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太太跟先生回婆家過年,很自然地開始幫忙煮飯備料、打掃清洗等家事。正當A太太手忙腳亂地洗完一堆碗盤後,發現外面還有一個碗沒洗到。碗在婆婆伸手可及的地方,而婆婆正好整以暇地喝茶。
A太太手上洗碗精都還沒沖乾淨,便大聲喊:「媽,不好意思,可以幫我拿那個碗來嗎?」沒想到,婆婆完全沒反應。A太太心想:「她是假裝沒聽見嗎?連拿個碗給我都不肯?」
這時先生也說話了:「媽,要不要吃水羊羹?」
婆婆立刻回答:「好!」
看著婆婆高興地吃著水羊羹,A太太非常驚訝。怎麼想都是自己離婆婆比較近,說話也夠大聲,怎麼婆婆就只聽得見先生講話呢?
年輕女性的聲音裡藏著某種祕密
老年人的確有時會對別人的話沒反應,一般人很容易認為是因為「他不喜歡我」、「他對這話題沒興趣」、「頭腦遲鈍了」。
其實大多數不是「不想聽別人說話」,而是「真的沒聽見」。
七十到七十九歲的長者有近半數,八十到八十九歲的長者有七成患有重聽。
1.所以跟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說話時,他們比較常出現的狀況是「聽不見」而不是「不想聽」。
很多人可能會這麼想:「但我爸媽可以聽收音機啊,那應該就沒有大礙吧?」沒錯,重聽的人儘管耳背,卻多多少少可以聽收音機。
由老化所造成的重聽,並不是「完全聽不見」而是「部分聲音聽不清楚」。音調高的聲音(尤其是年輕女性的聲音),對他們來說特別聽不清楚,所以才會經常出現唯獨不理會女兒或是媳婦的情形。
「明明能聽收音機,卻聽不見我說話。一定是假裝沒聽到!真是夠了!」其實不需要這麼生氣的。
一般人說話的音域通常落在五百到二千赫茲(Hz)的範圍內。赫茲是表示聲音頻率高低的單位,數字越大聲音越高,數字越小聲音越低。五十歲之前,同樣的音量下,不管高音或低音都聽得很清楚。
但到了六十歲,二千赫茲的音量就必須放大到五百赫茲的一.五倍才聽得清楚。
2.因此年輕女性的音量須是男性的一.五倍,老年人才聽得見。(圖一)
▲聽力隨年齡下降的情形
所以,如果您的聲音沒有被聽見,可能是因為您的聲音特別高。這時不要覺得「故意無視我,真討厭!」而要想「是因為我的聲音特別年輕啊!」這樣會比較釋懷吧!
壓低聲音、面對面、慢慢地說話
我也常在門診中看到陪老年人來的年輕女性失去耐性的樣子,嚴重時甚至還會吵起來。
遇到這種情形,該怎麼跟老年人說話呢?
看診結束的時候,我說:「之前已經開過藥了,所以三個月後再回診就好了。」
女兒問媽媽:「還有藥嗎?」媽媽回說:「什麼?」女兒有點不耐煩地提高聲量再問一次:「還有藥嗎?」但媽媽連女兒大聲問話都聽不見,一臉疑惑。
護理師便問這位媽媽:「您的藥還有嗎?」媽媽才回答:「還有,可是我擔心會用完,可以再給我一瓶嗎?」
如果希望老年人聽見我們說的話,不妨試試看護理師這種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重點有三個:「壓低聲音、放慢速度、面對面講」。
一、「盡可能壓低聲音」說話,老年人比較容易聽得見
這就是為什麼老年人聽不到女性聲音,卻聽得見男性聲音的原因。身為男性,我的聲音比較低,這對我和患者溝通時頗有助益。
在醫院、照護現場或是賣場等和老年人直接接觸的人員,經常無意識地壓低聲音說話。問他們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耶!只是好像這樣別人比較聽得見。」
但一般不懂這個道理的工作人員,只會拉大嗓門講話,老年人聽了當然當場臭臉。聲音是「重質不重量」的。
二、放慢速度,把一句話分成幾段來講
我有時也會被人說講話太快,不過看診時我會把速度放慢。
只要意識到「要跟對方用同樣速度說話」,就可以放慢速度。如果對方慢條斯理地說:「早安,您好。」我們卻連珠砲似地答:「早啊!今天真是熱死了有夠煩的。」對方會無法聽進所有的內容。
一口氣說完「您的藥還有嗎?」這個句子,試著分成「您的藥」、「還有嗎」,對方就比較容易聽清楚。就像外國人一樣,一個詞一個詞地慢慢說。
但有些人誤用了這種表達法,以致於聽起來好像把對方當傻瓜,或像是在哄小孩似的,因而得到反效果。因此請記得重點是「為了讓對方容易了解,懷著敬意把句子分成幾段來講」。
三、與老年人面對面,看著對方的臉部說話
您在跟別人說話時,眼睛都看著什麼地方呢?是看著旁邊的景物?還是盯著對方的手?
有重聽的人,因為怕自己聽漏別人的話,通常會緊盯著對方的嘴,全神貫注地聽。如果下次有機會和重聽者談話,請確認一下他的眼睛在看哪裡。
如果從重聽者的旁邊或後面跟他說話,他就看不見口型。如果戴著口罩講話更糟糕,不但對方無法看見口型,聲音也會變得模糊。因此我建議跟老年人講話時要把口罩拿下來。
(本文摘自《老後行為說明書》,商周出版出版,平松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