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愈能夠「放下」,就愈富有!3條件打造極簡生活,讓人生更優雅、有精神

一個人愈能夠「放下」,就愈富有!3條件打造極簡生活,讓人生更優雅、有精神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西方社會的我們不再懂得過簡單的生活,我們擁有過多物質財富,有過多選擇、過多誘惑、過多欲望和過多食物。我們揮霍一切, 也毀掉一切。我們使用免洗餐具、鋼筆、打火機、照相機......為了生產這些物品,水、空氣和大自然都被污染。

從今天開始,拒絕使用所有這些破壞環境的物品,除非迫不得已。唯有摒除這些身外物才能發現新世界,穿衣、吃飯和睡覺等基本需求才能邁向更深層的境界。

不是要臻於完美,而是為了更充實地生活。富足無法帶來美麗和優雅,反而會摧毀靈魂,束縛人心。

簡單本身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不再擁有過多東西,你就能省出更多時間來關注自己的身體。一旦對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就能忘記肉體的存在,專注於精神發展,而使生命充滿意義。如此,你會感到更加幸福!

 

簡單,就是擁有極少,把空間留給事物的本質。再者,簡單是美的,因為它隱藏著令人讚歎的神妙。

 

擁有造成的負擔(具體和抽象意義的)

 

欲念的積聚


「他們攢了一箱箱的東西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克萊因一家看起來很窮。」——摘自《X檔案》

 

我們絕大多數的人在生命旅程中,都攜帶了沉重、甚至是超重的行李箱。我們是否應該開始思索和自問,為什麼我們會如此依賴物質?

 

很多人認為,物質財富是他們生命的反映,是他們存在的證明。他們有意或無意地把自己的身分和形象,與擁有物聯繫一起。他們擁有愈多,就愈感到安全和有成就。他們覬覦一切:物質財富、生意成功、藝術品、知識、思想、朋友、情人、旅遊、上帝,甚至自我。

 

人們不斷消費、獲得、積聚與收藏。他們「擁有」朋友,「擁有」關係,「擁有」文憑、頭銜、勳章......他們被壓垮在自己的擁有物之下,忘記或者沒意識到欲念讓他們成了行屍走肉,因為他們總是聽命於愈來愈多的欲望。

 

很多物品其實都是多餘的,但我們總是在捨棄之後才明白。我們因為擁有,而使用那些物品,並不是因為它們是必需的。更有許多物品是我們看到別人有,就去買來的。

 

猶豫不決和不斷積聚

 

「知識的世界足以充盈我們的生活,不必再添加無用的小擺設了,這些東西只會霸占我們的精神和閒暇時光。」——夏洛特.貝里安,《創意人生》

 

要達到簡單境界,必須做出選擇,而有時候選擇十分困難。很多人終其一生被圍困在成噸的物品中,他們並不珍惜這些物品,也用不著它們,只因為他們無法決定該如何處理這些物品,但也從不考慮把它們送人、賣掉或扔掉。他們放不下過去、祖先和記憶,卻忘記現在,也想不到將來。

 

丟棄需要費點心力,不是一扔了之,而是必須判斷哪些東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沒用的。丟棄某些東西時,心裡會感到難受,但是丟棄之後卻有一種滿足感

 

害怕改變

 

「不,老實人不喜歡別人另闢蹊徑!」——喬治.布拉桑,《聲名狼藉」

 

西方文化對那些選擇生活粗茶淡飯的人不太友善,因為這些人對經濟和消費社會構成威脅,他們被視為邊緣人和令人不安的人。主動過簡樸生活的人,食以果腹為度,用以不浪費為度,更不為無聊之事輕啟唇舌,卻被視為吝嗇鬼、偽君子和孤僻之人。

 

改變,意味著生活。我們擁有,而不是被擁有。擺脫擁有物,有助於我們成為自己想做的那種人。

 

很多人聲稱,他們在年輕時日子不寬裕,丟棄東西讓他們有一種浪費的罪惡感。

 

但是,所謂的浪費是指丟掉可能還用得著的東西。如果丟棄的東西毫無用處,就不是浪費,留著這件東西反而是浪費。

 

人們把屋子塞得滿滿的,浪費很多空間;按照室內設計雜誌的擺設來裝潢客廳,浪費很多精力;整理、清掃、尋找......都在浪費時間。

 

記憶能讓我們像今天這樣幸福,或者更幸福嗎?有人說舊物是有靈魂的。但是,眷戀過去能以侵占未來做為代價嗎?應該讓現在陷入停頓嗎?

