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覺到,很多時候導致情侶/ 夫妻爭執和分手/ 離婚原因,不是異地戀,不是少見面,而是「他們天天都膩在一起」。
很多私底下的另一面,同居後,漸漸地都暴露在另一半的面前:馬桶蓋沒掀起來,牙膏怎麼不擠尾端,碗盤怎麼還沒洗,衣服收了不會摺好,她想要看韓劇,你只想打遊戲,上班好累,回家就臉垮,一個人打掃,另一個人叫不動。
剛開始同居,兩個人每天膩在一起的時光很快樂,一起看劇,做飯,買菜。但時間久了,他們之間的話題不知為何變少了。他也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陪著她,反而晚上很常出去和兄弟聚會。雖然是住在一起,但見男友次數比同居前還少。
曾經,有個人對我說:「我想改變他。」、「我想讓我們的關係變回像從前一樣。」
其實她都比男友早下班。她都在等他回家,有時候會做飯等他回來。或者是滑手機,看電視,每天都期待他可以早點回家。但最近很多時候聊天不到十句,又吵了起來, 吵的都是一些瑣碎家務和生活習慣的事情。她也有試過和他溝通,希望他可以早點回家,多陪她。可是說了,也不見得有改變。
她委屈地說,她不想走到分手那一步,可是她也不想繼續維持這樣的生活。老實說,當下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同居生活,難免會有摩擦。但當發生爭執後,如果有一方不願意去溝通,選擇逃避問題,繼續裝傻,那麼彼此的裂縫只會越來越大。
當一方很想解決問題,另一個卻選擇無視,就會演變成「他變了」或者是「我改變不了他」,很多婚姻也都有類似的問題。
我告訴她:「那不如你先嘗試改變?」 起初,她不能理解,還有點生氣。因為她覺得怎麼要改變的是她?不是男友?明明是男友很少在家,明明她都一個人承擔煮飯等所有家事,這些都還不夠好嗎?怎麼現在變成要改變的是她呢?
我解釋道:「要改變的其實是你的生活,不是自己。」
還沒同居前,她都有在學舞蹈。可是同居後,新家離上課地點有段距離,所以她都沒去上課了。下班要趕回家裡打掃,做飯,然後等男友回家,也減少了和同事朋友聚會的次數,生活節奏變得單調,不再忙碌,把全副心思都放在一個人身上。
聽完後,她似乎明白了。之後,她報名了附近的舞蹈課,下班後也不再趕著回家。時間都忙著上班下班、跳舞和朋友聚會。早回家的話,都會研究烘焙,發掘了自己的興趣。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把時間都給了自己。她的精神寄託不再只有男友、家務和等一個人。
她不再抱怨,不再指責。那一陣子,她只是想專注於自己的生活,過好每一天的心情。因為有各自的忙碌,家務事也協議了分工合作,男友也會早回家處理家事,做飯也變得很隨性,某天晚餐來不及煮,小倆口就會叫外送。
她停止了想改變另一半的想法,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生活。她發現家務事不需要一個人承擔,另一半其實也可以分擔。她發現若給予彼此適當的距離感,關係卻會變得更親近。她發現如果把生活過得很充實,腦子裡的負面想法和情緒也減少了。
其實,沒有誰應該為你的無聊負責,也沒有誰應該背負著你的情緒。當你把所有的精神和時間,全都押付在一個人身上,只會讓另一半喘不過氣。當你硬把所有的付出都變成「我應該」,變成「你也必須這樣」只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你有你的時光,我有我的獨處,適當的獨處時光,並不會讓我們少想念對方。承認吧,所有感情變淡的藉口,不是因為距離,不是因為時間,只是因為他/ 她不愛了。
而婚姻也一樣,兩個人的相處,是分擔,不是獨自承擔。兩個人的空間,是分享,不是彼此分開。改變別人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即使是情侶,夫妻也好,也很難要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和習慣去生活。
或許,要改變的不是生活習慣,而是彼此對生活的「態度」。只要彼此願意達成共識,只要彼此還相愛,多忙還是會一起處理家事,多煩還是會陪在對方身邊談心。只要他還是他,你還是你,無論各自的生活多麼精彩,卻還是會願意陪彼此走完各自的餘生。
(本文摘自《不要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要活出自己快樂的樣子》,布克文化出版,Jens Mama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