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今周刊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張小燕不老凍齡慶75歲生日,「示範忘年之美好」!退休3年獲選樂齡典範:好好活著是種哲學

tCol 2023-08-26

郭美懿

張小燕不老凍齡慶75歲生日,「示範忘年之美好」!退休3年獲選樂齡典範:好好活著是種哲學

綜藝教母張小燕七夕(8/22)歡慶農曆75歲生日,邀來張清芳、巫啟賢、庾澄慶、卜學亮、曾寶儀等星友出席慶生派對。男星屈中恆的老婆Vicky事後在IG上公開聚會照,只見壽星張小燕坐在正中央,一頭搶眼藍髮搭配白框眼鏡,並繫上與髮色相近的絲巾,不但打扮時尚,外表也十足凍齡,絲毫看不出已75歲,更被粉絲大讚「小燕姐真的都不會老!」

閱讀更多

台灣逾22萬人「不知已罹糖尿病」!成人每3位就1人血糖過高…專家解惑:怎麼治?會好嗎?

tCol 2023-08-22

段詩潔

台灣逾22萬人「不知已罹糖尿病」!成人每3位就1人血糖過高…專家解惑:怎麼治?會好嗎?

2023.08.22 今周刊 編按: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僅2022年就有逾1.2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250萬名患者,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糖尿病危害國人健康至深,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台灣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1%上下,估計約22萬人不知道自己罹病,提醒民眾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就應有警覺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6萬多名成人資料串接健保資料庫發現,2012年至2020年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在1%上下,若以全國約2200萬成人估算,1%相當於22萬人。研究團隊並彙整7大重要風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教育程度、嚼檳榔等。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早期不容易察覺,但高血糖卻會對全身帶來傷害,併發症更令人害怕,千萬別讓迷思與誤解耽誤了治療。(原文刊載於2023/04/26,更新時間為2023/08/22)

閱讀更多

寡母拉拔獨子長大,怎麼才娶媳婦「我就變孤獨老人」?黃越綏:養育是責任,沒什麼人情好討的

tCol 2023-08-17

黃越綏

寡母拉拔獨子長大,怎麼才娶媳婦「我就變孤獨老人」?黃越綏:養育是責任,沒什麼人情好討的

婆媳的問題對女性而言,簡直是婚姻家庭中永遠無解的習題。多年來,我總在基層警員或社工們有需要時,協助處理一些比較困難的個案輔導。其中一次是在某個夏天的凌晨,我突然接到一位退休的資深社工來電,而她則是輾轉接受一位在醫院擔任夜班護理師請託,希望能夠找我去醫院,輔導一位因婆媳問題想不開,自殺未遂的老婦人。當我問他們:「已經是三更半夜了,為什麼非找我不可?」,他們的回答讓我啼笑皆非而不得不答應。

閱讀更多

國民年金繳了13年,60歲小籠包老闆改保勞保,5年後一次領回33年差額:勞保國保2個都能領

tCol 2023-08-17

資深保險經紀人 廖嘉紅(R姐)

國民年金繳了13年,60歲小籠包老闆改保勞保,5年後一次領回33年差額:勞保國保2個都能領

老客戶李先生擺個小攤賣湯包20年,生意不錯。昨天去他家聊到退休的話題,才知道60歲的李先生在賣湯包之前有5年的勞保投保年資,自己擺攤後就沒有繼續投保。直到民國97年10月1日國民年金開辦後,繳費單寄來他就乖乖的繳了13年。

閱讀更多

花8週有感降血壓!醫曝「1手部運動」能增強心臟功能:每天只花11分鐘,效果等於1顆藥

tCol 2023-08-02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花8週有感降血壓!醫曝「1手部運動」能增強心臟功能:每天只花11分鐘,效果等於1顆藥

高血壓患者有相當簡易的方式可提高心肺功能。根據一篇統合分析的研究,將一群高血壓患者分成兩組,其中一組進行握力訓練,訓練方式為手握2分鐘後休息1分鐘,重複4回合、每周訓練3次,2個月後,受試者的收縮壓比不運動者下降8.11毫米汞柱,效果等於吃了一顆血壓藥。心臟科醫師建議,民眾平常可透過訓練握力來增強心臟功能。

閱讀更多

被判活不過21歲、骨折50多次,如今她活出兩倍生命!從自卑到自戀「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tCol 2023-08-02

林慧詩

被判活不過21歲、骨折50多次,如今她活出兩倍生命!從自卑到自戀「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如果你出生就被判定只能活21歲,會怎麼面對人生?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陳靜琪並未放棄人生,藉著父親說的「一句話」,克服了50多回的傷病折磨,找到了摯愛,在面對多次的生死考驗,生命教會了她什麼?

