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全身癢得不得了?醫師:3種食物要忌口,別自踩地雷才能避免皮膚發癢

蕁麻疹全身癢得不得了?醫師:3種食物要忌口,別自踩地雷才能避免皮膚發癢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很多人一到冬天,皮膚開始發癢,生理上來說「癢」是一個很特殊的表現、很主觀的感受,因為人體皮膚表層的接收器只能感覺到「觸、壓、冷、熱、痛」,癢則是一個來自神經末梢的特殊綜合感覺。

包含過敏的皮膚搔癢以及透由過敏反應為表現的「蕁麻疹」,其實也都和身體免疫機能與自律神經是否平衡有關。但是到夏天來了,有些人也會癢起來了。

 

治療慢性蕁麻疹,還得從「心」下手

 

俗稱「風疹」(或是風疹塊)的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又可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主要病因是病人有過敏體質,當接觸到所謂的「過敏原」時,例如某些特定飲食,或是外界的特定物質,如:花粉、塵蹣、灰塵、狗毛、貓毛等,免疫系統便會對此特定的蛋白質做出過敏反應、引發「急性蕁麻疹」。

 

若發作時間持續六星期以上便就稱為「慢性蕁麻疹」。而病人通常在長期反覆的過程中產生情緒不穩定的現象,這時候連天氣的冷熱變化、心情的改變、女性荷爾蒙的變化都會增加過敏的嚴重度,此時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下,身體對「癢」敏感性會因此大大提升,讓病情更為加重,心情更糟更想抓,一抓就奇癢無比,心情也更不好……又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

 

常看到蕁麻疹病人一到下午三、四點、情緒開始不太好,或是天氣悶熱便發病,因「癢就抓」、「抓了又更癢」把本來是一小塊紅疹再蔓延成一整片,最後變成全身都癢得不得了,心情就更啊雜,睡前洗完澡,蓋上棉被,晚上更癢又睡不好。

 

蕁麻疹的發作本來是不會這麼嚴重的,往往會看到患者因為這個病的惡性循環,看遍知名皮膚科名醫都沒好而焦慮不已、精神瀕臨失控邊緣。

 

病患開始搔抓皮膚時,會刺激身體細胞釋放出組織胺,讓皮膚變得更癢,所以在治療上會開立抗組織胺的藥物;除此之外,還要搭配輕度的精神神經安定劑,緩和焦躁、緊張等神經症狀;並且強調盡量不要碰清潔劑,連碰水都要小心。

 

臨床經驗裡的蕁麻疹病人,大多有容易緊張、對事情過度擔心、容易憂慮、非常講究細節的A型人格特質,譬如我就碰到好幾個為蕁麻疹所苦的患者,恰巧都十分注重清潔,不管是外在身體或家中環境都一絲不苟,非得做到一塵不染不可。

 

因此,到底是疾病本身讓病人心情易受影響,還是病人的人格特質或是精神狀況讓病情加重?本書中強調的疾病,應該是外在身體疾病和內在心裡狀況相互轉化、彼此促成的,所以疾病和心理都須一併處理。

 

就患者自己能做的努力,不僅是服藥而已,還要停止問Why me(為什麼是我)、Why not me(為什麼不是我)、Why me not(為什麼我不是)……。拋開怨天尤人的情緒,問得越多、想得越多、該避免卻不去避免,病情當然越嚴重。

 

食物過敏別大意,不碰才是上上之道

 

在日常保養方面,有蕁麻疹體質的人也要清楚知道什麼情況下容易引發不適、別自踩地雷,像是需避開的食物種類。

 

像是麻辣鍋、燒酒雞、羊肉爐、薑母鴨、龍眼、荔枝、芒果、榴槤以及堅果類(有殼類)、等「上火」或稱「燥性食物」,或是「帶殼海鮮」,如:蝦子、螃蟹等有殼類都最好不要吃。

 

話說曾有個病人因蕁麻疹前來看診,她說自己都知道不可吃的食物,也乖乖地沒亂吃,到最後終於揪出她前一天吃了榴槤冰,我說這上火的東西上次不是說要避開嗎,病人竟答正因為知道榴槤是上火,所以想說先冷凍起來才吃的……。

 

中醫所說的「上火」或稱燥性食物,在西方醫學角度是指會引發人體過敏反應的飲食,而上述食物實際透過過敏檢測時確實能發現是有關連的。

 

也有病人說:我長這麼大原本吃蝦子都好好地,怎麼會有過一次過敏就醫之後,每次吃蝦子都會癢個不停了呢?

 

這是因為身體對「吃蝦過敏」這件大事產生了記憶:當初吃到不新鮮的蝦子導致有了第一次過敏反應後,身體免疫系統會記住這個特定物質「蝦」,這個蛋白質是過敏原,為避免下一次再發生便藉由過敏反應來提醒。如果你第一次發生吃蝦子過敏也同時吃了螃蟹,那麼身體就會把這兩種海鮮蛋白質歸在同一類,下次吃螃蟹也會過敏。

 

特別要留意的是,這種食物引發的免疫反應是會加乘的,比方說第一次過敏是因為吃了整盤蝦子(中間有幾隻不新鮮)後才出現眼睛腫得像金魚眼、上下嘴唇像各掛一條香腸的症狀,往後你可能才吃五隻便出現症狀,接下來可能只吃一隻就有症狀,甚至症狀嚴重到「喉頭水腫」而需送急診的緊急狀況。

 

所以,若確定你對某種特定食物過敏時,原則上就別再吃了,忌口、「禁」而遠之,舉雙手投降吧,連一點點都不要去嘗試,因為下一次因同種食物過敏的程度必定比前一次更快、更嚴重。

 

健康小秘書

 

 

有蕁麻疹體質的人要清楚知道何種情況容易引發不適,別自踩地雷,需避開的食物種類如「上火」或稱「燥性食物」,或「帶殼海鮮」等食物。

 

若確定對某種特定食物過敏時,原則上就忌口、禁而遠之,連一點都不要嘗試,因為下次因同種食物過敏的程度必定比前次更快、更嚴重。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出色文化出版,王健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