 

 

奉行極簡主義

 

「一個人愈能夠放下,他就愈富有。」——大衛.梭羅 4 ,《湖濱散記》

 

在生活藝術中,節儉是一種實用哲學,因為極簡樸的生活可以提高生活品質。

 

人的本質並不存在於物質中,實踐極簡主義,須有精神與智力的儲備。有些民族,如朝鮮人,生性熱愛樸素純淨之物,他們的藝術流露出這樣的特點。

 

所有人都能選擇那種擁有極少的富有,但重要的是有勇氣把信念堅持到底。

 

3條件打造極簡生活,人生更優雅、有精神

 

除了整潔而通風的居室和嚴格的必需品之外,

 

1.紀律

 

2.潔淨

 

3.意志

 

三條件是生活的條件。極簡主義需要生活紀律和對細節的重視。

 

盡可能地丟棄,不要讓物品和家具侵占你的空間,然後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面。甚至丟棄的念頭,最後也將與你無關。

 

你的決定將發自本能,你的穿著風格將更優雅,你的家將更舒適,你的日程將更充實。心靈變得澄澈,你將更智慧地看待生活。學會柔和但堅定地丟棄。

 

靜下來想一想所有你能做的,讓生活變得簡單的事情。

 


請問一問你自己:

 

是什麼讓我的生活變得複雜?
這值得嗎?
什麼時候我最幸福?
自己擁有什麼比自己是什麼更重要嗎?
要滿足自己所需,我最少需要多少東西?

 

小建議:

 

列出一張清單,有助於你清除生活中的障礙。

 

使用最少的物品

 

「日本人只需要五分鐘就能為一次長途旅行做好準備。他需求不多。他不需要各種羈絆,不需要家具,只需要很少衣服就能生活,這種能力讓他在長期的生活競爭中占據優勢。」——小泉八雲,《心》

 

面對每種能激起你欲望的物品時,想像一下它已經腐壞、變形了的樣子,總有一天也將歸於塵土。

 

有條理地按照實際情況評估生活中遇到的每件物品,這能帶來莫大的滿足感:它們有什麼用處,它們屬於哪一類,它們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

 

辨別它們的結構、能保存多長時間,以及能帶給你什麼啟發。

 

用感覺豐富你的身體,用活力豐富你的心靈,用道德原則豐富你的精神,而不是用物品豐富你的生活。

 

不被物品擁有的唯一途徑,毫無疑問地是不(或幾乎不)擁有,尤其要盡量減少欲望。積聚是一種負擔,繁雜凌亂也是負擔。

 

擺脫此世的財富,如同扔掉一件讓你難堪的破衣,你將達到自身的最高完美。

 

留出空間,我們才有餘力接納。別再重視物質,而輕視人的價值,輕視你的勞動、平靜、美、自由,總之所有具有生命力的東西。

 

太多東西侵占了我們、裹挾了我們、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我們的頭腦像一個漸漸堆滿舊物的穀倉一樣,被塞得滿滿的,我們根本無法動彈,無法前進。然而,生活就是要向前走。雜亂堆積會讓人無所適從、憂心忡忡和委靡不振。

 

把汽車後車箱裡的東西全都扔掉,然後向著未知的目的地前進,這真是令人振奮啊!

 

不要被擁有

 

「我把簡單當作生命中的統一原則。我下決心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物品。在這種苦行和斯巴達式做法的某個角落中藏著某種賜福,我將冥思苦想,直到這種賜福變成我自己的。」——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不是我們占有物品,而是物品占有我們。

 

每個人都有獲得自己喜愛物品的自由,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對待物品的態度,是意識到自身需求的限度,以及對生活的期待:知道自己喜歡讀什麼書,想看什麼電影,什麼地方帶給我們發自內心的快樂......一支口紅、一張身分證件、一張銀行卡,提袋裡有這些就夠了。

 

如果只有一把指甲銼刀,你在任何時候一定都能找到它。除了舒適設施、優質環境和一兩件漂亮家具外,物質的東西應減少到最低限度。拒絕擁有過多,才能充分享受那些能帶來心靈、情感和智慧愉悅的東西。

 

丟棄無用和舊的物品(或者放在你的房屋前,插上一個告示牌,把它送給想要的人)。把可能有用的物品(書籍、衣服、餐具......)贈送給醫院或養老院。這樣做你不會有任何損失,反而會得到滿足和快樂。

 

賣掉你用不著或基本上用不著的物品。掃蕩一空之後,品味一下沒留下任何東西給竊賊、火災、蛀蟲,甚至嫉妒者的那種快感。逾越嚴格的底限而擁有更多物品,就是擔負了新的不幸。我們都明白,背負過多行李的人是浮不上水面的。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理想的簡單飲食》,如果出版社出版,多明妮克.洛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