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物》研發檢測晶片 一滴血找出肝癌高危險群 一個發現,窮追30年 蘇益仁解開肝臟世紀之謎

關鍵人物》研發檢測晶片  一滴血找出肝癌高危險群  一個發現,窮追30年  蘇益仁解開肝臟世紀之謎

蘇益仁 (右) 當年被迫中斷B肝研究,反而在國際淋巴瘤領域發光發熱、闖出一片天。

究竟哪些B肝帶原者會惡化為肝癌?歷經三十年鍥而不捨地追蹤,抗SARS英雄、疾管局前局長蘇益仁,終於破解這謎團,答案就在pre-S基因裡,並開發出全球第一款預防肝癌的新藥。

還記得嗎?藝人安鈞璨僅三十一歲的年輕生命因肝癌驟然過世,引起各界遺憾不捨,但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從發現肝癌復發到驟逝的過程,只有短短兩星期。


這是肝癌令人害怕的地方,一旦發現大多為末期,因此加重治療的困難度。其中,B型肝炎更是肝癌的頭號殺手,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高達三百萬人,成為肝癌的不定時炸彈。


B型肝炎病毒究竟如何轉化為癌症?如何破壞肝正常細胞?如何促進肝細胞不正常增生?簡言之,究竟哪些B肝帶原者會惡化為肝癌?這個問題一直是醫學世紀之謎,國內外無數專家學者投入畢生精力,卻一直遲遲無人能解答。


重大突破!B肝表面抗原突變  容易致癌


直至有一個人,歷經三十年鍥而不捨地追蹤,終於破解這個困擾醫界長久的謎團,拼湊出B型肝炎導致肝癌的完整圖像。這項大突破的核心人物,就是抗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英雄、疾管局(已改制疾管署)前局長,現為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與南台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蘇益仁


他發現,B肝導致肝癌的世紀之謎,答案就在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一段基因序列── 表面抗原突變株(pre-S mutant)。Pre-S作為危險前驅因子,一旦出現突變缺損,會累積在負責細胞內物質運輸的內質網,引起細胞壓力,並呈現毛玻璃肝細胞
 

  • 毛玻璃肝細胞:多見於B肝帶原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組織,不透明似毛玻璃樣,故稱毛玻璃肝細胞。


最近韓國的研究顯示,B肝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沒帶原者增加六成,肝硬化的風險則增加三倍。反之,若未帶有此基因突變者,罹患肝癌的風險則僅有五%至一○%,台大高嘉宏教授及高雄長庚陳建宏醫師的研究,也都證明這個發現。B肝致癌的隱形凶手終於現形,成為肝癌防治上的大突破!


如今,蘇益仁和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教授黃溫雅合作,已經順利開發出pre-S檢測晶片,並技轉給普生成功上市。透過檢測晶片,只需不到一西西的血液,就可以得知B肝帶原者是否帶有pre-S突變。一旦驗出pre-S,蘇益仁建議患者應該提高回診頻率,並在醫師評估下調整治療策略,減少肝硬化、肝癌風險。


從過去的研究顯示,B肝帶原者罹患肝癌機率,最高可達常人的一五○倍,倘若B肝帶原者擁有pre-S突變,罹患肝癌的機率,將大增至二五○倍。


更棘手的是,蘇益仁從最新研究中發現,過去認為B肝患者一旦e抗原呈陰性反應,e抗體轉陽性,B肝就已痊癒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其中仍有相當高的比例會演變成肝癌。

 

一度中斷!轉研究淋巴瘤  成國際權威


而且,許多四十歲以上帶原者,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卻無效,血中表面抗原持久不退,蘇益仁和成大附設醫院病理部臨床病理科主任蔡弘文的研究也發現:「這些病患也同樣帶有pre-S突變及肝內出現毛玻璃肝細胞,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並且是肝癌發生的高危險群。」此研究已刊登於今年《腫瘤標靶》期刊(Oncotarget),健保署正考慮將其列為治療準則。


「許多B、C型肝炎的患者認為沒有症狀,追蹤一、兩次後就不見了,但再次就醫時,可能已經發展成肝癌。」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好心肝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說明。由於目前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高達三百萬人,未接受醫院確診人數,估計應該更多,其中,不但許多未長期追蹤,若又帶有pre-S突變,儼然是罹癌高危險群。


場景回到三十年前,當時還在念博士班的蘇益仁,手上正好有一批B肝病患的肝組織切片檢體。從中他發現一個詭譎的現象,有一坨一坨、像毛毛蟲一樣群聚的毛玻璃肝細胞,疑似為癌細胞前期增生的現象。


