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9
楊寧茵
過去幾年我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和大家分享世界的高齡趨勢和關於第三人生的一些新看見和新可能,每次都會吸引一些50歲以上的熟齡朋友來聆聽。
閱讀更多
2021-04-09
戴登雲
我家住在離學校不遠的一棟老房子裡,隔壁鄰居把房子租給了一戶人家。租戶的女主人買了一台機器,在家裡加工服裝。她經常敞著門在機器上忙碌,我出門看到她時,總是微笑著點個頭,算是打個招呼。
閱讀更多
2021-04-03
聯合報 記者王敏旭
台鐵408次太魯閣號昨早在花蓮縣清水隧道發生撞車事故,造成50人死亡、逾百人輕重傷,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日上午赴新店慈濟醫院探視受傷的市民,其傷者為第一金證董事長陳致全一家4口,其中大女兒昨晚開刀已順利完成,目前都在一般病房休養中。
閱讀更多
2021-03-19
照護線上
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高雄長庚醫院神經科張雅婷醫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的狀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每個人的病程不同,有人惡化很快,有人惡化得比較慢,這與不同的疾病、基因、環境、後續照顧及藥物治療都有關係。
閱讀更多
2020-10-16
照護線上
看診後回到家,王先生告訴老婆說:「醫師叫我要開始學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王太太驚呼一聲:「什麼!聽說打胰島素打到後來會去洗腎、截肢耶…」「不是這樣啦!」王先生回答:「衛 教師 說,要趁現在把血糖控制好,之後才不會搞到腎臟壞掉、或糖尿病足。」「真的嗎?」王太太依舊遲疑著。聽到施打胰島素針劑,總讓患者與家屬有諸多遲疑,究竟胰島素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它?請控糖專家來解說。
閱讀更多
2020-10-14
黃淑文
我的人生,在35歲時辭去教職,從零出發。我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投入寫作。從小,被父母期望去當一位老師,在一條被安排好的軌道運轉著,沿途看到的生命風景卻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一直到生了兩個孩子,請了幾年的育嬰假,我從照顧孩子的生命裡看見自己,重拾自己。驀然發現,文學寫作才是我的最愛,我再也無法違背自己。 辭職,成為一位全職媽媽,也是為了療傷。總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緊緊擁抱孩子的剎那間,才感覺自己回到童年,填補了那個欠缺親情擁抱的缺口。我在書中努力描繪的,其實是想透過內在,那個被我們遺忘的「小孩」,喚回一個純真活潑的生命,一份鮮活的感情。或許是,過去我所受到的教育,總是希望我成為「完美的乖小孩」,所以現在,我反而希望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完美,卻很快樂。
閱讀更多
2020-09-30
拉斯─約翰.艾格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分析,怎樣才能使人們更快樂、心情更愉悅。最常見的幾個建議是:我們應該要有充足的睡眠、多運動、多花時間待在戶外、進行冥想、培養人際關係、以及融入自己所處的社會。這本書的主要目的不是教你如何變快樂,也不是教你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而是教你如何與他人更容易達成共識,因而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方法和技巧,來幫助我們實現特定目標。
閱讀更多
2020-09-28
安德魯.哈藍
2004年,我在新加坡擔任一位美國男孩的家教。他母親每週六開著最新的捷豹,把他載到我家,那輛車應該高達25萬美元以上(在新加坡買車非常昂貴)。他們家的房子很大,而且這位女士手上戴著一支高貴的勞力士。我想他們應該是有錢人。不過.....
閱讀更多
9/ 16
第 9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