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每年有超過10萬人罹患癌症,又以大腸癌人數最多,一年有超過1.5萬人確診。其中,除了基因、家族史等因素外,最大的影響來自於「飲食」。
其實,腸道可比為人的第二個大腦,人體中70%的免疫細胞皆在此,是阻礙細菌與病毒進入血液的重要防線,亦是支撐人體生命的重要泉源。
因此,要顧好自己的腸道健康,每天都要注意「水」、「酵素」、「纖維」是否攝取足夠。
要養成好腸道,「糙米」可說是不容錯過的聖品,其中富含生育三烯醇是種維生素E,具強大的抗氧化力,有助抗癌、抗衰老並預防DNA損傷。
加上其亦具備的六磷酸肌醇,能對抗自由基、降血脂、防止動脈硬化。
糙米+番薯:
提高維生素E吸收,有利瘦身、清理腸道
糙米+紅豆:
大量維生素B+膳食纖維,預防結腸、直腸癌
特別要注意的是,末期的腎臟病的病友,容易因腎功能不足,排除磷的功能變差,五穀米、糙米、胚芽米含磷量較高,若要食用,建議使用以白米5~10比糙米1的比例食用,才能避免磷離子累積。
小郭醫師提醒,冬日進補記得多菜少肉,不要天天大餐喔!
(本文獲「醫眼看中醫 郭祐睿的中醫觀點」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癌細胞擴散得太嚴重,要把全部癌細胞切除乾淨,除非把整個腹腔器官都拿掉,依你這樣的情況,根本沒辦法開刀。」又一名醫師這樣對我說。
文/台灣癌症基金會抗癌鬥士洪翊玲
民國一○四年六月,我被六個醫生告知最多只剩下半年的時間,彷彿再也沒有其他活路了。
確診的前兩年,生活的壓力使我兩年期間抑鬱、夜不得眠,我經歷著我這輩子最痛苦的日子,卻沒意識到失衡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已讓癌症悄悄在我體內滋長。
抑鬱、痛苦、無法入眠成為滋養癌細胞的最大養分,待我出現腸胃不適、異常疲憊時,竟已是胃癌末期。
那天,我先生在短短五個小時內,聽見三個不同科別的權威醫師宣布──罹患胃癌末期。
當時第一個閃現的念頭是:「完蛋了,我要害老公這麼年輕就喪偶了!還有,我的父母怎麼辦……。」擔心著旁人,卻未曾想到自己。
診間外,先生側身仰著頭,獨自站在台大空盪的走廊盡頭,我走了過去,拍了他的肩膀,看著他想強忍眼淚,卻已哭得扭曲的臉,腦中原先想好要安慰他的台詞,沈重地一句都開不了口。
我們看著對方,眼淚不聽使喚地流下,痛哭了五分鐘,他才擦乾眼淚,牽著我向醫院的癌症資源中心尋求協助。
這輩子第一次深刻體驗到,原來這就是所謂──無語問蒼天。
「怎麼樣?醫生怎麼說?」媽媽憂心無助的眼神緊鎖著爸爸想等到他的回答,換來的卻是一片沉默。
空氣在那一瞬間凝結了,沉重得無法呼吸。
我躲進房間用手摀著嘴,憋著痛哭的聲音,克制著哭得激動發抖的身體,心裡的愧疚感逐漸加深,對不起我的父母,沒有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才讓他們現在那麼痛苦。
「我盡量幫你延長時間。」就算經歷了六位醫生對我病況的消極態度,先生依舊沒有放棄,直到找到了萬芳醫院的謝主任,他是唯一表示願意積極治療我的醫師。
瀰漫型胃癌惡性程度相當高、存活率極低,在確診為四期後,無論治療與否,通常只剩下幾個月到一年左右的壽命,導致大部分醫師對此病況的態度都相當消極。
第一次化療後開始掉髮,我果斷將頭髮剃光,買了一頂適合自己的假髮,從未因眷戀而傷心哭泣。化療的高量藥劑造成嚴重副作用,連續嘔吐十幾天是例行公事,以腹腔灌注的疼痛更是連嗎啡都壓制不住。
做放療時,每天嚴重腹瀉約三十次,就這樣持續了快兩個月,每天只能黏在床上和馬桶上,不要說走路了,虛弱得連說話都沒有力氣,當時疑惑自己這樣算是「活著」嗎?
