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8
聯合報/記者 沈能元
天氣炎熱,夜晚氣溫逼近30°C,民眾晚上吹冷氣睡覺已是常態,但有人抱怨,吹冷氣睡覺,一覺睡醒後,「感覺愈睡愈累,頭昏腦脹」。
閱讀更多
2023-07-24
NOW健康
許多人出現鼻塞、流鼻涕,常以為只是小感冒,但其實也有可能是「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2種原因造成,雖然部分症狀類似,致病因素、治療方式卻不相同,過敏性鼻炎須以抗過敏藥物治療,如果染上感冒引發鼻炎,要盡快治療,若拖延過久,恐釀成慢性鼻竇炎。
閱讀更多
2023-07-21
NOW健康
夏天高溫溼熱,身體發熱、冒汗或臉紅是常見的現象,但如果是稍微一動就突然熱得受不了,情緒易怒,或是晚上睡眠斷斷續續,若又正好是在50歲前後的女性,那麼很可能是更年期警訊,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閱讀更多
2023-07-13
好食課
編按:聖嬰熱浪席捲全球,衛福部發布警訊,今年1到6月已有956例熱傷害,創下3年來新高,而截至7月12日為止,因熱傷害就醫人數已達382人次,僅台大醫院因熱衰竭或熱中暑掛急診的民眾就成長2成,甚至有老人家因為捨不得開冷氣,熱到「講話反應變慢」才就醫!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近來台大醫院熱傷害患者激增2成以上,症狀輕微者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嚴重的甚至體溫已超過40度伴隨意識不清。其中還有一位長輩因為捨不得吹冷氣,從上午忍到下午,結果兒女下班回到家才發現他講話反應變慢且全身溼透,送急診發現已經有脫水情況,是典型的熱衰竭現象。醫師提醒,除了戶外工作者要防範熱傷害,待在室內的嬰幼兒與長輩同樣也要注意高溫帶來的傷害。除了可利用冰袋短暫放在腋下或腹股溝位置,達到快速降溫的目的,也要注意水分的攝取。國健署建議,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因為「不渴」不代表「喝得夠」,那麼到底我們一天應該要攝取多少水分呢?各個族群又要喝到多少水量才足夠?(原文刊載於2023/4/13,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2023-07-11
NOW健康
現代人罹患乾眼症的比例愈來愈高,不只是老年人才會發生的疾病,隨著科技發達,3C產品大量普及使用,罹患乾眼症的年齡已有往下降的趨勢,如果日常感覺眼睛酸澀、分泌物變多、視力模糊、畏光異物感或疼痛感等,小心乾眼症已找上你,建議尋求眼科醫師診治。
閱讀更多
2023-06-29
台大雲林分院 黃心怡護理長
呼吸困難是一種呼吸不舒服的主觀感受,可能受個人生理、情緒或環境等相互影響而產生,經歷過呼吸困難的人,將其描述為一種對空氣飢渴、胸腔強烈 收縮 的狀態,最糟的時候甚至會讓人感到窒息、恐慌。當感到呼吸困難時常會同時產生焦慮,這可能會使呼吸困難的情況惡化,保持冷靜,並學習控制呼吸困難的方法將有幫助於改善情況。
閱讀更多
2023-06-27
郭美懿
入夏後氣溫居高不下,許多人都躲在室內吹冷氣避暑,但從高溫室外陡然進入冷氣房,卻可能造成頭痛、流鼻水、氣喘、皮膚癢、眼睛乾澀不適,甚至是肩頸僵硬、下肢無力等「冷氣病」。為什麼吹個冷氣,就產生這麼多毛病?又該如何預防與緩解?
閱讀更多
2023-06-21
照護線上
「醫師,我的手錶有偵測到心房顫動耶!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王伯伯掏出手機打開心電圖紀錄。「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有時候會覺得心悸,有點頭暈。」王伯伯想了想,憂心地問,「聽說心房顫動會中風,接下來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3-05-31
段詩潔
隨著台股熱度上升,ETF成為盤面亮點,同獲法人與散戶青睞,《今周刊》也專訪兩位達人,由他們親授ETF投資訣竅。
閱讀更多
2023-05-24
郭美懿
地瓜被視為「超級食物」,更被推崇為「排毒食物」第1名,不過市面常見地瓜有3種顏色,究竟有什麼分別?營養師程涵宇說,紫色地瓜富含花青素,抗氧化最強;紅色地瓜含β-胡蘿蔔素,能護眼、提升免疫力,是低熱量、高飽足感首選。而黃色地瓜則富含維生素B1、鈣質與鉀,能消除疲勞、幫助骨骼健康,對穩定血壓也有幫助。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