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 趙盈凱主任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趙盈凱主任表示,廣義而言,早期肺癌指的是可進行手術切除的階段,醫學上會再細分為1/2/3A期,第一期為肺腫瘤在4公分以內且局限於肺部內無任何淋巴轉移,腫瘤若已達4-7公分或發現時已有局部淋巴結轉移則列為第二期,而第三A期,則是指同側縱橫腔淋巴轉移。
趙盈凱說明,肺臟分為左右兩側,右側有上葉、中葉及下葉三片肺葉,左側則僅有上葉及下葉,肺癌標準術式為肺葉切除,若腫瘤位置界於兩肺葉的交界處,則會進行雙肺葉切除,甚至因腫瘤位於支氣管開口處,則會面臨全肺切除的重大手術。近年研究顯示,若腫瘤小於2公分且位於周邊位置,也可選擇亞肺葉切持,減少對肺功能的損傷。
肺葉不具再生功能,肺活量人間蒸發
由於肺臟不同於肝臟,切除後具有再生功能,肺葉切除術後,必定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肺活量減損,由於每個人的肺活量不盡相同,若病人在術前即屬肺功能不佳者,一旦接受肺葉切除手術後可能面臨連「連走路都會喘」的困境,為顧及這類病人術後生活品質,會建議將原肺葉切除改為楔形切除的姑息性肺切除手術型態。
不過,趙盈凱鼓勵病友,雖然肺葉無法再生,但可透過積極的復健運動訓練剩餘的四片肺葉,讓其壯大到穩定且足以因應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所以,肺葉切除後的病人千萬不要忽略日常運動。
接受胸腔鏡手術,術後隔週可上班
肺癌手術從早期需切斷肋骨的「傳統開胸手術」,已進展到目前較常使用的「胸腔鏡手術」進行腫瘤切除、血管剝離及淋巴結組織切除,若接受胸腔鏡進行肺葉切除或更小規模的楔形與肺節切除的病人,手術結束當天即可下床走路、進食,預估2-3天即可將引流管移除,評估術後恢復情況良好,可以在一週內出院,恢復正常生活。
達文西手術傷口小、疼痛低,滿意度高
此外,針對需要更細緻組織剝離及深處縫合手術的病人,目前有「達文西手術」可助一臂之力,此項術式可以讓醫師透過高清晰的3D視覺與機器手臂操作,同樣讓病人擁有傷口小、疼痛低的高滿意度。
趙盈凱提醒,早期肺癌的發生的確可以藉由手術根除來解決,但發現時,期別愈高的病人,術後的預防性化療或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輔助性治療更不可或缺。
術後個人性輔助性治療不可或缺
肺癌以基因導向的個人化的治療概念,已由晚期肺癌推進到早期肺癌的病患,可透過EGFR基因檢測,確認手術後的治療計畫,如定期追蹤或化學治療後依基因檢測結果追加標靶或免疫治療等。部份三A期的肺癌病人,由於病灶大且影響廣,依據治療指引建議,可進行新輔助治療後再接受手術,以提升治癒率。
肺癌復發率根據腫瘤大小及擴散範圍來界定,根據臨床統計,第一期肺癌復發率為10-30%,第二期復發率為40%,但第三A期病人的復發率則高達70%。
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降復發,臨床成果佳
近期一項大型臨床研究發現,早期肺癌病人若在術後接受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輔助治療三年的情況下,不僅預防腦轉移的成效顯著,第一期病人的復發率降為50%,第二期與第三A期分別可大幅下降83%及88%,標靶治療副作用也較前代藥物減輕許多。
趙盈凱表示,術後標靶治療的成果發表改寫了目前對早期肺癌的治療指引,呼籲患者能夠充分與醫師配合,減少恐懼,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成效,也提醒符合免費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者,盡早接受檢查。
(本文獲「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