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凱在鄉下開租書店。他年輕時以「脾氣壞」出名,小朋友來租書,若租漫畫書,他嫌沒長大;租文藝書,他說沒出息;租武俠書,他又說是要當流氓。小朋友如果還嘴,他還會追到店外罵人。
阿凱有四個孩子。全家一起吃飯時,他經常碎碎念,不是嫌太太的廚藝、怪米飯沒煮透,就是念白帶魚太小尾、空心菜太老,還會責怪四個孩子不肯好好念書,讓他失望,甚至曾用皮帶鞭打小孩,之後還要他們面壁罰站。
一星期他總有幾個晚上喝醉,醉了之後,就站在馬路上罵鎮長,更醉時還會嚎啕大哭。
阿凱六十歲時,我去看他,也許是臉上的老花眼鏡讓他看起來變和善了,他變得很會招呼人。有小孩到店裡要租一本放在高架上的書,他耐心地爬上爬下,還要小孩確認拿的書是否正確。
我問他:「為什麼你脾氣變好了?」
他說:「年紀大了!」
阿凱七十五歲時,他的孫子要割雙眼皮,他陪著一起來找我,他的氣色比年輕時還要好。我替孫子檢查時,他還跟孫子說:「阿公是看著林醫師長大的,你要割雙眼皮,她會多送你一摺變三眼皮。」我被他逗笑了,回說:「三摺太少,打五摺變五線譜好了。」阿凱聽了哈哈大笑。
我和阿凱聊到以前對他的印象,他說:「我年輕時太ㄍㄧㄥ了,凡事只往一個方向想。現在放鬆,知道如何讓自己和別人快樂了。」這正是所謂的「做爸爸比較凶,做阿公沒脾氣」。
根據統計,人在二十歲左右最快樂,之後快樂指數下跌,五十歲時到達谷底;再之後隨著年紀增長,快樂指數又增加,到八十五歲時達到最高峰。
醫學文獻指出老人比較快樂,與他們的腦部變化有關,但也與老人累積了人生經驗後的體悟有關。這些體會包括:
一、人生的多面向:老人見多識廣,知道世界一直在變,能夠從各個角度看事情,包容不同的意見。
二、事情沒那麼嚴重:老人累積經驗,知道無論多大的挫折總會過去,不會為了小事而焦慮。
三、自得其樂:快樂與健康都是經驗的累積,老人學到了如何讓自己快樂。
四、認清事實:五十而知天命。上了年紀的人對於生活有務實的期望,容易得到快樂。
其他人也在關注...
編輯精選:50歲後,為什麼她的人緣越來越好!因為她都用「這五種問句」說話,善意就像好球,要讓人接得下
(本文摘自《不老的幸福:活得健康熱情不顯老》,寶瓶出版,林靜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