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寇準到陝西巡視,剛剛卸任的張詠也從成都來到這裡。他鄉遇故知,自然格外高興。寇準設宴款待張詠,兩人開懷暢飲了一番。離別時,寇準問張詠:「張公,你能給我一些指點嗎?」
張詠對此早已有所考慮,正想勸他多讀一些書。但是話到嘴邊,又說不出口。今非昔比,如今的寇準已是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這種身分懸殊的情況下,又怎好直截了當的說一個宰相沒有學問呢?
於是,張詠略微沉吟了一下,說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當時聽到張詠的這句話,寇準並沒有立即弄明白這話的意思,但是張詠不願就此多說一句,說完這個,他就走了。
為了弄明白張詠此話的意思,回到相府,寇準立刻找出《漢書.霍光傳》,他從頭仔細的閱讀,當他讀到「光不學亡(通「無」)術,闇於大理」時,突然明白了老友的意思,於是自言自語的說:「這大概就是張詠要對我說的話吧!」
當年霍光官至司馬、大將軍,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立有很多重大的功勞,但是因為學問不高,難免居功自傲,不明人情與事理。霍光的這些特點與寇準有某些相似之處,張詠說《霍光傳》不可不讀,其實就是想要借此書告誡寇準多讀一些書,多了解一些人情事理,就能更好的輔政朝綱。寇準閱讀了《霍光傳》之後,便很快明白了張詠的用意,並從中受益匪淺。
寇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為人剛毅正直且思維敏捷。張詠贊許他的奇才,但同時也指出了他的缺點—平時不大注重學習,知識面略窄,這種劣勢將極大的限制他才能的發揮。因此,張詠說的那句話是勸寇準平時多讀些書以加深學問的意思,這句話既客觀又中肯,雖簡單卻很巧妙。反過來想一下,如果當時張詠的話說得太直,對於剛剛出任宰相的寇準來說,肯定面子上不好過,而且這話要是傳出去還會影響寇準的形象。
張詠了解寇準是個很聰明的人,簡單的給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的贈言讓其自悟,這話是何等婉轉曲折,原本是「不學無術」這個連常人都難以接受的批評,透過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人愉快的接受了。張詠的辭令智慧,可謂靈巧至極!
由此看來,巧妙的說話,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尤其在外交場合中,話不一定要多,只要足夠深刻、巧妙,也能達到話少意深的目的。
在一次事故中,主管生產線的副廠長老馬左手指受了傷,他被送往醫院治療。廠長老丁來病房看望時,談到車間裡的小吳和小齊兩個年輕人技術水準雖強,但紀律觀念較差,想將他們辭退。
老馬當時沒有表態,只是突然捧著手「哎喲哎喲」大叫。丁廠長忙問:「疼了吧?」老馬說:「可不是嗎,實在太疼了,乾脆把手鋸掉算了。」丁廠長一聽,連忙說:「老馬,你是不是疼糊塗了,怎麼手指受了傷就想把手給鋸掉呢?」
老馬說:「你的話很有道理,有時候,我們看問題,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丁廠長,你看,我這手指受了傷需要治療,那小吳和小齊這兩個孩子……」。
丁廠長一下子就聽出老馬的「弦外之音」,連忙說:「老馬,謝謝你開導我,小吳和小齊的事我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老馬用手指受傷需要治療比喻人有缺點需要改正,巧妙的把用人和治病結合起來,既沒直接反對丁廠長,又維護了團結,成功的解決了問題。
當意見發生分歧時,如果實話實說,直接反駁,就有可能傷了和氣,影響團結。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選擇委婉、巧妙的說法,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說話的智慧
當別人問你「有什麼指教」時,不要直接發表看法,最好客氣一下,你可以說:「指教談不上,不過,有些話不太好說,說錯了,希望你不要介意。」這樣一句話,可以使你的表達顯得柔和而委婉。
話說得太直白,往往不是好事,有時會傷及他人的尊嚴,或者導致爭論與衝突。若能夠採取委婉的方式,隱晦的點撥一下,溝通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本文摘自《說對一句話,99%的事都能解決:說不出口、說了後悔、說不到重點……你可以一句話搞定。》,大是文化出版,李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