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婚姻的「老婆」角色只要35%!遠嫁德國的她,利用「幸福百分比」讓老公愈來愈愛他

中年婚姻的「老婆」角色只要35%!遠嫁德國的她,利用「幸福百分比」讓老公愈來愈愛他

婚姻幸福的百分比,要在哪一個部分放多少比例已不重要,因為這三者全都是你,全都是我。可以獨立,有自愛,也可以成為對方互賴的夥伴。

十年前剛結婚,從愛玩的單身咖進入婚姻,初初幾年一直相當抗拒老婆這個角色,因為一聽到先生叫我老婆,直接就聯想到對家庭的義務與責任。當時跟先生聊了我心中理想的伴侶關係,我說:「夫妻結了婚,要幸福快樂,應該需要有三種角色與比例,老婆百分之三十五、朋友百分之三十五、情人百分之三十。」

 

 結婚前超級浪漫的先生,婚後變得務實有擔當,聽了雖然有點認同,但當時的他用力地想扮演好老公與好爸爸的角色,覺得這個婚姻幸福百分比,恐怕不容易執行。他說:「老婆,你難道不曉得,對大部分的男人來說,真的愛一個女人,想將她娶回家,就是他對她愛的最高承諾了!」

 

這一番話我並不反對,但對於我提出的幸福百分比,關係裡三個角色的發揮,我仍覺得是通往幸福的要素。不過那一回與先生的對話,讓我開始問自己,為何不願意接受進入家庭裡老婆與太太的角色?歷經一段時間的自我探索,才明白內心裡對於這些角色的擔當竟有很深的恐懼,無法像職場上,完全可以承擔肩負起所謂的責任。

 

過往幾段慘痛的感情經驗,加上從媒體上吸收來的,諸多對婚姻負面的故事報導,與年輕時某些親近好友的婚姻故事,都讓我覺得女人在關係裡是辛苦的,甚至會有諸多不順。

 

隨著後來多年層層覺察浮現,還有定居德國後,很幸運地遇見的朋友大多數都擁有健康平衡的婚姻關係,很自然地開始向她們學習關係上的幸福之道,慢慢地我不再抗拒當一個為家庭付出,與先生並肩一同前進的太太。

 

重新設定關係經營的幸福導航器,學分漸修至第八年,某日想起當年與先生的對話,心裡頭油然升起對他的感謝,感謝他是一個有擔當的老公,而不是先將情人與朋友角色放在婚姻之上的老公。因為進入婚姻的前幾年,真的需要雙方的務實付出,同心協力在現實生活裡扎下堅固的骨架,而他的務實其實就是愛家愛老婆的行動承諾。

 

因為這個看見,我的心變得柔軟,也開始對他有更多的尊重與欣賞,並且偷偷地向他取經,學習他為人處事的特質。

 

婚前習慣自由的我也同時明白,生命拋給我的進階版課題是,學習負責任與有擔當。而這學分是透過婚姻來補修,以愛之名在婚姻裡一塊生活,但骨子裡是需要透過另一個人,進行自我探索與改造,一切只為了讓我成為一個更平衡美好的人。

 

關係裡的序位與平衡,輕重之間跟給取之間,冥冥中都會透過雙方的齒輪相依,顯現給我們明瞭此階段得以順利前進,還是卡住無法向前?就在我願意站回老婆的責任角色,學習付出與經營家庭,變得跟先生比較同頻時,關係裡其他我覺得重要的兩個角色,朋友與情人,就悄悄進入了務實先生的心海底。

 

某一天,跟先生在沙發上聊著天,他開心抱著我說,很高興娶了我當老婆,讓他覺得自己真的過得很幸福。

 

我一聽,心都快被蜜水淹沒,趁甜水蝕化我之前,故作鎮靜問老公此話怎來?先生說:「因為和你生活越久,越發現老婆是個生活創意家,我們家每一個創意與美感,樂趣與豐盛都你在開創的,能跟這樣的人生活真的很有樂趣。」

 

他說他終於懂了,當初我跟他說的,關於幸福百分比的事了,因為在我們的婚姻裡,我將朋友與情人的角色發揮得很棒。

 

當下我除了心花朵朵開笑得燦爛,一刻間心裡突然哼起老情歌〈你儂我儂〉:「將咱兩個一起打破,再將你我用水調和,重新和泥,重新再做,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從今以後,我可以說,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婚姻關係裡雙方的難處與弱點,透過一次次的自我打破成見,將那泥重新打破,進入成熟關係前一回回低谷與高峰,需要堅定雙心無畏艱難攜手同行。

 

穿越過的情誼,將有機會收到愛神親自送給我們的粉紅玫瑰花,成熟之愛的更新喜悅,如玫瑰一瓣瓣一層層美麗綻放,此時也自然活出那個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同體。

 

謝謝你仍是我的情人,讓我總可以繼續與你分享著生活裡激情美好的點滴,三不五時地為彼此的愛,幼稚一下,瘋狂一下。謝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可以一起旅行、一起看電影、一起看同一本書(我看中文,你看德文)、一起過手創生活、一起研究新食譜、一起分享各種想法見解、一起共度過許多生活的難關。

 

婚姻幸福的百分比,要在哪一個部分放多少比例已不重要,因為這三者全都是你,全都是我。可以獨立,有自愛,也可以成為對方互賴的夥伴。

 

關係的本質,是心靈無數次的深刻火花交織。婚姻裡的幸福除了愛,更多是因著生活的諸多共鳴與共頻,不知不覺地創造了某種安心放心的自在,那種兩人在一起,放鬆但也不羞於做自己的舒服狀態。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本文摘自《為愛情造新命:扭轉關係體質,成為幸福好命女》,遠流出版,皮爾斯夫人(林家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