當意外來臨時,才會發現過去所追求的財富、外貌、成就通通不重要了。那一刻,本能地只想活下去,甚至願意用一切去換取健康的身體,人生的願望瞬間變得如此卑微。
手術後經歷三個禮拜的恢復期,稍微有了點體力,我開始在臉書上發文,不管有沒有人看,只是一股腦兒把這段時間的心情,寫成一段文字記錄下來。
當時的我,打從心底認為自己的壽命最多半年,所以拼命地想在這世上留下我的痕跡,甚至在心裡想:「就算我要死,我也不要讓身體這些癌細胞好過!從現在開始,我就是要每天過很開心!」置死地而後生,「正視死亡」就是這種感覺吧!
「我不理解為什麼是我得癌症?」曾有好幾個網友看見我的文章,私訊問我。
「所以,你覺得應該要是誰呢?」
「我覺得老天不公平!」
「那你覺得應該要是誰才是公平的呢?」當我反問,他們總會語塞。
我認真想過這個問題,依舊慶幸罹癌的是我,如果今天換作是我的家人,絕對比我自己罹癌還要難受。
對我來說,罹癌就像人生的其它困境一樣,接受然後勇敢面對,如此而已。
治療結束後,我媽終於忍不住流著淚告訴我:「資深護理師曾經跟我說,剩下的日子只要好好陪伴妳就好,這些話我根本不敢跟妳說……。」
從確診時被六位醫生判死刑的心痛和震撼,到好不容易尋至願意治療我的醫生,心中出現一絲希望,但在治療過程中又被專業護理師告知:「剩下能做的就是好好陪伴妳女兒。」
天下父母心,面對一次次的打擊,媽媽承受的痛苦,遠遠超過我所承受的,但她還是堅毅地挺過來了。這些日子,能讓我傷感而流淚的從來不是我的病,而是我母親。
有時和先生聊到當時被醫院宣判刑期和治療時的慘況,都會不自覺陷入沉默,各自出神地望向遠方,陷入記憶的時空裡。
若干分鐘後,他會回神看著我說:「你做到了!」我只能微笑以對,那一刻,真是盡在不言中。
當初撰寫生病紀錄的文章,單純是因為感觸良多、想感謝身邊的家人朋友,沒想到越來越多人看見我的發文,並且告訴我他們感受到這股正面能量,也影響他們更懂得珍惜現有的一切,以及當下的每一天,這是當初所始料未及。
好久以前,曾在心裡暗自允諾,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想讓更多人從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四的我身上,看見更多希望,現在我實現了,是這份面對苦難的態度,讓自己成為心靈巨人。
(本文獲「台灣癌症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前面提過,沒有一種食物的抗癌效果神奇到可以治癒癌症,所以單獨把任何食物當作零食天天吃,也達不到抗癌的目的。我們需要找一種更實際的操作方法,把有抗癌作用的食物集合起來,既可以保證人體的熱量和營養素吸收,又可以發揮抗癌的作用,同時對於心腦血管還有保護作用;這就是健康飲食了,不是單一食物,而是一類食物的集合。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公布了2018年最佳飲食方式,並在2018年1月4日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進行了公開報導。
認為之前最受推崇的「生酮飲食」,因為在抗癌方面證據不明確,副作用較大,評審專家認為不利於人體健康,不建議大部分族群使用。
所謂生酮飲食就是一種結合高蛋白質、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理論上,是讓食用者以脂肪作為熱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從而使體重降低。
但是透過大量的實踐發現,也許真正降低體重的原因,與高脂飲食帶來的厭食密不可分。
生酮飲食受推崇的原因不是出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更多是出於年輕人盛行減重,而生酮飲食能帶來減脂的效果。
但生酮飲食會使人缺乏熱量供應,因此常常感到乏力、頭暈等,不利於身體健康。
另外,在腫瘤方面,既然很多人認為腫瘤細胞喜歡碳水化合物,不喜歡消化釋放,那麼攝取脂肪會不會比碳水化合物的效果好一些?
