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轉糖尿病的 6 大血糖調節法

可逆轉糖尿病的 6 大血糖調節法

酵母鉻&花旗蔘,有助穩定血糖

 

我們必須記住:血糖的問題,就是胰島素抗性的問題。在診斷出糖尿病之前,屬於胰島素升高、血糖正常的糖尿病前期,治療的方針是「穩定血糖」;在診斷出糖尿病之後,因血糖已升高,所以要「降低血糖」。

 

所謂「穩糖」,就是要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讓血糖有效進入細胞,使胰島素慢慢降下來,血糖就不會忽高忽低,胰臟也可喘一口氣。根據我的臨床經驗,穩糖最有效的方法,首推酵母鉻、食物四分法、大肌肉收縮。

 

「鉻」可提高胰島素敏感度

 

礦物質「鉻」可以強化胰島素的作用,讓血糖進入細胞。人體內有一種葡萄糖耐受因子(glucose tolerance factor, GTF),它可以強化胰島素的作用,穩定血糖,詳細的結構還未確定。但1970年代,美國營養權威莫茲博士(Walter Mertz, PhD)確定GTF裡面含有鉻、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素,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鉻」。許多人體實驗也證實,每天補充200微克的鉻,就能提高胰島素敏感度、穩定血糖。不過,有些形式的鉻是有毒的,例如二價鉻和六價鉻都具有毒性,只有三價鉻可以食用,選用時一定要謹慎。我個人認為酵母鉻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不但是三價鉻,更以酵母形式存在,沒有毒性,飯前飯後都可以吃。有血糖不穩的症狀,或是腦茫現象,都可以把酵母粉末放在口中慢慢溶解吸收,長期服用,也能有效逆轉胰島素抗性。

 

花旗蔘能降低飯後血糖

 

除了鉻,人蔘也具有穩定血糖的效果。雖然不論高麗蔘、吉林蔘、花旗蔘都含有類似成分,但高麗蔘是熱性的,而一般中醫認為糖尿病是一種消渴症,會有虛熱,所以涼性(事實上應屬於平性)的花旗蔘較為適合。有許多研究顯示,飯前服用3公克的花旗蔘,能有效降低飯後血糖。詳細的作用機制尚不明朗,但我發現效果不錯,可搭配其他穩糖和降糖的方式一併使用。

 

我臨床上偏好使用美國威州產的花旗蔘,除了屬性不會燥熱、比較沒有副作用之外,威州蔘的種植方法是最天然的、療效亦是最強的,而且多醣體和人蔘皂苷很充足,吃起來甘甜中帶微苦、入口很舒服,新鮮的蔘還有一股清香。相較之下,中國大陸栽種的各種蔘(包括吉林蔘和西洋蔘),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相當嚴重,而且療效很弱,味如嚼蠟,甚至還會「咬嘴」。只可惜,近年來美國花旗蔘不敵中國和加拿大的西洋蔘低價競爭,蔘農紛紛棄種,產量銳減,市占率不到5%,市場上更是假貨充斥,不易購買。

 

運用武靴葉,有效降血糖、重建胰臟機能

 

一旦診斷出糖尿病,除了「穩糖」之外,「降糖」就成了當務之急。在所有的天然草藥和營養品中,武靴葉的效果最好,它是一種印度草藥,除了能有效降血糖,還能修復胰臟中的貝他細胞,不僅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連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也適用;此外它還能降低病患對糖分的渴望,可說是一舉三得。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武靴葉降血糖的效果很明顯,所以不建議正常人做為保健服用,只有血糖偏高的人才使用。即使是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時施打胰島素和服用武靴葉而導致血糖過低,就必須降低胰島素施打劑量。

 

如果說酵母鉻是穩糖的高手,那麼武靴葉就是降糖的利器,兩者相輔相成,是我臨床上調控血糖最常用的兩種天然藥物。在診斷出糖尿病之前,只使用酵母鉻;一旦確診糖尿病,就必須結合酵母鉻和武靴葉。

 

中晚期患者補充硫辛酸,預防末梢神經病變

 

硫辛酸是體內所有抗氧化劑的老大哥,例如維生素C若被氧化了,回到硫辛酸身旁就能重新具備抗氧化能力。而且硫辛酸的抗氧化力是維生素C+E的400倍,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可說是超強、萬用的抗氧化劑,除了能抗氧化、抗過敏、抗發炎,還可抗癌化,還可增加粒腺體產能的效率,效用非常廣泛。

