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要有一定高度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技術長林立峰表示,一般因為健走而出現的運動傷害,也是與骨骼肌肉有關;例如在健走時,手臂要有一定高度,往前不要超過肩膀,往後到腰部即可,否則肩關節會因為過於受力,進而容易使肩關節受傷。
有點喘+能和別人說話的速度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骨科期刊學術研究建議,健走速度應每小時4.8-6.3公裡,相當於每分鐘90-120步,健走不但能促進心肺功能,而且能增加骨質密度、改善肌力及平衡,進而可防止跌倒的發生。林立峰技術長指出,健走不是散步,健走是必須要有一點速度,有點喘以及能和別人說話的速度,這樣才能達到健走的目的。
不可彎腰駝背+快步走+腳跟先著地
健走姿勢也要注意,林立峰技術長進一步指出,健走不可以彎腰駝背,否則會腰痠;另外,健走要加快速度,往往膝蓋會痠痛,所以膝蓋要保持彈性,不要跨大步,而是要快步走;此外,健走要腳跟先著地,接下來才是腳掌,這才是正常步態,因為腳尖先著地,就會對膝蓋不利。
穿運動鞋+補充水份
林立峰技術長並提醒,在健走前也要做伸展運動與暖身運動,而且要穿運動鞋,不要穿平底鞋,也可戴護膝與護踝來保護下肢;還有就是年紀大的老人家,往往有三高與心血管疾病,健走速度就要量力而為,只要有點喘但是仍然能和人講話的速度即可。而且大熱天還要防中暑,健走前中後都要補充水份,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