事實證明, 生酮飲食也不能有效地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反而會使癌症患者缺乏熱量而導致治療的效果大打折扣。
排名第一的兩種飲食方式,一種叫作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另一種就是我們的抗癌明星飲食:地中海飲食。
得舒飲食的主要作用是為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藉由限制鹽和脂肪的比例,增加有氧活動,促進血管舒張,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而地中海飲食除了有抗癌作用以外,對糖尿病、心臟病、中風、認知障礙等疾病也有一定程度上的預防效果, 是一種對於現代人而言,作用較為均衡的飲食方式。
地中海飲食主要是指希臘、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南部等處於地中海沿岸的南歐各國,以蔬菜水果、魚類、五穀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為主的飲食風格。
地中海飲食是以種類非常豐富的植物作為基礎,包括大量的蔬菜、水果、馬鈴薯、雜糧、豆類、堅果等。烹飪的時候採用傳統和原始的方法。
加工盡量簡單,減少大量煎炒烹炸等方式,並選擇當地當季的食材,盡可能保留植物素及抗氧化成分。
食用油則選擇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而不是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的動物油, 減少各種人造奶油(人工反式脂肪)的使用。
脂肪占總攝取量的35% 以下,飽和脂肪酸小於7 ~ 8% (一勺動物油,半塊蛋糕以內);一週吃不超過7 個雞蛋; 每週吃兩次魚肉或者禽類肉,少吃幾次紅肉,並且盡量選擇瘦肉。
用新鮮水果代替甜點;適量飲用紅酒,最好在進餐時飲用,男性不超過2 杯,女性不超過1 杯。這樣做的好處是既不會增加癌症發生率,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除了飲食結構之外,地中海飲食還要求保持健康心態和積極運動。
總結來說,地中海飲食是這本抗癌食物的「集大成」, 用最原始、最簡單、最自然的方法生活,也許少了一些大魚大肉、暴飲暴食的快感,但卻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們可以用地中海飲食作為基礎,偶爾「放縱」一次也不會為身體帶來什麼危害。我經常說,不能把日子活得像修仙一樣,而是要在健康的前提下,過得有滋有味,豐富多彩。
(本文摘自《癌症病人怎麼吃》,高寶書版,楊躍, 王興著)
雖然說喝了蔬菜湯就不容易得到癌症,但癌症可是難纏得很,無法百分之百的預防。不過只要平常就有在飲用蔬菜湯,即使罹癌也可能抑制癌症成長茁壯,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文/前田浩
(圖/高寶書版提供)
材料
洋蔥、胡蘿蔔、高麗菜:共100g
蓮藕、牛蒡、地瓜:共200g
水:900ml
材料完成約800∼900ml
(圖/高寶書版提供)
作法
❶ 蔬蔬菜洗乾淨後備用。
❷ 洋蔥剝皮後切成一口大小、胡蘿蔔不削皮切成一口大小、高麗菜要切大塊、蓮藕要剝皮切成不規則碎塊、牛蒡就用菜刀背輕輕削刮表面、地瓜要切成一口大小。
❸ 鍋裡加進❷的蔬菜和水,蓋上鍋蓋開火。快要煮開前把火關小,繼續燉煮30分鐘,直到蔬菜軟化為止。
❹ 如果要煮成濃湯,等❸的湯涼掉後,使用果汁機或是手持式攪拌器搗碎。
(圖/高寶書版提供)
雖然說喝了蔬菜湯就不容易得到癌症,但癌症可是難纏得很,無法百分之百的預防。不過只要平常就有在飲用蔬菜湯,即使罹癌也可能抑制癌症成長茁壯,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下個實驗是讓實驗鼠飲用山白竹湯(萃取液),我們就把山白竹代換成蔬菜湯吧。山白竹湯富含可消除活性氧的類黃酮(Flavonoid),以及能提高免疫力的多醣類(一種膳食纖維)。我們將實驗鼠分成以下四組,比較牠們的癌細胞大小與存活天數。
①只用一般飼料餵食,移植了癌細胞的對照組。
②只用一般飼料餵食,並在移植癌細胞過了七天後,改餵加了山白竹湯飼料的
(以下稱山白竹)實驗組。
