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1
外國倫看台灣
台灣不是沒有人才,可是為什麼到美國可以發揮,可以成功, 美國最偉大的地方不是國家有多強,而是美國夢的真實, 在美國,只要有夢想,努力奮鬥就可以成功。
閱讀更多
2019-11-05
劉煥彥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過去曾應邀在經濟部工業局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合辦的TCA人才循環大聯盟高峰會中,以當年在美國的36年深造及職涯經驗發表專題演講。他認為在美國學到的兩大收穫是世界觀及謙虛,而非任何先進技術。他強調,這些都是自己在美國的大學教育之外學到的,在工作 上學 到的東西比在課堂 上學 到的更重要。
閱讀更多
2019-10-31
吳錫昌正念照護講師
在秀娟說出她的故事後,我停下來問了支援團體的所有家屬,你們在照顧的過程中,曾出現想逃的念頭嗎? 但又因禮教和道德而又壓抑自我,陷入痛苦的循環之中嗎? 我一點也不驚訝:在場的所有人,幾乎全部的人,都默默舉起了手......
閱讀更多
2019-10-31
吳錫昌正念照護講師
照顧者的角色,應先好好愛護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使自己成為陽光,可以源源不絕地給予。終結照顧的辛苦,先愛護好自己的優先順序,具有關鍵的意義。
閱讀更多
2019-10-09
大師兄
總是為家裡付出,照顧弟妹、孝順爸媽;人到中年,成為父母的照顧者,不料卻被兄弟姊妹辱罵:「殺人兇手!」照顧者付出了一大半輩子,奉獻的熱忱瞬間冰凍至極。付出照顧被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換來群起的掌聲,而是無情的責備。心裡面哀號:「我這麼努力付出照顧,到底是為了什麼?」家裡面誰最笨?一面倒付出照顧最多的人最笨...
閱讀更多
2019-09-26
柯文哲
編按:柯醫師曾說過,社會只教人們如何當醫生,卻沒有說過如何醫死;如同身而為人的我們,只告訴我們生命怎麼出生,卻缺乏幫助我們面對死亡。生死議題總是被我們拋在腦後,卻是你我遲早會碰到的問題。本文透過4個不同面向的例子,除了給予醫師們省思之外,更提醒我們,當病人已死,因為財產等各種問題,無法善終,如果病人是你的家人,或躺在病床上的是你,你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19-09-24
癌症關懷基金會
42年次、身材高挑纖細的羽如出生在宜蘭市,擁有藥劑師執照的父親在員山鄉經營一家藥房,母親與舅舅在住家樓下開了一間男士理容院,是家中七名子女裡的老四。在那個沒有健保、所得有限的年代,家境中上的黃家,因為人口多開銷大,也無法存下什麼積蓄。平日父母工作忙碌,造就了羽如從小獨立的個性,9歲就開始幫忙料理家務與照顧弟妹,是爸媽得力的小幫手。
閱讀更多
2019-09-23
擁抱不完美&故事療癒—周志建
活到五十歲,我才開始意識到:我從沒好好活著,享受每個片刻。那些年,我老被時間追著跑。請多一點從容、質感、溫度!無論金錢有多富有,你也可能只是有錢的窮鬼...現實裡人生短暫,應把握有限時光,及時行樂。
閱讀更多
2019-09-17
游祥禾
孩子們這時候都是想為父母的失望、不開心、難受負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掉父母親的糟糕情緒。「拯救父母的情緒」,我從做子女的眼神中看到了無能為力的難度。對於我們的父母,他們習慣了不開心、失望、失控、難過、可憐,這是他們的一種常態,不是孩子所能改變的。
閱讀更多
2019-09-12
李開復
生病之後,我一路接觸了不少的名醫,當中有位中醫師極力主張,人應該順應四時生活,人生也有四時,小孩子就是春天,老人就是冬天。春日遲遲正好眠,所以他主張小孩一定要睡飽,睡飽的小孩一定聰明。 上學 遲到就遲到,跟老師請假吧,孩子能睡到自然醒最重要!(要是再早幾年讓我知道這個說法,小女兒肯定會樂壞了吧。)
閱讀更多
23/ 29
第 23頁,共 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