 

對於中晚期糖尿病患,我都會建議補充天然硫辛酸,因為糖尿病晚期最怕的就是末梢神經病變所引起的洗腎(腎臟病變)、失明(視網膜病變)、截肢(因末梢神經或血管壞死所致),而德國海涅大學研究發現,中重度的糖尿病患若每天補充600毫克以上,連續3周,末稍神經病變的疼痛會大幅減輕,並有神經再生的現象,對於逆轉末梢神經病變的併發症,具有極佳保護效果。

 

此外,硫辛酸是超強抗氧化劑,健康的人也可以吃,每日劑量100∼200毫克即可。我發現肝病患者和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特別需要它,尤其是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飲食採用加強版「食物四分法」,讓胰臟好好休息

 

想要防治糖尿病,除了修復胰臟和提供葡萄糖耐受因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胰臟貝他細胞好好休息,不要再大量分泌胰島素。第二型糖尿病從潛伏期到末期,都屬於胰島素抗性,是身體對糖分和澱粉無法招架的結果;換句話說,糖尿病就是「澱粉不耐症」。既然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控制吃下去的澱粉,那麼,只要大幅減少高澱粉食物,讓胰臟好好休息,再用武靴葉修復它,注重睡眠,舒緩壓力,胰臟就會慢慢恢復功能。

 

我從《吃錯了,當然會生病!》開始,就不斷倡導「食物四分法」,對於糖尿病來說,更是非遵循不可。簡單來說,食物四分法就是將每一餐的食物分成蔬菜、水果、蛋白質、澱粉四等分,油脂則是隱藏在肉類或菜飯中。對正常人來說,只要每餐嚴格遵守食物四分法,血糖就會穩定,但如果糖化血色素>

 

6.5,就必須採用「加強版食物四分法」,每餐將澱粉攝取量降至八分之一,至於多出的八分之一,則可用蔬菜、蛋白質及好油來補足。

 

避開「高升糖指數」食物,讓胰臟不再疲於奔命

 

關於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一方面要控制澱粉類食物少於八分之一;另一方面,要盡量挑選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避開高升糖指數的澱粉。

 

所謂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就是吃了該食物之後血糖升高的速度。對於糖尿病前期到末期的人來說,吃越低的升糖指數,越能讓胰臟充分休息。蛋白質、脂肪,葉菜類、堅果類的升糖指數都相當低,但糖和精製澱粉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因此,吃下1片土司,血糖會快速飆升,但吃了3顆茶葉蛋,卻沒太大變化。

 

我這裡所說的「加強版食物四分法」和「低升糖指數飲食」,不只正餐要嚴格執行,零食也不能例外。很多血糖不穩的人,會在餐與餐之間吃一點餅乾或麵包,卻不知道這類高升糖指數食物正是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讓胰臟疲於奔命的元凶!嘴饞或肚子餓時,可以吃1顆滷蛋或茶葉蛋,或是1片瘦肉,或是1顆酪梨或芭樂,這些都是升糖指數很低的食物。

 

運動也可以降血糖

 

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體能、減緩壓力、燃燒脂肪、強化肌肉骨骼,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運動對於胰島素和血糖的影響。前文提到,「大肌肉收縮」是提高細胞胰島素敏感度的好方法,這是為什麼呢?當你的肌肉在收縮的時候,細胞膜會打開一些通道,讓血糖容易進入;換句話說,肌肉收縮時,胰島素不必分泌那麼多,血糖就能進入肌肉細胞,如此一來不就降血糖了嗎?研究顯示,持續性的中度運動,可讓血糖進入肌肉細胞的速度加快20倍,比降血糖藥物還好用。

 

另外,運動時也會促使血糖進入肌肉細胞之後,轉成肝醣儲存,以備不時之需。臨床上發現,肝醣充足的話,身體會比較耐餓且有耐力。

 

根據我的經驗,運動最好混合搭配,有氧運動(例如健走、爬山)加無氧運動(例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舉重),每周5次,每次至少1小時,能夠有效穩定血糖。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健檢做完,然後呢?》陳俊旭著,新自然主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