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顯示第 2412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膽固醇過高怎麼辦?每4人有1位超標!醫師揭「這數值」夠高就免怕,1公式可算血管硬化指數

tCol 2022-10-12

郭美懿整理

膽固醇過高怎麼辦?每4人有1位超標!醫師揭「這數值」夠高就免怕,1公式可算血管硬化指數

台灣高血脂情形普遍,據國健署資料,全台有26%的人有高血脂,也就是說,平均每4位國人就有1位血脂肪異常,包括總膽固醇過高、三酸甘油脂偏高,或是正在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等等。許多人看到健檢報告上「膽固醇」超標,就感到天崩地裂,擔心是否有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是否該開始吃藥控制?初日診所主治醫師李唐越表示,其實膽固醇不全然是壞東西,民眾若想了解自身心血管健康狀態,除了從總膽固醇(TC)數值判斷,也可以利用健檢報告中的高密度膽固醇(HDL,俗稱好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數值,計算血管硬化指數及胰島素阻抗/糖尿病的危險指數,會比單看總膽固醇數值更具參考性。

閱讀更多

每天喝蔬果汁,他三酸甘油脂飆到200多破表!營養師:這1水果害的,當心增糖尿病、胰臟癌風險

tCol 2022-10-07

中時新聞網 楊雅婷

每天喝蔬果汁,他三酸甘油脂飆到200多破表!營養師:這1水果害的,當心增糖尿病、胰臟癌風險

現代人講求吃得健康、養生,會將蔬果打成汁方便補充營養,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曾遇過一名病患,每天早上打葡萄蔬果汁,連續喝2個月,三酸甘油脂竟飆到200多,較正常值上限150,高出很多;劉怡里說,因為葡萄的糖濃度很高且容易吸收,長期食用不只造成肥胖,血糖也會快速飆升,還增加罹患糖尿病、胰臟癌的風險。

閱讀更多

私密處出狀況,是體內「濕氣」惹禍?解決婦科困擾這樣做:一招清空10年濕濁,告別搔癢異味

tCol 2022-10-06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私密處出狀況,是體內「濕氣」惹禍?解決婦科困擾這樣做:一招清空10年濕濁,告別搔癢異味

上班族Jenny只要一碰到壓力大、睡不好,私密處也會有狀況,不僅分泌物增加,還會搔癢有異味,而且反覆發作讓她相當苦惱。

閱讀更多

燉排骨湯多加這一味,夫妻「以為高溫就沒事」竟腹瀉、雙雙罹肝癌…醫:觀念錯最可怕

tCol 2022-09-28

翁申霖

燉排骨湯多加這一味,夫妻「以為高溫就沒事」竟腹瀉、雙雙罹 癌…醫:觀念錯最可怕

吃進身體內的東西一定要謹慎小心,以免「病從口入」!一對夫妻因工作勞累,經常燉煮排骨湯來補身體,不料卻因加了不適當的食材,導致越補越慘,開始出現臉色變差、腹瀉、噁心等症狀後,就醫才檢查出雙雙罹患了 癌,究竟為什麼會這樣?有哪些地雷一定要特別注意?

閱讀更多

脂肪肝可能轉成癌症!醫師:這2種人是高危險群,一定要每半年追蹤1次

tCol 2022-09-19

聯合報/ 記者 黃寅 /台中即時報導

脂肪 可能轉成癌症!醫師:這2種人是高危險群,一定要每半年追蹤1次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今指出,在一次195位民眾腹部超音波檢發現,其中91人有脂肪 現象,占比很高。當脂肪 轉為脂肪 炎,如果未及時治療,恐會演變成 硬化,甚至有 癌的風險,而B、C 患者是 癌高危險群,一定要每半年追蹤1次超音波及血液胎兒蛋白檢查。

閱讀更多

喝酒提高罹患癌症和失智症的可能?醫師提醒:盡量掌握3個飲酒守則

tCol 2022-09-16

陳炯瑜醫師

喝酒提高罹患癌症和失智症的可能?醫師提醒:盡量掌握3個飲酒守則

長期飲酒免疫機制會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飲酒與新冠肺炎」指引提到,喝酒除了會導致胃潰瘍、 硬化等 200 多種的疾病,也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提高染疫或轉為中重症的風險。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台灣近半人口其實缺乏酒精代謝酵素,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喝酒會很容易臉紅的原因,不僅如此,更會提高罹患癌症和失智症的可能​。

閱讀更多

猛吃冰還是口乾舌燥?中醫揭「這體質」最常被誤會!保養從3根本做起,吃對食物才能真養生

tCol 2022-09-15

郭美懿

猛吃冰還是口乾舌燥?中醫揭「這體質」最常被誤會!保養從3根本做起,吃對食物才能真養生

中秋過後秋意漸濃,面對忽冷忽熱的天氣,許多人用當令食補來養肺潤燥,但你真的吃對了嗎?「所謂的均衡飲食,其實是均衡你體內的問題,吃對食物才是真正的養生。」執業近30年的瀚儒中醫診所院長劉潭妹說。

閱讀更多

脂肪肝恐變肝癌!醫師:出現4警訊要留意

tCol 2022-09-08

林凱信醫師

脂肪 恐變 癌!醫師:出現4警訊要留意

外食高油高鹽、天熱狂喝手搖飲、晚睡追劇配消夜,是你的日常生活嗎?​小心你正在為 癌的到來鋪路​。​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脂肪 是僅次於B、C型 炎的 病,且已經有越來越多數據發現,近幾年 癌的主因和脂肪 、酒精性 炎有關,也就是說,預防 癌的重要關鍵,就是避免脂肪 的產生。​

閱讀更多

瘦太快先別高興!一個月減逾3公斤,可能是身體「慢性發炎」…1動作調節內分泌,啟動代謝開關

tCol 2022-09-07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瘦太快先別高興!一個月減逾3公斤,可能是身體「慢性發炎」…1動作調節內分泌,啟動代謝開關

苦惱肥胖的人巴不得體重減輕,但就算是急速減肥,一個月內減重太多,也不是好現象。白雁老師提醒,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食慾改變和大量運動,卻無緣無故掉了幾公斤的重量,很可能是疾病降臨的警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