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黃疸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95

7旬翁腹痛難耐竟是早期肝癌!所幸未轉移及時手術救治

tCol 2025-03-14

NOW健康

7旬翁腹痛難耐竟是早期肝癌!所幸未轉移及時手術救治

70歲的林爺爺,突如其來的劇烈腹痛,竟是肝腫瘤!來到台北慈濟醫院,電腦斷層檢查顯示1顆5公分大的肝腫瘤,情況危急。經診斷為早期肝癌,且未轉移,由一般外科陳昱天醫師進行手術。由於林爺爺與太太相依為命,沒有工作,考量經濟壓力,起先婉拒所有治療方案,所幸在醫師、專師、護理師及社工師不懈協調下,最終由陳昱天醫師執行手術,將腫瘤及周邊組織切除,術後林爺爺恢復狀況良好,5天後平安出院。

閱讀更多

6年前發現肝腫瘤,95歲阿公靠1療法抗癌成功「來一顆燒一顆」…醫籲定期追蹤B肝:到百歲也免驚

tCol 2025-02-14

郭美懿

6年前發現肝腫瘤,95歲阿公靠1療法抗癌成功「來一顆燒一顆」…醫籲定期追蹤B肝:到百歲也免驚

肝癌已連續44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第2名,主要成因來自B肝與C肝,若不理會,肝炎恐惡化為「肝硬化」,再演變為「肝癌」,形成所謂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不過即使罹患肝炎,只要定期追蹤就能及早發現肝腫瘤,並透過RFA(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4年來就收治上百位超過80歲的高齡患者,其中有位95歲阿公3度發現肝腫瘤,更是「來一顆燒一顆」抗癌成功。

閱讀更多

曾喝到斷片,醒來已是幾天後…從台大學霸到外商女強人,她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為何還要灌醉自己?

tCol 2024-12-26

郭艾珊

曾喝到斷片,醒來已是幾天後…從台大學霸到外商女強人,她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為何還要灌醉自己?

編按:誰能想到一個獨當一面的外商經理人,竟是個成癮患者?在職場上總是意氣風發,私下熱愛運動、與家人關係緊密的郭艾珊,竟有個秘密:事業愈成功,她愈依賴酒精。醉到最狼狽的時候,傍晚還是搖搖晃晃走到校門口接小孩,結果是兩個小孩一人牽一邊,把我牽回家。也曾經聽到便利商店開門的「叮咚,歡迎光臨」後,再次醒來已經是幾天後的事情,浴缸裡面裝滿了喝完的啤酒罐。當家人把她反鎖在臥室,她卻還是能喝到爛醉,怎麼辦到的?原來她從臥室的陽臺爬出去,踏著14樓高的外牆水管爬進客廳拿酒…直到躺在蒼白的病床上,面對超高的肝指數和嚴重 黃疸 ,才讓她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正式戒酒,重整自己的人生。郭艾珊的故事,揭露了最真實、最脆弱的自己,提醒我們面對困難時不要害怕,鼓起勇氣走下去,無論如何終將迎向康復。

閱讀更多

服藥後發癢、起疹、紅腫…是身體在排毒?醫曝「藥物過敏」恐致命:出現6前兆先做1件事

tCol 2024-12-18

郭美懿

服藥後發癢、起疹、紅腫…是身體在排毒?醫曝「藥物過敏」恐致命:出現6前兆先做1件事

初次看診時,醫生常會問「有沒有對什麼藥物過敏?」究竟何謂「藥物過敏」會出現什麼症狀?嚴重嗎?

