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娟有雙會笑的眼睛,講話聲音柔柔軟軟的,個頭不高,卻非常堅強,一人養著三個孩子。
年輕時,她因幫助丈夫創業,踏入婚攝領域,成為婚禮攝影師,替新人錄製婚禮過程,婚變後則兼做婚俗媒人,協助新人籌辦婚禮。
即使自己的婚姻不圓滿,她仍喜歡替新人紀錄婚禮,並為他們解決準備婚禮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症。
回想起婚變原因,她說,自己想不起來從何時開始,丈夫成了兩人婚姻中「在場的缺席者」,只記得某天回過神時,丈夫心裡早有了別人。
婚變後獨自照顧孩子,兼做婚俗媒人撫養子女
她曾經試圖挽回,想讓3個孩子有個完整的家,但這樣的殷殷期盼,卻在時常上演的肢體、言語暴力中,逐漸消磨殆盡…。
41歲那年,葉麗娟與丈夫分居,帶著3個孩子離家。當時,最小的女兒才國中,最大的女兒正要上大學,正是最花錢的時候。她每天睜開眼睛,四個人沉重的生活壓力就在眼前。
「我沒有時間去多想婚姻為什麼出狀況,只知道我要賺錢養孩子,也不能讓孩子有個破裂的家庭。」於是婚變後,葉麗娟沒有條件可以停下來療傷,繼續在婚禮中跑來跑去錄影,紀錄新人們的幸福模樣。
某天,葉麗娟在婚禮現場架好機器,準備工作,當現場燈光一暗,耳邊聽見溫馨、洋溢幸福的進場音樂時,她卻突然掉下眼淚,情緒潰堤,趕緊請陪同的女兒接手拍攝。她獨自跑到外面擦乾眼淚,冷靜之後,再回到場內繼續將整場婚禮拍完。
沒了丈夫幫忙,錄影後的影片剪接只好靠自己苦學,每支片子要比別人多花5個小時來剪接。在孩子睡覺後,葉麗娟總開著燈、掛著眼鏡,坐在電腦前努力剪輯,每天都工作12個小時以上。
後來,因應婚攝市場緊縮,為了增加收入,葉麗娟便轉型成為婚俗媒人,為男女雙方家庭說媒、談聘金,並協助舉辦婚禮、安排提親、迎娶等傳統結婚習俗。
婚俗複雜、聘金談不攏,婚禮是婚前最嚴格考驗
葉麗娟分享,婚俗媒人不好當,因為傳統婚俗龐雜,北中南各地區都有不同習俗,很有可能一個禮俗做不到位,或是沒辦法說服長輩,讓喜事美中不足。
「除了要禮俗周到,最困難的,就是錢的問題…。有些女方家長認為女兒養這麼大,收些聘金不為過;但男方認為,聘金太高不合理,像在賣女兒...。雙方沒溝通好,很有可能連婚都結不成。」
她記得曾服務過的ㄧ對新人,女方家長要求60萬聘金不得少,但新郎家境並不富裕,為了籌辦婚禮、購置新房已經花去大半積蓄,只能借貸,原本的媒人無力處理,由葉麗娟接手。她輾轉想了一整晚,隔天帶著新郎,去女方家登門拜訪。
坐定後,新郎顯得焦急,看著準岳父、岳母就在對面,等葉麗娟開口。於是,葉麗娟誠懇地說著新郎的狀況,「我們剛買新房,也要辦婚禮,這個聘金能不能請爸爸、媽媽幫忙,看可不可以少一點,不然成家後,也是兩人一起還,加上還有房貸,孩子會很辛苦。」
經過2小時的溝通,女方父親堅持,聘金帳面上的金額不能少,但願意幫忙負責所有家具。算一算,短短2個小時內,葉麗娟就幫男方省了20萬以上,不僅雙方都有了面子,也顧到裡子,婚也結得美滿。
彌補年輕結婚遺憾,婚變後仍重視婚禮
婚禮是結婚過程的重頭戲,只要順利舉行,總能帶給人幸福,葉麗娟這麼相信著。「婚禮不一定要盛大,但必須隆重,該有的禮俗盡量不能少,但可以簡化,用ㄧ些象徵性的方式代替,包括聘金,也可以只是個形式。其實,這些都是傳統習俗中,看重新娘的象徵。」
葉麗娟之所以比一般婚俗媒人,更盡心籌辦每場婚禮,除了職業使命,也許,還帶了一些替自己彌補遺憾的意味。
當年,20歲的葉麗娟與22歲的丈夫結婚,在婚禮進場時,發現菜都已經上桌,賓客正夾筷大吃,杯盤狼藉,沒人顧得上新娘出場,加上現場禮俗未做周全,讓葉麗娟總覺得遺憾。
她促成的無數場婚禮,更讓她確信,一場隆重的婚禮對女人來說有多麼重要,「但女人也別為了結婚而結婚!婚姻最重要的是人,人對了,其實什麼都對了。」
婚姻不是幸福保證,女人擁有智慧最重要
有兩個女兒的葉麗娟,大女兒已經結婚生子,不但有場隆重、溫馨的婚禮,家庭也很美滿;小女兒還未嫁,但她總告訴女兒:「女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能學會孤獨、懂得獨處才是最重要的。身旁少一個人,家不見得就缺了一角,身邊多一個人,也不代表妳的人生就能因此圓滿。」
▲葉麗娟(右1)與兩個女兒和小孫子合影。(圖/葉麗娟提供)
「就算有了另一半,妳若想全部依靠他,光是這個念頭,就足夠讓對方感受到壓力,我體會到,女人啊…生活重心要掛在自己身上。」
於是,婚變後,她選擇不倚靠丈夫,連贍養費都不取分毫,娘家要金援她也不收。靠著自己的努力,婚俗媒人做出口碑,工作穩定後,50歲時她跑去攻讀研究所,又和同學組隊參加「2017全國大專校院國際創新商展競賽」得到第一名。中年後的人生,更加有滋有味。
20歲的葉麗娟,滿懷夢幻憧憬嫁為人妻,55歲的她,回顧這一切,只覺得人生雖然苦,卻帶著甘甜。
「想著想著做不到,做著做著想不到。」她笑說,有了這樣的覺悟,不管遇到什麼災難,你的人生都能重新冒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