀更多
2022-02-28
郭美懿
不少民眾趁著連假出門遊玩放鬆,但也容易碰上塞車紫爆,狹小車廂一坐好幾個小時,讓不少人肩頸痠痛。醫師表示,長假過後復健科門診往往湧現肩頸痠痛病患,而收假後許多上班族需要久坐盯著電腦螢幕,也常造成肩頸僵硬、腰痠背痛,提醒需要久坐的族群可以撥5~10分鐘伸展肩頸、背部和大腿,適時放鬆筋骨。
閱讀更多
2022-02-24
全娥論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有三種方法足以改變一個人:第一種是改變生活的場所,第二種是改變來往的人,第三種是改變飲食。聽起來似乎還滿有道理的?我不由得點了點頭。人類本來就不容易有所轉變,唯有改變重要的環境,才能夠實現真正的變化。我之所以會被在社群軟體上看到的排毒果汁所吸引,也是因為想起這段話。
閱讀更多
2022-02-16
李易紓
資深藝人巴戈週三(2/16)晚間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7歲。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秘書長紀寶如證實這消息,表示巴戈是在林口長庚醫院離世,家屬正在處理後事。據了解,巴戈是去年9月在醫院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發現時已經是末期。蘋果新聞網報導,巴戈的大嫂說:「他樂觀以對堅持要過完年,現在元宵節也過了,走得很體面沒受苦,早就把後事都安排好了。」巴戈8歲就出道,縱橫演藝圈近60年,他和鄒美儀以《雙星報喜》拿下二座金鐘獎最佳主持人獎,後再以《就在今夜》與方芳芳再奪金鐘獎。近年他擔任台灣優質生命理事長,卸任後成為協會常務理事。他和同班同學張令娜結婚,兩人感情相當好,生了2女2男,兒子在微軟工作、女兒則是在台灣上班,為了栽培孩子努力工作也存了不少錢,讓老婆帶了6000萬給孩子唸書。近年他演藝工作減少,仍客串戲劇、擔任評審,也在台灣優質生命協會推廣公益,紀寶如說和巴戈多年好友,他的離世讓她心很痛。巴戈的老友陸一龍也在臉書上寫道:「心情真的很不好,今天常爸才功德圓滿,晚上好友巴戈也離開了。和他的感情關係太複雜了,他結婚時我是男儐相兼總招待,一起拍戲,一起成長,一起變老….我親愛的兄弟,你的笑容永遠在我心。」
閱讀更多
2022-02-08
黃惠如
歡迎回家。回到家打開大門,放下鑰匙、脫了鞋,放眼望去這個用一輩子的辛苦換來的空間,或是尋尋覓覓找到的棲身之所,讓你有什麼感覺?放鬆平靜,神清氣爽,或是擁擠雜亂、坐困愁城?
閱讀更多
2022-01-22
老黑看世界
Jobs fill your pocket but adventures fill your soul.(工作填滿皮夾,冒險填滿心靈)
閱讀更多
2022-01-17
蕭婷方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閱讀更多
12/ 30
第 1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