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真有最佳時機?美股專家戳破股市走勢預測背後的祕密:每天盯盤不會讓你賺更多

投資真有最佳時機?美股專家戳破股市走勢預測背後的祕密:每天盯盤不會讓你賺更多

編按:身為散戶的你,是不是經常想著:因為資金有限,我必須找個最佳時機,在股市即將上漲時大舉All in,這樣才能達成理想的獲利水準。然而,美股史上最著名的投資奇才拉爾夫.萬格卻要告訴你:「市場擇時無效!」,其中的理由在於……

 

我要告訴你一個我很可能不該揭露的祕密,一個有關金融專業人士的祕密:許多投資組合經理人的背德祕密是他們其實沒有市場擇時(market timing)的能力。

 

他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總是會擺出最嚴肅的表情說:「預測股市發展是傻瓜才會玩的遊戲。我們不太會注意股市。我們只會關注我們持股的那些公司。」

 

但若我們一直都在關注那些公司(並和公司主管討論經營狀況),一直都在追蹤經濟、股市、聯準會、美元、消費者調查報告與華爾街策略師提供的大量評論,一直都在和金融產業的朋友進行商務談話,那麼除非我們腦袋空空,否則怎麼可能會對股市走向沒有任何想法。

 

這些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多數資產組合經理人管理投資組合的方式。我們有時會在看到新投資時遲疑,有時會比較放鬆,有時則會在判斷前景不賴後表現得更加積極。

 

我得承認,我的表現和其他經理人差不多。若有記者問我,市場下一次的大震盪應該是漲還是跌的話,我總是會用「總之不是漲就是跌」這種不痛不癢的話當作回答。但是當我回到辦公桌前做買賣決定時,我的偏見就會出現了。

 

我還要告訴你另一件事:要是沒有這種偏見的話,我想必能表現得更好。

 

我心中並不總是對市場的走向有預設,不過大多數時間都有。我已經知道自己的預測有時對、有時錯了。總的來說,我的判斷一點用也沒有。如果我能永遠都是錯的,那就再完美不過了。如此一來,別人只要用我的預測當作可靠的反指標,就能大賺一筆了。

 

在好幾年前的1月初,我的公司團隊在一次愉快的午餐時間決定要來猜測,當時落在2190的道瓊工業指數到了年底會是多少。每個人都草草寫下自己的預測並交出去。我猜的數字是2316,巧的是,我妻子挑的數字也是2316。

 

「你是怎麼挑出你的數字的?」我問她。

 

她說:「我的生日是23號,我們女兒的是16號,所以囉……」

 

「荒謬至極!」我宣告:「你這是無知的迷信!」

 

「好喔,」莉亞說:「那你又是怎麼選出2316的啊,經濟預測大師?」

 

「再簡單不過了。」我說:「我在俱樂部的會員號碼就是2316。」

 

那年年底的道瓊指數是2342,我們兩人選的數字差得不算太多。我們猜出數字的方法的可靠程度,大概和絕大多數的超級複雜預測系統差不多。

 

每個人都希望能在股市崩盤的前一天把股票全部賣掉。但是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許多人在各種媒體上受到各種不同觀點的轟炸後陷入困惑中,最後決定要依賴自己的直覺來判斷股市的未來走向。這是很危險的做法。這些人也很可能會因為當下盛行的情緒而受影響,選擇在股市過熱時買進,在悲觀主義猖獗且股價低迷時賣出。

 

有些擇時投資人想要尋找比直覺更客觀的立基點,因而開始關注各種圖表與「指標」──也就是彙整了經濟、商業與市場統計數字的組合包。雖然有些散戶投資人會親自追蹤這一類的數字,但多數人並沒有時間和耐心這麼做,他們會轉而依靠股市大師──也就是證券經濟商的內部策略師、商務通訊的作者或早報會引用的人。

 

第一個會使你開始懷疑預測股市未來沒那麼簡單的線索,是你會發現所有股市預測者一開始使用的都是同樣的素材,但最後卻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你選擇的數據與你對這些數據的加權與調整,會大幅改變最後的結果。但就算你遇上了多數先知都對股市走向有共識的稀少狀況,股市也可能會在突然之間往反方向迅速發展。

 

過去是假信使

 

股市會往反方向發展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用來預測未來的圖表和指標,都是以過去發生的事情為基礎設計出來的,而過去絕不是能用來預測未來的穩固基礎。

 

所有進行市場擇時的人依循的,都是一套他們上次覺得有效的指標。問題在於,這些指標很可能會在下一次就失效了。

 

 

我們也會在過去事件能證實我們對未來的渴望時,變得更願意相信過去。古希臘思想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很了解這種症狀:「人類往往會在想要某個事物時,毫不反思的把一切寄託在希望上,同時,他們會想出各種理由拒絕他們不喜歡的事物。」

