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錫昌正念照護講師
像是類似「無法可逃,看似天經地義」的責任,其實會令人感到非常挫折,而且它又無處申訴,真的讓人感到很不好受。我們再看另一個例子,這是許多專業照護人員所曾面對過的。
宛貞是臨床護理師,直接照顧病人的第一線服務人員。她心中在面對病人和家屬時,特別是家屬時,有一塊陰影。她在一場護理人員的正念課程中,分享了當場被家屬指控服務態度不佳,而被申訴的經驗。
我問宛貞出現怎樣的念頭和情緒呢?
宛貞回想一下,說:「我會想到那個場景細節,當時他是怎麼說的?我又怎麼回應的?我覺得這樣回應是沒錯的,但他就是情緒化地暴怒。我也會想,應如何反應才恰當,是更屈從他的要求嗎?但心理也會有另一個憤怒的聲音響起,覺得自己很委曲。」
當宛貞在說時,彷彿回到那場景,她的胸口又隱隱地作痛起來。
宛貞之後的保護措施是完全按照醫院的「標準流程SOP」走。她不再對病患給予更多的關懷,她覺得自己只是做一份工作。不用做出超額的感情投入。雖然她知道:「人性關懷」是身為助人工作者很必要的特質。
一段時間之後,宛貞內心有一個拉扯,天平的兩端,一端是生活下去的工作與經濟壓力,一端是身為護理師的理想和職志。這種心態讓她很挫折。
宛貞也要也應從「自我疼惜」的態度下手,給予自己更關愛的空間,才有力量在工作壓力下服務別人。
調整的方法就在如何待壓力的心態? 覺知到生活中,外在或許自己無力控制,但是可以做到的是,自己內在訓練。正念所採用的方法,就是有力的自我覺察與情緒調整方法,不是以舒壓為目標,而是建立「不累的生活態度」。
商業期刊《哈佛商業評論》[i],討論「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對所做的事或工作,產生怎樣品質和影響。它把人員分為三組,分別給予如下任務和態度的指示:
「自我疼惜」組
表達對自己過錯的體諒與寬容。所給的指示是:想像你從同情、理解的角度,和自己聊你所面對的弱點,你會怎麼說?
「自尊」組
表達對自己的優點。所給的指示是:想像你用一種肯定自己正面特質(非負面特質)的角度,和自己聊這個弱點。
「控制」組
寫下自己喜愛的嗜好。不給任何指示。
實驗結果發現:「自我疼習」組,比之其他兩組,可以表達出更高的同理心,包括明白人們的弱點,給予寬容、理解,客觀看待自己的負面情緒。
同時,他們也比較開心樂觀,不那麼焦躁沮喪。
從這結果,在照顧者的「自我疼惜」的心態無比的關鍵,它影響了面對每日繁忙中,如何自我調整功能。它可展現出幾種正面的行為模式。
一、面對無法改變條件,抱持接受與寬容,而不是拒絕與批判。
二、給予自己適度滋養,當犯錯或表現欠佳時,用平衡的心態去面對負面情緒。
三、挫折回彈力增強,不陷在負面情緒中不可自拔。
心態調整,決定了自己身心的健康,也會改善了無法逃避的責任壓力感。即使當出錯或不順利的過程,會有更快的挫折回彈力。
照護者的「自我疼惜」是無比的重要。因為你在付出的過程,會不知不覺地嚴厲地對待自己,產生自責、批判和罪惡感,也失去了追求快樂的勇氣。
照顧者需要引導注意力到自己的福祉和成長上,看到自己也是一個活生生、需要被愛與呵護的生命。
(本文獲「正念照護:照顧別人更關愛自己」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