閱讀更多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大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tCol 2023-08-01

楊雅馨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大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編按:原任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的陳晉興,今(8/1)日升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56歲的陳晉興是知名肺癌外科醫師,曾醫治前副總統陳建仁,而有「副總統的醫生」之稱,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也都是他的病人。多年來,陳晉興致力推廣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CT),去年7月國民健康署終於將LDCT列入第5癌篩檢,上路僅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其中8成5都是早期患者,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患者來說,不啻是爭取到更大的生機與時間。面對已連續19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的肺癌,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出生在彰化王功偏鄉的他,是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 今周刊 》曾於2021年專訪陳晉興,暢談自己從醫心路歷程,以下為專訪內容。(原文刊載於2021/1/20,更新時間為2023/8/1)

閱讀更多

60歲楊紫瓊點頭嫁77歲法拉利前總裁!拋傳統不當豪門少奶奶:不需要改變自己去得到另一個人的愛

tCol 2023-07-28

香港01 陳思霖

60歲楊紫瓊點頭嫁77歲法拉利前總裁!拋傳統不當豪門少奶奶:不需要改變自己去得到另一個人的愛

今周刊 編按:60歲奧斯卡影后楊紫瓊傳出與大她17歲、77歲法拉利前任總裁尚·陶德(Jean Todt)結婚,兩人愛情長跑19年,親友也都到場見證。巴西前F1車手費利佩馬薩(Felipe Massa)7/28在IG發文祝賀兩人「結婚快樂」,卡片上寫道:「我們2004年6月4日在上海相識,2004年7月26日,尚陶德向楊紫瓊求婚,她答應了。6992天後,2023年7月27日於日內瓦,在所愛的家人朋友陪伴下,一同慶祝這特別的時刻。」楊紫瓊是在上海的一個晚宴中認識尚·陶德。尚·陶德第一眼見到楊紫瓊就對她一見鍾情,楊紫瓊也對這個充滿紳士風度的男士吸引,當晚尚·陶德忍不住向她下跪表白,讓楊紫瓊受寵若驚,感到既尷尬又驚喜。不過有指他們在第二次巧合的聚會中才成為了朋友,然後再發展成戀人。很多人都認為男方比楊紫瓊年長17歲,二人看來一點都不般配,但是楊紫瓊自己知道,她追求的是心靈上的契合,年輕的時候她也曾經是「外貌協會」,但是隨著經歷越多,她更喜歡可靠、有内涵的男人,而不是空有外表,只會紙上談兵的男人。

閱讀更多

一首《學貓叫》紅遍三地,31歲網紅甲狀腺癌晚期…初期零徵兆,吞嚥卡卡、沙啞5症狀要當心

tCol 2023-07-25

癌症希望基金會

一首《學貓叫》紅遍三地,31歲網紅甲狀腺癌晚期…初期零徵兆,吞嚥卡卡、沙啞5症狀要當心

今周刊 編按:擁有眾多粉絲的中國網紅歌手馮提莫驚傳罹患晚期甲狀腺癌,消失螢光幕半年後在微博發文,表示自己罹患「甲狀腺癌」,所幸已經做完手術也非常成功,嗓子在她努力練習下恢復差不多。馮提莫發文表示,生病,癌症對她來說都不怕,「只要人還在,都不是大事兒」。但是當術後很長一段時間說不了話,無論如何都唱不了歌,這才是我最崩潰的事情,感覺天都塌下來了。但是也很感謝老天的提醒和自己的毅力,現在恢復了嗓子。據了解,演藝圈名人像是歌手方季惟、主持人李明依等人皆曾被診斷甲狀腺癌,而南韓電影《寄生上流》演員朴素丹2021年也被診斷罹患「甲狀腺乳突癌」而全面停工。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中以女性為佔多數,大部分是良性腫瘤,甲狀腺癌佔甲狀腺腫瘤不到5%比率,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為女性第四大癌症。醫師提醒,甲狀腺癌初期幾乎零症狀,當病人覺得喉嚨吞嚥時有「卡卡」異物感、原本比較尖銳清脆的聲音變得沙啞時,都已是中晚期。因此也建議,可在30歲開始為自己每年安排一次頸部超音波檢查,只要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都很好,第一到第三期的10年存活率可達90~95%。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卵巢癌是沉默殺手,一堆人確診已轉移!醫師:出現5症狀不注意,恐剩數月生命

tCol 2023-07-20

NOW健康

10大癌症殺手》卵巢癌是沉默殺手,一堆人確診已轉移!醫師:出現5症狀不注意,恐剩數月生命

今周刊 編按:據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765人,較上一年度增長9.9%,死亡率每十萬人口6.5人,也比110年上升10.5%;若將區間拉長到10年,則可觀察到卵巢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40.4%及38.4%,順位由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是女性不可忽略的婦癌殺手。卵巢癌雖好發於50歲以後,但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向,如曾多次來台參賽的韓裔撞球好手「黑寡婦」珍娜李(Jeanette Lee),就在49歲驚傳罹患卵巢癌;立委邱議瑩、本土劇《甘味人生》演員李悅,也都是30、40歲就確診卵巢癌。而婦產科名醫王樂明的太太同樣因卵巢癌病逝,當時他上節目提到40歲妻子「身體每一個地方都在失火」,讓身為醫師的他感到無力淚崩。 醫師提醒,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可能症狀包括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月經異常、性交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但等到出現症狀時大部分都已經是卵巢癌晚期,是相當棘手的癌症。卵巢癌沒有很好的預防方式,通常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或第四期,肥胖、初經年齡較早、不孕症、有家族史等族群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較高。建議女性40歲後應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原文刊載於2020/1/3,更新時間為2023/7/20)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