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就診,竟是口腔癌第一期!醫師:6大關鍵是警訊,這「年齡」罹癌風險高

牙痛就診,竟是口腔癌第一期!醫師:6大關鍵是警訊,這「年齡」罹癌風險高

48歲張先生3年前,被診斷出右側頰黏膜有均質性厚白斑,而接受切除手術,也因此戒掉30年抽菸、飲酒及嚼檳榔等習慣。因工作忙碌,故手術後就沒再回診追蹤,加上覺得口腔都無不適感,也因戒除菸、酒及檳榔的習慣,就沒再多留心。

後來因牙痛至牙科診所就診,醫師表示右側後臼齒區域有不規則紅色斑塊,張先生急忙至醫院檢查,確認為口腔癌第一期,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切除手術,也乖乖定期回診追蹤。

 

口腔黏膜長期遭受刺激,致癌因子是一般人的123倍

 

安南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袁章洲說,家族遺傳外,大部分都是因為口腔黏膜經過長期慢性刺激所造成,比如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這些致癌因子會導致得到口腔癌機會比一般人高出123倍!

 

口腔癌7大危險因子為何?

1.嚼食檳榔、吸菸、喝酒。

2.吸菸

3.喝酒

4. 蛀牙、不當的假牙。

5. 不良的口腔衛生。

6. 長期營養不良。

 

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以男性占多數

 

口腔癌通常好發於45歲以上,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且以男性居多。

 

口腔癌的11大病症

1. 口腔內部或周圍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是顏色改變。
 

2. 嘴唇或口腔有長期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持續超過二週以上)。
 

3. 口腔內或附近發生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或觸痛。
 

4.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5.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
 

6. 舌頭活動度受阻。
 

7. 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8. 牙關緊閉,張口困難。
 

9. 吞嚥或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
 

10.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
 

11.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

 

口腔癌早期病灶不易檢視,有痛感已成癌

 

袁章洲表示,口腔癌前病變第一步常呈現薄白斑,此階段以定期追蹤為主,除有特殊考量,如範圍過大或質地不均勻等,才會建議手術。

 

若開始出現白斑增厚擴大、顏色變紅、突起形成腫塊及凹陷潰瘍兩周以上未癒合等狀況,則建議接受切片檢查以確認是否已進展成口腔癌。

 

袁章洲指出,定期追蹤的目的在於及早發現病灶變化,由於進展中的口腔癌前,病變很多時候並不會感覺到不舒服,病灶位置也可能位在不易檢視到的口腔內部死角,等到感到疼痛時才就診,可能都已經進展成口腔癌了。

 

口腔癌早期症狀

1.口腔粘膜顏色發生變化與張口度:如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去,張嘴時口腔粘膜拉緊(可能是粘膜下纖維化症)。
 

2.潰瘍: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口腔粘膜潰瘍
 

3.腫塊: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有不明原因之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感)
 

4.舌頭運動與知覺:舌頭之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咀嚼、吞嚥或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之喪失、麻木,皆應儘早查明原因。
 

5.顎骨與牙齒:顎骨的局部性腫大,導致臉部左右的不對稱,有時合併有知覺異常(如下唇麻木感)或牙齒動搖等症狀。

 

每日攝取適量蔬果,有效降低罹口腔癌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必需及早遠離各種危險因子及保持良好之口腔衛生。據研究顯示,每天攝取一份水果可以使罹患口腔癌的風險降低49%,至於攝取蔬果可以降低50%。

 

值得注意的是,抽菸和飲酒者若大量攝取蔬果,可以明顯降低罹患口腔癌的風險;但對於不抽菸、不喝酒者無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