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丈夫出軌背叛後,她也與老同學發生外遇!她說:我覺得我原諒了先生,卻無法原諒自己

經歷丈夫出軌背叛後,她也與老同學發生外遇!她說:我覺得我原諒了先生,卻無法原諒自己

【前情提要】原本帶著教養問題來諮商的玉晴,在會談中揭露自己無法和丈夫發生性關係,而當我們繼續探索,才發現她曾經歷丈夫的出軌背叛。在那之後,強忍著傷痛、努力恢復日常生活的她,也擁有了一段難以言說的祕密──她與老同學發生外遇,但不久便默默結束,先生並不知情……

 

婚姻中的「性」,無論是單純的性需求問題,還是隱藏著關係品質,抑或影響著個人議題,都可能因而發生連帶的交互影響。

 

於是,我試著透過丈夫外遇的事件,探索對玉晴的衝擊;也從夫妻當下的反應、行為互動中,去理解與個人內在有哪些關聯,又是如何帶入彼此的互動之中,產生持續的作用與影響。

 

其實,不能放過的是「自己」

 

經過一連串的討論,玉晴有個發現。「知道他外遇時,我覺得被背叛,然後自責是不是我沒有打扮自己,變得沒有吸引力,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我很快地透過和他做愛來證明這想法是錯的,可是並沒有完全被蓋過去。我很難消化這種『不好』,所以當那個男人示好的時候,我沒有拒絕,與他發生關係,以為這樣能證明自己是夠好的,卻換來更深的罪惡感。」

 

我進一步問:「想一想,這些罪惡感怎麼影響你?」

 

「我討厭那個做愛的自己,覺得怎麼可以犯這種錯。」

 

「那麼你對於先生的外遇呢?」

 

她說:「我覺得我原諒他了,因為他真的很努力。」

 

「同樣是外遇,你原諒了先生,卻無法原諒你自己,可以這樣理解嗎?」

 

「是吧!至少他有好好向我道歉,也很努力地修補關係。」玉晴回答。

 

我再問:「你無法原諒的是自己的外遇,還是自己的性行為?」

 

她愣了一會兒,接著瞪大眼睛看著我,說:「我應該是不能原諒自己怎麼可以外遇,但結果出問題的是性耶!」

 

我好奇她是否想到什麼。她告訴我:「我好像覺得外遇等於我做了不該做的事,這件事就是性行為,所以從結束的那天開始,我就告訴自己:『不可以,絕對不可以再這樣!』」

 

玉晴成長於家教甚嚴的家庭,父親對孩子的要求很高。玉晴也承襲這些高標準,起初她便是為了高標準在教養中的困難來諮商。

 

或許,她早有打算透過諮商來處理婚姻議題;也可能這並非預期,只是隨著諮商關係的進展,讓她決心說出深藏於內心的祕密。

 

原來在這對無性夫妻的問題背後,除了外遇議題,更帶出自動化且高標準的「自我譴責」──這份譴責投射在性的方面,她不能放過的是自己。這影響了對她來說非常重要,且彼此都努力維護的夫妻關係。

 

看似單一的問題,卻牽引著關係與自我

 

透過諮商,玉晴持續地處理內在自我價值的相關議題,試著鬆動並重新建構一些深層的信念。丈夫外遇衝擊了她的自我價值,後續事件又引發她內心嚴苛的自我譴責。我陪著她一起走過一段嘗試「與自我和解」的旅程。

 

最後一次的諮商談話,我們一同回顧了諮商歷程。

 

玉晴說:「我一直知道自己滿像我爸的,很嚴格,又沒有什麼彈性。只是沒想到小時候被嚴苛要求,變成我的自我苛責和長大後的自律過嚴,讓我一直在懲罰自己。」

 

「透過諮商,對你自己來說有沒有什麼改變?或是學到了什麼?」

 

「我和我先生的性關係比較好了。還有就是我放過了自己,其實這是我從以前就需要的,但從不知道怎麼做。現在比較能夠接受『情況就已經是如此』,還有自己不能這樣下去,否則只會讓狀況更糟。」

 

最後我問:「我知道對你而言,這是很抽象又不容易的過程。你問過我好幾次要怎麼做,但我沒給你明確的答案。最後,你是怎麼走過來的?」

 

 

玉晴笑了笑,說:「『堅持』。我想要和老公的關係更好。那種不容許犯錯的苦,我從小就知道,我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小孩和我以前一樣痛苦。」

 

【心理師的相愛練習】

 

關係中的問題,往往不是單一存在

 

看了玉晴的故事,也許你仍不免會想:「不過單純是無性的議題而已,有那麼複雜嗎?」

 

其實關係中的問題,往往不會是單一存在的。

 

我相信在排除單純性功能因素之後,所有關係中的「性」很少只和性有關,而是與親密感、自我價值、被需要、權力、主導與配合或是害怕失去有關。唯有抱持著性只是表面意象的觀點,才有可能找出無法擁有性生活的「根源」。

 

夫妻關係中的「性」事,從來都不是小事一樁:

 

一、在關係中,「性」能為彼此帶來撫慰、自我肯定與紓解壓力的功能

 

無性的定義是一個月少於一次。然而,次數不是重點,「性關係的品質」才是重點。

 

二、關係中的日常,常牽動著性生活,兩者總是相互影響

 

無論是從「性」的角度或從「關係」的角度開始,都可以是檢視關係與互動品質的提醒,都是一次讓關係進廠保養的時機。

 

三、別讓單純的性事,在年久失修之後,成為關係中變質的元素之一

 

生活有時確實很磨人,也許工作與家庭的壓力使彼此有心無力。當雙方的性需求不一致時,可嘗試與對方溝通,或像玉晴一樣主動地尋求專業協助。

 

做愛一詞的英文「make love」,貼切表達了關係中,彼此的重視、關注與渴望,並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忽視性議題的夫妻關係,往往可能反映出消失的過往親密,甚至也可能反映了對自我接納的程度。透過彼此溝通或真實面對自我,消除關係中那難以啟齒的隔閡,我們才有可能再次重建親密情感的連結,讓關係真實同在,並且不孤單。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給愛一個機會:婚姻諮商》,寶瓶文化出版, 羅子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