閱讀更多

82歲老戲骨石英離世,曾說「演戲演一輩子很幸運」…23年前換肝續命,製作人周遊曝「真正死因」

tCol 2024-10-30

郭美懿

82歲老戲骨石英離世,曾說「演戲演一輩子很幸運」…23年前換肝續命,製作人周遊曝「真正死因」

演藝資歷逾半世紀的資深演員石英(本名:林忠平),驚傳上周日(10/27)於台大癌醫中心病逝,享壽82歲。石英1970年出道,曾四度提名金馬獎男配,戲劇代表作包括《保鑣》、《草地狀元》、《第一世家》等多部熱門八點檔連續劇,消息一出讓演藝圈群星與粉絲們萬般不捨。

閱讀更多

齊柏林子遭諷「靠爸吃一輩子」…殯葬小冬瓜曝接班辛酸:庇蔭像柴火會消逝,不是遊手好閒就能接下

tCol 2024-10-17

小虎文

齊柏林子遭諷「靠爸吃一輩子」…殯葬小冬瓜曝接班辛酸:庇蔭像柴火會消逝,不是遊手好閒就能接下

已故導演齊柏林的兒子齊廷洹,近日受邀到苗栗縣立圖書館演講,卻收到承辦人誤傳簡訊,指他「靠老爸的餘蔭就能吃一輩子」,讓他當場退還費用離場,事件引發各界熱議。對此,繼承殯葬名人冬瓜事業的郭憲鴻(小冬瓜)也隔空聲援,發文表示「這樣算起來,我也是靠爸」。小冬瓜表示,當年爸爸對他說,「我知道做殯葬什麼都帶不走,只能在我有能力的時候,為你多鋪一點路,你才不會像我小時候過得這麼辛苦」,這是來自父親在人生最後給他的祝福。他坦言,10多年過去,至今依然承蒙許多父親當年種下善果的庇蔭,但「庇蔭像柴火」,隨時間流逝也會消逝。他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與修練,絕不可能遊手好閒、不作為就能承接。他說,如果能將庇蔭的光環發揮影響力,照顧好自己、又幫助到旁人,讓環境因為這份善意而變得更好,「靠爸又怎麼了?」《幸福熟齡》曾在2023年採訪郭憲鴻,他提到父親驟逝時匆促接手公司、遵循遺志,經歷非常痛苦的5年,他將面對至親驟逝的痛苦、在外界期待中尋找自我,以及紀錄送行現場的心得體悟寫下,作為向父親致敬的一封「情書」。面對外界的「靠爸」看法,他究竟是怎麼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原文刊載於2023/12/18,更新時間為2024/10/17)

閱讀更多

「天使教父」李鎮樟罹膽管癌,末期「活過1年僅10%」…常被誤會是腸胃病,出現8症狀通常已晚期

tCol 2024-07-03

癌症希望基金會

「天使教父」李鎮樟罹膽管癌,末期「活過1年僅10%」…常被誤會是腸胃病,出現8症狀通常已晚期

曾在新浪、蕃薯藤、Gogolook及騰訊創業時,挹注關鍵資金的天使投資人李鎮樟驚傳罹患膽管癌末期。由於膽道系統分布在肝臟內,早期罹癌幾乎無症狀,許多人確診時都已經是晚期。據《財訊》報導,李鎮樟是網路界知名的創投灣家,有「天使教父」之稱。他曾先後投資新浪網、蕃薯藤、美國上市公司網上網(AboveNet)、知名視訊壓縮軟體公司DivX等,就連當年騰訊創業時最重要的一筆風險投資,李鎮樟都是背後最重要的功臣。也因屢屢在新創網路企業扮演重要角色,2000年9月李鎮樟獲選為全球100位華人新經濟圈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之一。據了解,李鎮樟年年做健檢,都沒有發現任何罹癌徵兆,卻在年前的年度檢查中發現已是膽管癌末期,醫師更直指從確診起算,超過1年還活著的比例是10%,平均存活時間則是5個月,因此在日前舉辦生前告別式。《今周刊》顧問林宏文轉述李鎮樟邀請大家時的話:「他說,如果他是那10%,那就是生命的恩典。如果不是,就趁著身體還行,見見老朋友,聽大家的分享。」當天的生前告別式,除了前工研院長史欽泰、教育部次長葉丙成、Gogolook共同創辦人郭建甫等人與會,還有遠從杜拜及天津而來的朋友,為他加油打氣。許多人對於「膽道癌」並不了解,其實以死亡率排序,「肝和肝內膽管癌」已盤據國人十大癌症第2位多年,前環保署長李應元因壺腹癌離世、香港資深藝人沈殿霞罹患膽管癌病逝,這些都屬於膽道癌。醫師提醒,膽道癌一種無聲、危險、默默生長的癌症,包括膽管癌和膽囊癌。每年全台有超過2000人被確診,但6成以上的膽道癌病人發現時卻都已是晚期,無法手術!喝酒、膽結石、膽發炎、肝炎、糖尿病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罹患膽道癌的風險,如果有長期腹痛、噁心、 黃疸 、發燒等症狀,千萬別以為只是單純的腸胃毛病,建議儘快到醫院檢查。(原文刊載於2023/6/16,更新時間為2024/7/3)

