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
林暐鈞
50歲以後,防跌倒!近日山陀兒颱風肆虐,台北市風雨漸強,讓路面濕滑、大增行走 風險 !69歲名嘴張友驊近日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滑倒,頭部重創,消防人員獲報趕抵,檢查已無呼吸心跳,實施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及心肺復甦術(CPR),現場恢復生命跡象,但仍無意識,送醫急救。
閱讀更多
2024-10-03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買進高股息ETF之後,就抱牢不賣。股價每天當然會有起伏,但你不是要「賺價差」,只是想「領股息」,所以根本不必理會,也不必停損。領到的股息應該足以支應日常開銷,這是一個比定存更可以讓你放心花錢、安心退休的方式。(原文刊載於2024/5/6,更新時間為2024/10/3)
閱讀更多
2024-10-01
蔡曉萱 整理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者面臨多種慢性病問題,不知不覺中成為「多重用藥」的高 風險 族群。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台灣 65 歲以上長者近3成都有多重用藥情形。為何多重用藥會帶來 風險 ?如何確保長者用藥安全?本文將詳細解析。
閱讀更多
2024-10-01
蔡曉萱 整理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發現即使勤擦保養品,也難以阻止細紋的出現。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其實,除了外用保養品,我們更應該從飲食著手,補充抗老營養素。」 她為我們介紹了維持肌膚健康的關鍵營養素,以及如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這些營養。同時,高敏敏也提醒在炎炎夏日中如何做好防曬,避免陽光加速肌膚老化。
閱讀更多
2024-10-01
優照護
隨著全球人口逐漸老化,高齡者的健康照護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而如何透過適當的飲食和運動來維持高齡者的健康,則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閱讀更多
2024-09-30
郭美懿整理
臺北市議員許家蓓罹患子宮內膜癌,從發現罹癌到過世僅僅4個月,享年48歲,讓各界惋惜不已。婦產科醫師說,婦女停經後,陰道異常出血是最典型症狀,如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排卵功能不佳、有病史或家族史者為高 風險 族群,可透過特別門診,現場檢查即可馬上知道篩檢結果。
閱讀更多
2024-09-29
胡肇芳 整理
投資ETF「該買市值型ETF還是高股息ETF」,一直以來都有著諸多討論,投資專家認為,年輕時可把主力放在市值型ETF,先將本金養大,待退休時再逐漸將資金轉到高股息ETF。只是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1張動輒6位數,而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兩萬元就能入手,2023年3月上市以來報酬率贏過加權指數,波動率也小於大盤,可謂是低調的黑馬。知名理財達人怪老子曾分析,市值型ETF會幫投資人選出台灣市值最高、最有競爭力的企業,包括 00922等3檔ETF,都是值得長期投資的標的。
閱讀更多
2024-09-28
林依榕整理
幾點睡才算熬夜?半夜11點?12點?答案恐怕會讓你吃驚。重症醫師黃軒指出,越晚睡的人越容易胖,甚至最高全身肥胖 風險 暴增35%,他也點出和早睡的人相比,習慣晚睡的人會包含的6大特徵。
閱讀更多
2024-09-28
李季洋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026年預計將突破20%門檻,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政府、民間和高齡族群自己該如何確保老年生活品質,已成為不容擱置的議題。《今周刊》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其中富雅退休生活邀請嘉裕西服前總經理、《退休練習曲》作者江育誠、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柏憲及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周道君分享,除了妥善利用政策提供的社區資源,多培養興趣、多運動和妥善選擇生活空間也都是幸福熟齡人生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4-09-27
健康醫點靈
越來越多肩膀嚴重痠痛的患者到骨科求診,最近甚至出現由父母帶來就醫的兒童病患。所有人剛開始都以為是罹患內臟疾病,先到內科掛號,檢查過後發現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改掛骨科。這個現象代表越來越多人罹患重度肩膀痠痛、嚴重到必須就醫的程度。
閱讀更多
26/ 30
第 26頁,共 30頁