這現象讓蘇益仁好奇不已,喜歡追根究柢的他如獲至寶。但是無奈此研究也引起某教授的興趣,蘇益仁的研究被迫中斷,自此改變論文方向,轉而研究淋巴瘤。


「上帝關了一扇窗,必定開啟另一道門」,沒想到原本的阻礙,反而促成蘇益仁在淋巴瘤領域發光發熱,成為國際級EB病毒與T細胞淋巴瘤權威,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淋巴癌研究小組,更邀請他成為二十五位專家委員之一。此小組每年開會的報告,還被列為全球準則。

 


念念不忘!再度檢視文獻仍未解  立志解密


雖然已經是國際淋巴瘤病理學大師級人物,蘇益仁卻依然對三十年前的「好奇」念念不忘。他再度檢視文獻,發現他在一九八六年所提出的問題,仍未獲得解答,當年的教授,僅是保守地將「毛毛蟲」增生現象予以描述,未有更進一步研究。


反而是蘇益仁,這位來自台南鄉下、僅有三十戶人家的貧窮小農村,父母沒念過書的研究者,追隨初衷,帶著對謎團未解的好奇心,在九八年重燃鬥志,決心揪出B肝背後的致癌元凶。


這條B肝解密的道路充滿坎坷,並未因為蘇益仁成為國際權威,而變得比較順遂。


二○○○年,蘇益仁成為全球第一位提出「pre-S突變是肝癌前驅細胞」的學者。但他在國內發表相關研究時,坐在台下的國內肝病權威大老,卻曾毫不客氣地回嗆:「我不相信你的研究!」


當時,沒有人相信被認為不具重要功能pre-S,表面抗原會是致癌蛋白。顛覆傳統認知的研究得不到認同,讓蘇益仁申請國科會的經費,連續三年都被打回票。


即使研究經費拮据,不斷遭遇四周質疑與嘲諷的眼光,蘇益仁仍不放棄,他堅持到底的精神,也吸引年輕後輩加入一起奮戰。


甫獲得「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由吳健雄學術基金會、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和台灣萊雅共同主辦)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副教授王慧菁,當年還是博士班學生時,就被他的堅持與魄力所感動,「追隨著一起投入國病肝癌的研究」。


「依他在淋巴瘤領域神一般的存在,實在無須卑屈地堅持做pre-S的研究。但話說回來,如果沒有他的擇善固執,就不會有今日這些成果。」王慧菁抱不平地說道。


蘇益仁的堅持,不僅吸引王慧菁的追隨,也引起國際醫學界注意,美、日、韓等學者專家紛紛接力投入pre-S的研究,結果也都支持蘇益仁的發現。後來,甚至連當年質疑他的大老也轉變態度,在肝病年會邀請蘇益仁演講關於pre-S的研究。


開發新藥!已完成動物實驗  成效良好


蘇益仁的人生經歷與訓練,有別於傳統高高在上的醫科生,由於家境不好,他從小就嘗試過各種不同的生活。


蘇益仁曾當過記者,寫過三年社論,也因很早接觸社會各種現實,因此不畏權威、自由無框架的他,卻同時很務實地走出他的科學創新路。


肝癌高居癌症第二大死因,主因之一就是目前肝癌標靶藥物的療效仍不盡理想,只能延長存活期三個月。如果B肝帶原者能夠透過檢測,了解自身是否帶有pre-S突變基因,有利於後續追蹤治療。


目前,蘇益仁正著手投入pre-S基因突變相關的三款新藥開發,其中,創先例地首度將白藜蘆醇和薊草(silymarin)合併,目前已經完成動物實驗。若開發成功,將是全球第一款預防肝癌的藥物!


實驗結果顯示,將白藜蘆醇與薊草合併,在動物模式中可以抑制癌細胞高達九○%。前者是存在於紅葡萄的外皮及紅酒中的一種多酚類化合物,除了能激發長壽基因Sir2,而被喻為「仙丹」,也有抑制癌細胞的功效;後者則是歷史悠久著名的治療肝病的藥物。 


「二十年才磨一劍。」從青年到白髮,蘇益仁即使歷經噓聲打壓,仍誓言絕不放棄。「科學研究是一條孤獨的漫漫長路,只能默默地堅持下去,直到看見陽光。」幸好有他的堅持,才能為肝癌研究帶來曙光與希望。

 

蘇益仁

現職:南台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講座教授、 國家衛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經歷:成大醫學院暨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

學歷:台大醫學院病理學博士

成就: 1.1997年榮任WHO國際淋巴瘤研究小組代表長達十年。 2.長期投入越南第一兒童醫院,協助提升醫療技術,獲越南政府頒授胡志明「人道關懷獎章」及胡志明市榮譽市民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