 

這種預測未來的歸納法會自然而然的出現,看起來煞有其事──而且這種歸納法是錯的。我們會直覺的認為,因為聯準會或美元或國會上次出現了某某狀況導致了某某結果,就認為這一次若也出現同樣的刺激,就會導致同樣的結果。

 

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這是因為有太多因素會對這一次發生的事件產生影響了。正如經濟學家暨財務經理人亨利.考夫曼(Henry Kaufman)曾說過的,外推法或許能讓你看見這條街道的遠處有什麼東西,但你無法看見轉角另一邊發生的事。

 

有些研究指出,購買去年表現最好的共同基金,能在隔年獲得好結果,這個案例中的動能會持續數個月的時間。好的表現會出現這種延長效應,很可能是基金的管理風格帶來的結果。這些基金的投資組合,恰好符合市場在特定時間的走向。

 

這些基金選擇了正確的產業與行業,其他基金則沒有選對。這些基金的資產配置可能會在接下來的三、四或五季之間繼續符合趨勢,這是因為市場的趨勢往往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你想把這個現象稱作動能或其他名字都可以。或許你能找到統計學上的關連性,指出這種趨勢會持續好幾季。

 

但這個統計學上的重大發現,可能只是個不怎麼有用的預測工具。原因在於我們仍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這個趨勢會持續多久?會在何時反轉?這才是最難回答的問題。

 

以短期來說,市場中發生的很多事都只是隨機出現的,但人們鮮少意識到這一點。人們覺得市場昨天上漲或下跌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華爾街日報》和其他報紙會打電話給分析師和財務經理人詢問原因。你在報紙上讀到的通常都只是邏輯謬誤。因為這件事發生在那件事之後,所以一定是第一個事件導致了第二個事件的出現。

 

債券市場上漲了四分之一個百分點,接著一名記者打電話給所羅門兄弟銀行,銀行的其中一位交易人希望女友能因為自己上報紙而感到驚艷,所以他看了看電腦終端,說:「法國銀行昨天把利率調低了,這對美國股市帶來了正面衝擊。」於是記者把這件事寫了下來,隔天早上民眾看到這則新聞後立刻點頭稱是,好像他們終於了解了什麼似的。事實上,根本沒有人知道債券市場為什麼會改變。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如今我們有了電腦的力量,也有了能力絕佳的程式設計師,我們一定可以建構出一個幾乎不會犯錯的市場預測系統。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這件事尚未發生。這些預測系統時常失敗的原因,再一次出在資料探勘上。這種看似傑出預言家的預測系統之所以沒有用,是因為這種東西打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奏效。

 

你或許曾聽說過這個故事,一名股市信函的撰寫者寄出了128封免費信件,其中64封推薦收件者買進IBM,剩下的64封則推薦賣出。一個月後,IBM下跌了五個百分點,於是他把先前推薦買進IBM的那64個收信名單丟進垃圾桶,開始撰寫第二封信:32封信推薦買進微軟,另外32封推薦賣出。

 

他連續這麼做好幾週的時間,直到最後有八個收件者從他這裡連續獲得四封傑出預測的信件。接著,他寄了一封電報給這八個人:「我的朋友,我已經向你證明了,我是這個城鎮上最傑出的股市預測家。我相信接下來的第五次預測,將會比前四次預測還要更加準確。你只要開500美元的支票……」他把隨機序列轉變成了完美的預測記錄。

 

有些共同基金公司很可能也採用了相同的手法製造績效。如果你擁有一間大型的財務管理公司,你可以設立十個新的共同基金,每個基金各投資10萬美元。這十個基金的經理人只需要同意一條規範:每個人做的事都要和其他人不一樣。其中一人只買高成長股票,另一人只買黃金股票,另一人則只買短期國債──只要內容不同,買什麼其實並不重要。

 

到了那年年底,公司的主管會把這些基金拿去和其他基金做比較,發現其中三個基金在經理人選擇的領域中表現得比其他基金公司更好。接著,主管會撤銷另外七個基金,留下這三個。這就像是在種蘿蔔一樣。你得拔除發育較差的幼苗。又過了兩年後,公司會在比較之下發現其中一個基金表現得特別傑出。

 

公司會撤銷另外兩個基金,在報章雜誌用全版廣告宣傳留下的這個基金「在同行中獲得了連續三年表現最佳的紀錄」。再次重申,你做的事其實只是在隨機序列中挑選幾個出來,把看起來最有價值的留下而已。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我只押成長股:美股史上最著名投資奇才拉爾夫.萬格用5原則打造超越大盤報酬率》,樂金文化出版,拉爾夫.萬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