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姜振宇
小鳥長大了總要單飛,鳥親不能把牠們一直圈在巢內餵養、呵護。人類也一樣。想像一下這個畫面:爸媽把一個已經十八歲的青少年摟在懷裡,這個半熟大人也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父母,並對他們的話言聽計從,滿臉都是對父母的仰慕和取悅。這是一個多麼扭曲的畫面。
閱讀更多
2024-10-30
NOW健康
經常覺得腿部沉重痠脹嗎?小心可能是靜脈曲張!靜脈曲張,也稱為靜脈瘤,是由於靜脈受壓迫或瓣膜功能不全,所導致靜脈血管壓力增加,造成管壁擴張變形且血液循環受阻的疾病。它通常發生在腿部,而發生在肛門周圍的靜脈曲張則俗稱為「痔瘡」。
閱讀更多
2024-10-29
蔡曉萱 整理
近年來,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俗稱「腳中風」)有年輕化趨勢,好發於45歲以上族群。這種疾病在天氣轉涼時特別容易發作,一旦發生,短短數小時內就可能危及性命,甚至面臨截肢危機。成大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迪詠特別提醒,冬季是腳中風好發期,若出現腳部突然冰冷、劇痛等警訊,應立即就醫。
閱讀更多
2024-10-21
胡肇芳 整理
台北市1名15歲少年上週四(10/17)無照駕車,「油門當煞車」失控撞進小吃店釀3死2傷,3個家庭也因此破碎。這名闖禍的少年被依過失致死罪移送,士林地院少年法庭週五(10/18)訊問後裁定收容,並解送法務部矯正署少年觀護所,死者家屬也對少年提出過失致死告訴。外公返國後到案說明,他說自己把鑰匙放在很隱密的地方,不知道外孫把鑰匙拿走,外孫都沒有跟他說,外公也說「會向死者家屬道歉。」他的父親日前現身鞠躬道歉表示,「對不起大家,我不會教小孩,我會為我兒子負責」。對此,律師林智群在臉書發文指出,「小孩成年之前,父母負連帶責任」,強調「要好好教啊!」,另外,車主為少年外公,也將通知到案,依過失致死罪函送士林地檢。靖娟基金會則認為,無照駕駛肇事逐年攀升,台灣對無照法令罰則過輕,「代價不痛不癢」,近5年無照駕駛涉入交通事故案件每年平均4萬起以上,造成約7萬人死傷,且案件量成長幅度高達約22%,顯示我國無照駕駛違規事故的嚴重 惡化 。
閱讀更多
2024-10-18
蔡曉萱 整理
隨著年齡增長,不僅皮膚會出現鬆弛、關節變得不靈活,我們的嗓音也會悄然變化。亞東醫院耳鼻喉部語言治療師林峯全提醒,嗓音老化可能導致聲音沙啞、微弱,甚至失去原有音色,不僅影響日常溝通,還可能引發自卑、焦慮等負面情緒。然而,透過適當的保健措施,我們不但能延緩聲帶老化,還能改善嗓音品質。
閱讀更多
2024-10-17
郭美懿
女星安潔莉娜裘莉2013年因帶有BRCA基因突變,決定進行「預防性雙乳切除手術」,2年後又摘除了卵巢,震驚各界。帶有BRCA基因變異者,終身罹患乳癌的機率高達83%以上,遠高於一般人約13%的機率,罹患卵巢癌等其他癌症的機會也比別人高。如安潔莉娜裘莉的外婆、2位阿姨皆罹患乳癌,母親則死於卵巢癌,外公與舅舅也分別有胰臟癌及攝護腺癌。現年29歲的小瑄,身上也帶有BRCA基因突變,4年前她在澳洲打工度假時,洗澡摸到5元硬幣大小的腫塊,一開始不以為意,3個月卻腫成壘球大小。她急返台就醫,確診為「最惡乳癌」三陰性乳癌4期。而在醫師建議下,她的母親與姊姊也接受基金檢測,證實母親是基因帶原者,有5成機率會把BRCA基因突變遺傳給兒女。醫師提醒,家族中有三陰性乳癌或卵巢癌病史的人,可以考慮進行基因檢測,今年健保已針對三陰性乳癌患者提供1萬點的檢測給付。而健保也有條件補助BRCA基因變異的三陰性乳癌患者,使用口服藥物PARP抑制劑,能降低42% 惡化 或死亡風險。千萬別因為罹患三陰性乳癌就放棄治療,像29歲的小瑄在抗癌4年後病情穩定,今年暑假重返澳洲跳傘圓夢,只要積極治療,仍有存活希望!
閱讀更多
2024-10-14
NOW健康
一名50多歲的男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2年,近期出現呼吸喘、咳嗽、疲累等症狀,起初以為這些不適是因為關節炎所引起,儘管使用了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但症狀仍未見改善。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出現間質性肺炎、肺部嚴重浸潤的情況,所幸發現得早,在透過抗肺纖維化藥物及搭配免疫製劑治療6個月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原本出門得帶著製氧機,甚至坐輪椅,現在已經能夠自由活動,也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閱讀更多
2024-10-14
黃靖文
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上路,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5年多來累積8萬多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只是,若以我國成年人數來推算,簽署比率還不到1%。《病主法》最大推手、前立委楊玉欣,本身受罕病所苦。她說明,人生充滿無常,我們都會無法預期何時遭逢意外,在意識清楚時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是立刻要做的事」。她認為,接受、拒絕醫療行為是基本人權,政府應全額補助預立醫療決定的諮商費用。前身為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現在於第一線推廣預立醫療決定的為愛前行基金會副執行長邱宇晨坦言:「在台灣,即便是年過六旬的退休族,都認為自己離生死議題還很遠,更遑論年輕族群。」(原文刊載於2024/8/20,數據更新時間為2024/10/14)
閱讀更多
2024-10-09
NOW健康
時序入秋,早晚溫差變大,氣候也變得較為乾燥,免疫力相對容易下降,「秋燥」易傷肺,皮膚也容易發癢,或乾癬復發,尤其有乾癬病史者,夏天往往改善很多,若未持續治療,一到秋冬因為飲食不節制、作息不正常,皮膚病灶很可能又復發。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