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心血管疾病找上門,心臟健檢該怎麼做?名醫詳細說明

不想讓心血管疾病找上門,心臟健檢該怎麼做?名醫詳細說明

新聞上常聽到有些人平時好好的,突然心肌梗塞過世,引發社會關注。「來得快去的也快」是心臟病令人頭痛的特色,到底該如何提前知道進行預防,民眾該不該做心臟健檢?中華民國心臟科醫學會理事長林俊立直說「當然是要!」

在台灣猝死多數是急性心肌梗塞,這個看起來捉摸不定,宛如隨閻王心情選擇的疾病,其實沒那麼隨機,回溯猝死、心血管疾病死亡個案都有原因,而心臟健檢主要是提前發現這些會引起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並且提早控制,讓小病不會成為要命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有多可怕?大家都知道心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但可怕的是,如果把心臟病、腦中風及糖尿病等泛稱心臟血管疾病一起統計,死亡人數超過癌症。

 

心血管疾病也會找上年輕人

建議健檢年齡下修至40歲

 

以往心血管疾病都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年人較多,但林俊立說,由於台灣年輕人抽菸比例太高,像他門診曾經遇過39歲男性上班族,工作忙碌又熬夜加班,靠著抽菸來紓壓,直到心肌梗塞發作,才感覺到可怕。不少年輕人的血壓、血脂過高,卻不願意按照醫囑服藥控制,當危險因子控制不好時,心血管疾病也會找上門。

 

 

有鑑於此,林俊立建議男性40歲以上、女性停經之後就可以做心臟方面的健檢,這年齡層的人通常因為工作忙碌忽略檢查,更要注意。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如果經濟許可,35歲就可以做。

 

健檢項目百百種

必做「血液」、「心電圖」

 

所有健檢項目中,最基礎的一定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抽血檢查,也有身高與體重的測量,同時也可以從問卷中知道是否有抽菸、飲酒與運動等習慣以及睡眠狀況等。林俊立說,從各項危險因子就可以多少知道患者狀況。

 

想稍微多做一點,可以加上心電圖,時間許可,可以做運動心電圖,從需要大量耗氧的運動中來看心臟血氧的供需狀況。

 

 

大家常做的還有心臟超音波,林俊立說,這是有效的非侵入式、無放射線的檢查方式,利用聲波的反射檢視心臟的各個腔室的大小、肌肉的厚薄、收縮舒張功能的好壞、瓣膜是否狹窄或是閉鎖不全等,可以知道患者的心臟構造與功能是否正常。

 

民眾最疑惑的要屬是否需要做心臟電腦斷層,來看心臟血管的鈣化程度與主要血管的狹窄程度。林俊立解釋,心臟病發主要是血管內的斑塊堵注血流,導致心臟一時得不到養分而缺氧不跳了,但如果要患者有感覺,血管通常已經堵七成來不及了,檢查可以提早知道血管堵塞程度,如果必要可以先做支架因應,因此「掃一次看心血管鈣化指數、心血管結構是需要的」。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電腦斷層百百種,各醫院都說自己是最新的,256切已經不夠看,640、800切也相繼出世,我要做幾切的才好?林俊立說,幾切表示每分鐘取片的速度,切數越多,精密度越高,檢查時間越短,病人越方便,但就報告結果而言,64切以上都差不多,重點在於判讀醫師的專業。

 

至於核磁共振(MRI),林俊立說,MRI主要是檢查心肌問題與心衰竭,健檢並不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