③ 在移植癌細胞的同時改餵山白竹的實驗組。
④ 從移植癌細胞七天前就餵山白竹的實驗組。
癌細胞最小的是,從癌細胞移植前就預防性餵食山白竹的第④組,接著是在移植癌細胞的同時改餵山白竹的第③組,以及罹癌後改餵山白竹的第②組。和預防性用山白竹餵食的第④組相比,完全不用山白竹餵食的對照組第一組,呈現出癌細胞顯然較大的結果。
對照組第①組的實驗鼠,在癌細胞移植後六十天內全數死亡,至於用山白竹餵食的其他所有組,在過了八十天還有三十五%存活。即使是得了癌症才用山白竹餵食的第二組也是存活期大幅延長,在一百二十天內還有一○%活了下來。由於實驗鼠的壽命約兩年,一百二十天相當於人類的五年。
經由這個研究可以確定的是,只要預防性地攝取蔬菜湯,就不容易罹癌,即使得到癌症也能抑制癌症成長,可以延年益壽。用來預防癌症是當然,同時也為了不讓癌細胞坐大,請大家飲用含大量抗氧化物質的蔬菜湯吧。
(本文節錄自《最強抗癌蔬菜湯》,高寶書版,前田浩著)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現年44歲的陳小姐十年前在日本工作時,無意間摸到乳房腫塊,檢查發現右乳罹患早期乳癌,對當時才34歲的她打擊很大!不禁自問「我又沒做壞事,為什麼遭這種報應?」
2008年年底得知罹癌後,陳小姐因為害怕化療、手術等傳統治療方式,決定放下日本的工作,2009年回到廈門家鄉尋求中醫治療。
那幾年她服用中藥並搭配食療、改善生活習慣,同時在中醫診所做志工,生活輕鬆沒有壓力,體力和氣色恢復良好,「我外表看不出來是癌症患者。」不過,陳小姐體內的腫瘤一直沒有消失。
「那時候對癌症不了解,想說可以與癌共存,帶著腫瘤也無所謂。」陳小姐回憶,當時因為身體狀況不錯,決定回日本工作,沒想到生活壓力增加之後,2015年1月發現癌症轉移到全身骨頭、肺部和淋巴,嚴重到不但無法走路,身材也暴瘦一圈!
當時日本醫師告知已經是乳癌末期,還催促她趕快回國,「不然妳可能會死在日本!」不過,在朋友介紹之下,同年2月陳小姐轉往東京的聖之丘病院,醫師鼓勵她不要太早放棄,並讓陳小姐接受8個療程的化療後,進行右乳切除和淋巴廓清手術。
接下來,由於陳小姐的病情非常嚴重,醫師給予階段性治療,2015年年底先利用HITV療法和內分泌治療做基礎治療、延長壽命。
▲研發HITV療法的蓮見醫師。
三個月後,陳小姐確診左乳也有乳癌,「我等於得了兩次乳癌!」同時肝臟、淋巴結都有新的轉移。
2016年3月,陳小姐進行左乳切除手術,同年年底病情持續惡化,便開始進行樹突細胞和IMRT適形放射治療的並用治療,病情終於逐漸好轉,現在體內只有2個地方有殘留,微小的骨轉移也正在減少。
陳小姐在日本免疫療法的輔助下,得到不錯的抗癌效果,相當鼓舞人心,而免疫療法作為癌症輔助性療法的發展也日趨成熟,是標靶藥物之外,近年廣受癌友關心的熱門療法。
在民間多方爭取下,衛福部現已準備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以下稱特管辦法),有限度開放醫療機構申請為癌症四期患者使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
日本免疫療法權威蓮見賢一郎醫師日前受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與國內GICC集團下的博惠生技邀請來台,分享癌症免疫療法中的專利「HITV(Human Initiated Therapeutic Vaccine)療法」。
▲蓮見醫師日前獲邀來台,分享日本癌症免疫療法的發展。
HITV療法是以自身癌細胞上的抗原,訓練免疫細胞中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s,DC)成為特種部隊,再將辨識癌細胞的技巧傳遞給有擊殺作用的T細胞(cytotoxic T cell ,CTL)。
這些殺手免疫細胞就可以快速、準確的辨認體內癌細胞,鎖定之後撲殺。另外,HITV療法中也有結合放療與化療的部分。
免疫療法是透過調控病人自體免疫力所產生的治療,因此排斥作用較少、副作用也較低。
▲癌友陳小姐(右一)在研討會中分享抗癌經驗。
挺過漫長的抗癌歷程,陳小姐說自己個性樂觀,她說得知罹癌那天是人生最低谷的一天,但「接下來每一天都會比那天更好!我是這樣想的。」
抗癌休養期間,「我覺得活著變得非常簡單,因為我什麼都不用想,我就只要抗癌就好了。」積極治療之外,陳小姐的樂觀正向或許也是她能夠勇敢抗癌、不輕易放棄的一大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