閱讀更多

她感冒後「粉紅尿」1天就恢復,不痛、沒發燒竟腎臟病變!解析尿色:紅、橘、棕、黑原因都不同

tCol 2024-05-13

郭美懿整理

她感冒後「粉紅尿」1天就恢復,不痛、沒發燒竟腎臟病變!解析尿色:紅、橘、棕、黑原因都不同

尿液的外觀反映了部份的身體狀況,尿液中出現泡泡或顏色異常等情況,可能隱含潛在的身體問題。成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凌采絜提醒,尿中出現泡泡,尤其多層、久置不會消失、細緻的小泡泡,通常由尿蛋白造成;長期恐致腎臟受損、腎功能下降甚至洗腎。而當尿液顏色轉變為紅色、橘色、棕色,甚至如可樂般的暗黑色,可能是血尿、橫紋肌溶解症、溶血、 黃疸 ,不可不慎。

閱讀更多

「吃頓飯人就沒了!」寶林茶室66歲爸葉克膜、強心針救不回…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哪些食物可能出現?

tCol 2024-03-28

郭美懿整理

「吃頓飯人就沒了!」寶林茶室66歲爸葉克膜、強心針救不回…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哪些食物可能出現?

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目前已累計17案、造成2死,其中66歲楊姓男子週三(3/27)上午宣告不治,死者女兒悲訴,父親從未有慢性病,一直都很健康,僅僅只是去吃了一次飯,「不到一個星期,人就沒了!」收治楊姓男子的新光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表示,病患21日到院、23日轉加護病房,27日早上10點多狀況就很不穩定,葉克膜、升壓器、洗腎機器等都用上,但病患的血壓仍持續往下掉,血變得很酸、鉀離子變高,11點多心跳變得不穩定,即便使用強心針、打高蛋白,仍因死嚴重酸中毒、急性腎肝衰竭,在11點30分左右過世,病況宛如煞車般踩不住。

閱讀更多

張洪量慟失愛妻!換肝1年後病逝…每次開車5小時回診不喊苦「當蜜月旅行」,演唱會淚崩追憶

tCol 2024-03-04

胡肇芳 整理

張洪量慟失愛妻!換肝1年後病逝…每次開車5小時回診不喊苦「當蜜月旅行」,演唱會淚崩追憶

知名歌手張洪量2008年和立陶宛籍體操選手吉卡特麗娜瑟爾烏(Jekaterina Servut,暱稱Kate)結婚,育有一對子女,Kate在2021年底因肝功能惡化,於高雄長庚醫院進行換肝手術成功。不料傳出她在換肝1年後因肝臟發生異常,於2022年不幸病逝,而張洪量去年在馬來西亞舉辦演場會,提到妻子時數度泣不成聲。根據榮總衛教資訊,肝臟移植手術的成功率大約7到9成以上,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受贈者當時病情的穩定度。如果病情危急,相對的手術風險就會高,成功率就比較低。如果手術一切順利,又沒有排斥、感染或其他併發症發生,平均在3週到1個月內就可以出院。

閱讀更多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